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NGO积极评价坎昆气候大会最终成果

  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的陈冀俍对于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整体过程评价道:吸收了哥本哈根的教训,墨西哥高举透明原则领导本届大会,为谈判提供了良好环境,也为各种对话提供了保障。同时,合作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得到了提倡。

 

  自然之友的窦丽丽认为,坎昆谈判期间,各国做出了妥协和让步,最终达成了《坎昆协议》。虽然目前协议的案文仍存在争议,有待各国进一步协商,但坎昆会议让世界各国对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谈判重拾信心。今后的谈判依然举步维艰,但拯救气候不能等待,需要世界各国付出更多努力,迅速开展有效的国内国际行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昂莉就减排方面的进展评价道: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更确切地认识到,他们需要在2020年减排25-40%(以1990年为基准年),并且意识到他们目前所做出的减排指标只是一个开始,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的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年,他们需要采取更多行动去弥补现有承诺和温控目标之间的差距。

 

  国际扶贫与发展机构乐施会香港政策倡议经理苏培健说:全球气候基金即将成立,基金的设计会由发展中国家高度参与的委员会负责,以帮助适应资金能够分配到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推展适应项目,支持贫困社区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不过,富国承诺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其资金的来源尚未清楚指明,令人担心资金来源不足;另外,对妇女的关注应该置于新基金的核心部分。

 

  对于MRV和ICA的进展,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费晓静认为,现在的文本是各方都做出让步的结果,从原则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别,规定发达国家改善其排放量和减缓行动的汇报(每年提交一次相关的报告),发展中国家每两年进行一次排放和减缓行动汇报。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支持的减缓行动,进行国内的MRV,并在非侵犯,非惩罚性和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由一个国际技术专家咨询组与该国进行咨询和协商,最后以总结报告的形式提交。但是在案文中,没有明确定义公民社会所希望推动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MRV,亦留下了很多需要在大会框架下进一步讨论决定的规则。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杨方义认为,防止毁林和森林退化带来的碳减排(REDD+),在是否引入碳贸易等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而未在此次坎昆会议形成决议。但是,本次坎昆大会在REDD+的保障机制方面形成了共识,而且众多双边项目实践案例是明年德班继续就此问题进行谈判的基础。

 

  全球化国际论坛文佳筠则认为,没有一致通过的怎能算是共识?假如提出反对的是美国,反应又会如何?以共识而非投票来做决定,是发达国家由于担忧发展中国家在票数上占有优势而首先提出的。现在共识被重新定义。这次美国带来的谈判让步并不比在哥本哈根大会时多,却赚到大部份她想得到的好处。

 

  绿色和平李雁认为,中国代表团在坎昆大会期间体现出的积极姿态是令人鼓舞的,而与此同时更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实际行动。中国所做的努力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贡献,更帮助中国在未来的绿色低碳发展竞赛中占据了优势。未来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值会更高,通向南非德班的谈判任务恐怕依然坎坷,我们希望看见中国能将国内的决心转化为国际气候舞台上的动力,扮演越来越主动、灵活、富有建设性的角色。

 

  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代表王怡婷对坎昆会议青年的参与评价道:在会议期间世界各地的青年不断以场内外的行动发出他们的声音,并透过青年团体的合作,向各国政府展示国际合作的精神和可能性。青年也参与到有关教育、公民意识和公众参与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六条修改中,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中国NGO在坎昆的表现,全球气候行动联盟的卢思骋说:在坎昆,来自十多家中国NGO的数十名同事,更深更广地参与到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活跃于会场内外,沿着哥本哈根和天津会议的进步线,积极主动,灵活开放,继续推动绿色中国,竞跑未来。

 

  说明:各项评论仅代表该机构的观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坎昆  坎昆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气候  气候词条  成果  成果词条  积极  积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