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非政府组织:“配角”的精彩

   10月9日,为期6天的天津会议落下帷幕。此次是中国首次举办国际气候大会,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积极参与,虽然不像直接参与会议谈判进程的各国政府代表一样唱主角,然而60多家NGO首次联合行动,共同发布立场书,呼吁各国直面气候变化挑战,尽快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时呼吁各国立即加入全球低碳竞赛,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民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以上种种,让NGO的配角在国际气候谈判的舞台上也唱得出彩。

  

   乐施会:气候基金协议已初具雏形

  

   国际扶贫与发展组织乐施会表示,年底坎昆气候变化会议的协议轮廓已经出现,但仍需多国政府马上行动,才能在今年取得成果。设立全新的全球气候基金以协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是坎昆会议可能达成的重要成果,而其它确保谈判进展顺利的“平衡决定”要素还包括继续就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进行谈判,积极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促进发达国家提供长期气候融资。

   乐施会政策倡议经理苏培健说:“坎昆会议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如果各国政府不下定决心,以确保全球气候协议是公平的、可信赖的和具有约束力的,过去一星期所说的‘平衡决定’就将化为乌有。全球贫困人口再也不能承受谈判失败的恶果,这关乎他们的生死存亡。”

   苏培健补充说道:“天津会议为各国在坎昆会议达成气候基金的共识带来曙光,发达国家不可以就气候基金讨价还价而拖慢其它谈判进程,将气候基金视为讨价还价的筹码只会令谈判陷入僵局,令贫困国家的弱势群体受害。”

   乐施会呼吁成立一项全新且公平的、可信赖的、可达成的全球气候基金,此基金必须惠及发展中国家,至少半数金额用于协助弱势群体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对那些女性农民,她们生产的粮食在某些国家超过粮食总量的50%。

   此外,此次天津会议的关注焦点过多聚焦在美国和中国,而其它国家则很少被监察和注视。“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争论中不应该只涉及到两个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理应负最少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严重,要找出有效解决气候危机的办法,就必须在谈判中听取这些国家的意见。”苏培健强调。

  

   绿色和平:发达国家减排不力是最大障碍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在国内采取的低碳措施,中国有机会也有能力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扮演更加积极的作用。

   这次天津会议是第一次由中国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会议。很多参与谈判进程多年的代表第一次来到中国,亲眼见证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杨爱伦认为,天津气候谈判会议在气候资金、森林保护、能力建设等议题上取得了进展,对推动墨西哥坎昆会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离真正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还差的很远,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很多国家并不把气候谈判看成是拯救气候的竞赛,而是在比较谁为保护气候做的更少、从其他国家得到的更多。

   在落实《哥本哈根协议》的过程中,有两个原则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其一,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度减排;其二,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与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在本质上的区别必须得以体现。只有遵守这两条原则,才能确保气候公平。

   非常遗憾的是,即便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愿意扮演起更加重要的作用,变现出更加灵活的态度,也未必能促使发达国家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行动。发达国家的减排不力,依然是达成最终积极有效的全球气候保护协议的最大障碍。

  

   阿拉善SEE:把环境保护和低碳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作为国内最大的企业家环保参与平台,推动企业低碳转型、促进低碳经济转型机制形成,一直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重要努力方向,在天津会议期间SEE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举办“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与能力建设研讨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ED)联合举办“低碳创新与企业发展研讨会”等边会,以展示和分享中国企业在近几年在低碳创新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表达中国企业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采取行动的决心。

   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杨鹏介绍,去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时,阿拉善SEE就积极参与,“派出的企业家代表团中有9个企业家,代表了中国200多个企业家,在那做了一个哥本哈根宣言。”

   杨鹏表示,阿拉善SEE有三个特点:一是自身在阿拉善地区从事防治荒漠化的工作;二是资助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第三是促进企业家增强环保意识。因为该组织由企业家组成,所以他们在帮助民间环保组织、在参与这些会议的过程中,“思想会受到很多影响。”从更长远的效益来看,这些“思想上的影响”,让企业家的企业管理意识有所变化,而这个变化可能“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

  

   点绿中国:3万名中国青年发起“中国气候行动日”

  

   伴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天津的召开,“中国气候行动日”从青年角度显示中国气候谈判的诚意及踊跃参与。10月10日,来自200多所高校的3万多名青年在中国各地同时组织近300多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活动,共同发起规模空前的“中国气候变化行动日”。

   “中国气候变化行动日”项目负责人钟嘉颖表示,“气候变化问题,直系未来,一直是世界青年积极参与的全球话题。4亿的中国青年,代表着未来世界的最大国,也必须是解决这一人类生存问题的最大出力方。”

   在北京乐成中心举行的北京嘉年华现场,一场充满创意的“超级绿色竞赛”热烈展开,数百名环保热心人士和艺术家联手化腐朽为神奇,将垃圾转为雕塑艺术;生态乐队表演和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与,给雾蒙蒙的北京献上了中国青年的热情。来自高校的志愿者们发出了他们的宣言:紧扣时代使命,心怀家园,坚定理想,勇于担当,学习气候知识,提升创造能力,拓展青年影响,推动低碳发展,实现绿色中国

   联合国气候公约秘书长克莉丝汀娜菲o格蕾丝说:“我代表个人支持10/10/10全球气候行动日,并且希望你们能继续这些充满激情的活动。当公民参与到更积极的行动中时,各国政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也会更加容易。”

   “点绿中国”是由国内20多家青年组织联合发起的青年环境行动。中国青年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发出的号召,联合行动起来,向世界呈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青年环保行动。

   前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青年非政府联络员李莉娜,也是此次COP16中国青年代表团总负责人,她在谈到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时说:“今年,国内20多家青年环保组织再次共同出力,高姿态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发起‘点绿中国’,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倡导:我们选择绿色未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非政府组织:“配角”的精彩  非政府  非政府词条  配角  配角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精彩  精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