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间救助:不因“灾小”而不为

夏日尚可户外学习,寒冬如何庇护幼童?

救助联盟分享资源。

“小灾”其实救助难度并不小。

 

  6月24日15时59分,川滇交界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根据云南省丽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数据,截至6月27日凌晨,这次地震造成宁蒗县3人死亡394人受伤,全县6768户69915间房屋倒损,有4228户21860人需要转移安置。

 

  在这次的云南地震中,有关方面只看伤亡数字评判受灾程度,以及后援支持、媒体关注的缺失,也使得救灾工作后续开展尤为艰难。

 

  6月25日10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开展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各地的民间组织也纷纷在第一时间赶往赈灾现场协助救援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民间组织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的作用日渐突出。民间组织结合自身关注领域与特长,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动员,共享资源并以联盟形式开展行动的模式也日趋成熟。民间力量已成为灾害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地震救灾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事情,需要政府的主导,还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动员和行动。

 

  民间公益组织:第一时间出发

 

  6月24日,地震发生后不久,从事户外遇险救援的民间组织蓝天救援队通过地震监控获知消息后,立刻通知当地救援队员了解情况,当日18时便发出出队消息,来自昆明、香格里拉、腾冲各地的队员从四面八方赶赴地震现场。

 

  救援队中当时离震区最远的是滇西蓝天救援队队长孙大伟,当日18时他便从腾冲驱车奔赴现场。路上耗费将近16个小时,沿途有朋友挽留他休息,他都以“不能让兄弟等着我”为由拒绝了。

 

  25日上午10时,孙大伟和其他队友在永宁会合,抵达临时安置点报备指挥部后,蓝天救援队便分为两组,一组协助本地红十字会发放救灾物资,另一组则与壹基金等其他公益机构共同投入到了灾情调查中。

 

  由于之前有了汶川、玉树等救援经验,蓝天救援队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救灾应急体系。在前方队员排查险情调查需求之后,会及时反馈给后方,外围会持续提供后援支持。当得知此次地震伤亡人数不多后,蓝天救援便将工作重心从搜救转向了物资发放。

 

  壹基金也是在不到一小时的反应时间内就组织了救援,壹基金灾害管理部总监李弘更是刚从西南的洪灾援救中赶到现场。

 

  壹基金自去年开始,便设立了常规救灾体系,针对冬季的凝冻,春夏的旱灾以及夏秋的洪灾,都会进行应急救灾。并为民间组织开设了救灾联盟培训。

 

  针对灾害中的儿童,壹基金还特地设计了“温暖包”.“温暖包”参考全球人道主义赈灾的标准(环境卫生、生活物资、心理支持、医疗救助、粮食营养)以及本地赈灾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灾害中,“温暖包”的内容也不同。

 

  在此次6·24地震救灾中,考虑到医疗和粮食两部分主要由政府供给,每个“壹基金温暖包”内包含有帐篷、衣服等生活物资,以及洗漱用品、花露水等卫生用品,还有缓解儿童在灾后的生活困境和心理焦虑的书籍玩具,让孩子们能在突如起来的变故中重新找回安全感。

 

  6月27日,1400个“壹基金温暖包”和140顶帐篷已经于凌晨1点到达重灾区永宁乡。在残砖断瓦前,背着蓝色“温暖包”的孩子们露出了笑脸。

 

  历经5·12汶川大地震,中国的民间救援组织和N G O已然积累了相当多的救援经验和形成了快速行动体系。

 

  救灾:联合、沟通与共享

 

  地震发生后的数小时内,越野E族、滴水公益、华夏公益、永宁助学等多家N G O也纷纷赶往现场协助救援。与之前汶川、玉树地震相比,这次民间行动中,参与灾害管理的民间组织数量有所上升,许多民间组织在发生灾情时能依托自己的专长进行救助,公益组织之间的协作也愈加默契。灾情发生后的每天晚上,各个公益组织都会会聚在永宁中学的临时安置点讨论工作进展和分工,也会及时通过微博更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

 

  除了现场支援的民间组织外,外围的一些公益组织也参与到了后援支持中。以互联网推动公益见长的益云公益,利用他们的IT技术,特别绘制了“救灾地图”,以方便志愿者开展救援行动。

