快好知 kuaihz

起步艰难发展缓慢 中国社工厚积薄发

    起步艰难,发展缓慢,这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真实写照,近几年,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政策。去年,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第一次开考。中国社工开始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民政部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法规,为社工提供制度保障。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推动社工发展,出资支持社工进学校,进社区。

 

    今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医务社工部,学者表示,卫生部有意在全卫生系统推进医务社工服务,这对于中国社工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果说,中国社工的春天已然来临,那么现在正是播种发芽的好季节。

■ 公益时报记者 宋 扬         

    明年6月,世界社工大会将在中国香港举行,社会工作在世界已经拥有40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跟律师、医师一样,每千人拥有多少社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是否现代化的标志。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缓慢的起步

 

    内地社工成为名正言顺的“职业”,才刚刚5年的时间,2004年,“社会工作者”进入劳动部职业标准目录,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员。

 

    其实,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一批海外留学回来的学者,把西方的社工概念带回中国。在大学里开始讲授相关课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当时,北京协和医院里就有了社工的岗位。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原因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社工慢慢淡出中国内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内地重新恢复社工专业的教学,各个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当时北京大学是第一所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

 

    但在专业教育的前十年,社工只有专业教育,没有就业岗位。1996年,上海浦东新区才开始出现国内最早的职业社工。  但直到10年后,中国社工才开始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2006年7月1日,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标准正式公布,社工作为一项职业,被国家和法律确认。

社工春天到来

 

    如果从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实施《济贫法》开始,社会工作已经有400余年的发展历史。《济贫法》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社会工作也发展成为以专业的手段,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社会工作从20世纪20年代进入中国,40年代淡出身影,80年代恢复,再到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都与该时期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社会结构的转型。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需要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这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政府在努力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2006年7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

 

    除了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制度,在2006年,另一件事对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这一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份《决定》中用234字的大段篇幅,将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了高度总结,对社工人才的建设和使用,作出了具体的政策安排。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徐瑞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将社会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的制度框架中,建立一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治理格局,是今天我们加强社会建设、进行社会管理的理性选择。”

 

    一年内,连续喜迎两件促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大喜事,社工业内人士将2006年视为社会工作的春天。

尴尬现状:岗位少 薪水低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但种子发芽尚需一段时间,2008年社工师考试开展以来,中国社工并没有如许多人期望那样,有跨越式的发展。社工专业学生就业难,民众对社工的认知度低等问题仍困扰社会工作发展。

 

    社工大多有这样的经历,那些就读于社工专业的学生,往往也需要向亲戚、朋友解释许久,自己就读的专业是做什么的。

 

    随着,社会工作在各地的慢慢开展,民众对社会工作有一定认知度,今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对1329名网友的调查显示,83.8%的人认为,当下中国急需社会工作者。但很多时候,人们还是把社工和志愿者混淆,不知道二者的区别。

 

    而就业难,则是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能提供社工岗位的单位寥寥无几。

 

    美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数量,是每1000人配备2.3人,香港每100名居民也拥有2名社工,按照这个水平,中国需要300万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但是目前,中国尚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就业岗位。

 

    上海浦东是中国内地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最早发源的地方。在政府的支持下,1999年左右,浦东的一些医院、学校、社区都有了专职社工。但即使这样,上海仍然无法为每年1000名社工专业毕业生提供岗位,这些人毕业后大多数都转行做其他的职业。

 

    而顺利找到相关岗位的人,也必须面对很多考验,收入便是一项让很多社工专业人改行的原因。

 

    在香港或欧美国家,社工的收入与公务员差不多,比较稳定。由于内地社工事业刚刚起步,社工收入的上升还没有体现出来。对于那些谋求高收入的学生来说,做社工实在是“不挣钱”。

 

    北京市社会工作者的工资在每月1400-500元之间,仅能维持基本生活。

学校、医院将成就业重地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专业社工积极介入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以其独具风格的工作特点和成效,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和模式,这也为中国社工开辟了一条新路。

 

    无论是深圳的驻校社工,还是南都基金会为北京几家打工子弟学校配备社工。我们看到,社工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学校领域。

 

    今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社工部正式成立运作。据悉,卫生部打算在全卫生系统推行医务社工服务,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行,将为社工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无疑将推动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各地政府也在探索社工发展,今年6月,上海市政协通过提案,建议政府从1600亿拉动内需资金中,拨出1%用于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的社工岗位。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拟计划出台政策,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工作者岗位,开辟大学生就业渠道。

 

    而在深圳,据媒体报道,到2010年,深圳计划社工规模达到5000名,其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达到3500多名。据深圳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持证上岗的助理社工师月薪约为3000元。预计到2010年,深圳将实现一校一社工。而民政部也在积极推动国务院将《社工师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当中。民政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建军认为,这部即将问世的法规,会为第一批中国社工师的成长,提供更多制度保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工  社工词条  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起步  起步词条  缓慢  缓慢词条  
公益

 《财经》:NGO“血栓”

 2010年3月25日,一起“家务事”引发公众对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精神的质疑。当日,该校社会科学部一纸公告,撤销了挂靠其下的四个机构。   被撤销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