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免费午餐到冬季募衣 中国民间微公益渐成长壮大

 民间微公益驱散冬日寒意

  这个冬天,仍有不少孩子要像过去一样面对艰难生活。在青海玉树,你能看到他们衣着单薄的身影,在贵州偏僻山村,有些孩子至今还为填饱肚子发愁,而在云南崎岖的山路上,仍不乏光着脚丫赶往学校的学童。这些在饥饿和寒冷衬映下的稚嫩面孔,无不令善良的人们心焦。

  然而这个冬天,围绕着这些孩子,发生了不少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许多陌生人向他们施以援手,将鞋子、冲锋衣或热腾腾的午饭送到他们手上,而孩子们能给这些城里的叔叔阿姨的回报,只有最质朴的笑容。

  其实,往年岁末年初,类似的善举也经常发生。但今年,这种行动正汇聚成严寒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早在10月,为玉树孩子募集冬衣的活动就开始了。而此前声势更大的“免费午餐”行动,影响了更多国人的公益观念。随便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或登录微博,随处可见各种民间微公益组织的爱心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来自民间的微公益行动,覆盖着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这些捐助者中,有商人、记者、作家、官员,甚至不乏拾荒者的身影。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他们量力寄出各自能够承受的钱、洗干净的旧衣物或者新买来的棉被。有一个小女孩,甚至把自己的最喜爱的玩具熊卖掉,变成了捐款。

  这种像小溪一样汇集起来的爱心大潮,让一部分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这个冬天感到了丝丝暖意。虽然必须承认,目前这种来自民间的微公益力量,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缺口,还不足以解决大部分难题,但毫无疑问,这股力量正迅速壮大,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小溪终将汇成江河。

  在这个冬天,许许多多点滴的善良之举,实实在在地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了温暖,仅此已经足以令人欣慰。但除此之外,更令人欣慰的还不止这些。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正在见证当今社会民间善意和志愿精神的系统成长。零散的个人努力正逐渐汇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自觉地加入到微公益的行列。他们不再被动地凭借僵化的官办系统,而是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让捐助直接有效地抵达目的地,使鞋子直达孩子的脚,使午饭盛进孩子的碗。

  这一点太重要了!毋庸讳言,过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些捐助款物,未必到得了被助者手中。经此教训,那些原本有意伸出的援手,自觉不自觉地又缩了回去。其实,社会并不缺少热心,但如何让这些点滴热心化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化力量,是当下社会亟须破解的课题。政府主导的官办救助系统当然不可或缺,但事实证明,仅此远远不够。社会急切呼唤反应灵活、行动更加快捷的民间救助渠道。

  我们期待,眼下这股正在觉醒的民间微公益力量尽快壮大起来,因为这是一个公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这个冬天正在发生的微公益行动,将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种温暖的精神萌芽。这种萌芽一旦假以适合的空间和自由的环境,一定会结出善的果实。培养和呵护这种善的果实,既需要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参与和支持,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宽容和认可。

  这是今冬最让人感到温暖向上的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午餐  午餐词条  壮大  壮大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冬季  冬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