 

  一直支持当地支教N G O永宁助学的天石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原本计划捐助200条睡袋赈灾,但发现当地只有一家物流可以运送进山,且需要一周时间。为了救急,他们想出了一个以旧换新的“江湖召集令”:请在云南丽江附近的驴友先就近捐出自己的旧睡袋,天石公司再将新睡袋补回给捐赠者。通过微博、户外运动论坛的传播,“江湖召集令”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截至6月28日,已经有近100条睡袋通过附近的青年旅社收集发出,其中,有80多条在当天运至灾区。

 

  由于灾区位于高海拔地区,山路险峻,多民族地区的语言不通也给救援行动带来了不小的障碍。但令人欣喜的是,许多灾民在安顿好家里之后转而成为了志愿者,纷纷参与到了民间组织的救援中。滴水公益的负责人刘涛说,在安置点,有位阿姨还去买了茶叶和鸡蛋,煮了茶叶蛋和水送给救援官兵和志愿者。

 

  当地的许多摩梭族人都很淳朴,十分配合赈灾工作,还会协助一起搬运和发放赈灾物资。有10位《印象丽江》的演员听闻灾情后也立刻赶赴救灾现场,报名志愿者,为蓝天救援队进山调查领路并翻译少数民族的语言。孙大伟说,民间组织的优势是能够深入到每户每家的灾民中,真实了解当地的情况,是政府工作的有力补充。

 

  李弘表示,民间组织救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救援的细节中。政府的应急机制通常会从宏观层面保障群众的安全以及基本生活设施的供给,但在许多微观层面应急机制无法细化,而民间组织的参与便是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民间组织从受灾人群的本身需求出发,做更为详细的评估和帮扶,做更为具体的救灾工作,这恰恰弥补了政府救灾工作的不足。“N G O通常会在震后针对儿童和老人组织一些社区文化活动,看似很抽象,实际上对灾民情绪的安抚很重要,以往救援过程中并不太重视灾民的心理健康。”李弘说。

 

  今年6月25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自然灾害社会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及时恰当开展自然灾害社会心理援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容易被忽视的“小灾”

 

  由于6·24地震发生在下午,且受灾地区主要是高海拔地区,造成的伤亡数字并不大,因而许多媒体在当天报道之后再无跟进,信息不畅,公众的关注度较低,救灾后援支持不足,以至于许多网友纷纷吐槽媒体的不作为。

 

  在现场救援的多家民间组织告知记者,虽然伤亡数字不大,但这次地震造成的受灾面和经济损失并不小。受灾地区主要是摩梭人、彝族、普米族、壮族、藏族等七八个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当地的主要房屋都是土木建筑,地震前连日的暴雨以及地震影响,造成90%的房屋都成为危房。

 

  “这次受灾的都是贫困地区,房子是老百姓一辈子的积蓄,就这么几秒钟毁掉了。他们没有经历过这么严重的灾害,很多人都很茫然。”孙大伟说。

 

  房子对于摩梭人的意义超乎了志愿者们的想象。更为严重的是,雨季已经来临,当地居民大多数都将粮仓置于家中,地震之后许多粮食都暴露在外即将霉变。由于没有防潮垫,许多住在帐篷中的灾民都因为潮湿皮肤过敏。

 

  一位民间组织负责人说,云南永宁地震有几天了,级数不算特别高,伤亡数字“不可怕”,媒体都顾不上了。地震当天很多媒体还有报道,第二天之后许多门户网站都将地震报道撤出了主页,也没几家全国媒体去现场。

 

  “大家都当没什么事情发生,也都习惯了,冷漠了,为后续的救援支持带来很大的困难”.一位志愿者说。“对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灾’、伤亡人数不大但是后续救助困难的灾区,更需要我们呼吁民众去帮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间救助:不因“灾小”而不为  救助  救助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公益

 【资讯】2019社会创新家TOP...

 2019社会创新家TOP10由《社会创新家》评选制作。以科学、公正为原则,《社会创新家》开发5大维度、30项指标,进行初评;组建包括徐永光(南都基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