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间组织给了劳务工“精神家园”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全国人民将可以目睹宝安劳务工的亮丽身影。1月13日,宝安福永的民工街舞经过激烈的竞争,拿到了“通行证”,直接登上兔年春晚舞台。深圳福永民工街舞团,是活跃在宝安区的民间娱乐性社会组织,也是该区针对外来劳务工服务的众多组织之一。

 

  作为全国劳务工最为集聚的地区,在打造“幸福宝安”、建设“和谐宝安”中,宝安区政府重视民间团体的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凝聚作用,让远离家乡的500万劳务工来到宝安,有稳定的工作做、幸福的生活过,有“家”可以“归”。

 

  民间艺术团送戏下乡劳务工精神富足

 

  2007年1月份成立的深圳市宝安区大浪羊台山艺术团(舞蹈团),是一个以年轻的来深建设者为主体的业余文艺团体,这个团体的成员多数来自辖区外资企业、民办学校,女性成员占多数,这也与宝安劳务工整体以女性为主相对应。

 

  至今,在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团组织成员白天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晚上或者轮班的业余休息时间里,集聚在一起进行创作型排练。凭借着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艺术团利用街道提供的会议室作为简易排练厅进行创作排练,创作编排了一大批贴近居民和劳务工生活的节目,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比如创作编排出的歌曲《亲亲我的祖国》、舞蹈《最浪漫的事》、小品《寻找目击证人》、情景剧《和谐计生 关注民生》、音乐剧《今年过年不回家》、歌舞剧《青春进行曲》、舞蹈《小小小小鸟》等,均为原创艺术作品,深受广大的外来劳务工人员喜欢。新加入艺术团的小王开心地说:正是看到艺术团精彩的节目,才吸引她加入这个民间娱乐组织,并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借助这个组织,她也实现了儿时的艺术家梦想。

 

  除了参加比赛,舞蹈团更以丰富劳务工文化生活宗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在街道务工人员聚集的工业区、居民居住集中的小区和社区搭建简易的舞台,把这些精品节目送到居民和劳务工中间,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2007年初艺术团成立至2010年11月,艺术团共为辖区居民和劳务工送去各类演出100余场。

 

  不仅是大浪羊台山艺术团,在宝安区正式登记在册的类似组织还有很多,比如沙井凯声曲艺协会、深圳市宝安区义工联合会、深圳市宝安区书法家协会等等。

 

  “通过民间组织,凝聚外来劳务工,同时借助民间组织的平台,充分培育和发挥劳务工的兴趣爱好,让宝安数百万的外来劳务工在精神上有组织依靠,这就是民间社会团体最大的作用。”宝安区一关注劳务工的热心人士评价。

 

  求助有门 民间组织伸援手

 

  宝安劳务工来深工作,除了寻求精神安慰之外,更希望在出现困境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患难见真情”,在无数个外来劳务工因为各种原因处于“艰难险境”之时,宝安众多的民间组织发挥出其“润滑剂”的作用,开始显山露水,施展身手。

 

  去年8月,在宝安48区脚天下洗脚城工作的王慧、李洁等8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正常辞工的过程中,遭到了老板无理扣押工资,原本收入就少的他们,感觉很受委屈,不知道如何向强势的老板维护自己的权益。后来,在海华社区来深建设者援助服务中心的介入下,该组织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多方调查取证,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他们讨回了扣押的工资。

 

  像这种拖欠员工工资的事情,宝安区政府从关注民生、关爱劳务工的目的出发,从社区社会组织角度寻求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的突破口———建立旨在教育、宣传、指导劳务工依法理性维权的社区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了10家社区劳务维权类社会组织。此外各个社区也建立了不同性质的维权组织。

 

  对于年轻的劳务工来说,最为困难的还是怕遇到意外事故,比如意外伤害、意外工伤事故等等,需要大笔资金来应急,收入微薄的他们,面临此情况多是束手无策。

 

  袁碧英和丈夫一起从四川南充来宝安打工,2000年喜得贵子,孩子出生给他们带来了欢喜,看着儿子天真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两口子尽管收入不高,但是仍旧有说不出的高兴,一家三口幸幸福福地过着正常的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被医 院 诊 为 急 性 淋 巴 细 胞 白 血病,治愈的机会仅有20%,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袁碧英很快就倒下了。文雅社区慈善帮扶协会在成立之时,得知这一消息,特意送去了首批慈善资金,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记者了解到,针对宝安外来劳务工特困群体,宝安大力培育公益性慈善类组织,截至目前,已经成立93家,其中新安街道22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慈善帮扶协会,实现了社区慈善机构全覆盖。根据统计,目前社区慈善帮扶协会到账善款共计870万元,救助人员260人。

 

  宝安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宝安区新安街道实现社区慈善帮扶协会全覆盖,有两大亮点,一是慈善来自民间,可以快捷、准确、及时地将善款送给最需要的人,二是完善了民间慈善事业网络化,形成了市、区、社区三层级慈善机构,互相推进,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了一个有益的探索。

 

  “这种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维权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和谐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政府大力培育和鼓励发展的组织,尤其是民间慈善组织,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慈善机构覆盖不足的地方。”上述负责人介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务工  劳务工词条  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公益

 探索孤残儿童标准化救助模式

6月5日,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关爱基金和北京希望之家合作开展的公益项目“关爱点亮希望——中国孤残儿童民间救助标准能力建设项目”(简称“关爱点亮希望项目”)启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