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捆绑式慈善”

 

 

 

        慈善组织和商家推出的“捆绑式慈善”,最近有日益流行之势。笔者就遇到过几件:在一家星级酒店,房费中要自动收取几十元的捐款,如果不想捐需要到柜台办理;在某知名快餐店,找零时要自动收取一元钱的捐款,如不想捐款的话要向店员索要……遇到这样的事情,多数人都不会“自找麻烦”,因为捐款是“理所当然”,不捐款则会“麻烦”,还让人觉得没啥爱心。这样的结果是:款是捐了,但心不甘情不愿,如鲠在喉。

 

        或许,组织者的本意善良,无非是想激发民间慈善的活力,筹集更多善款帮助更多需要的人。但是,“捆绑式慈善”实在不算长久之计,甚至连权宜之计都算不上。要知道,一个炫富的郭美美就让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受到“致命伤”,个别地方的慈善机构甚至颗粒无收,特别引发了人们对慈善组织与商业机构暧昧关系的诟病。如今,慈善组织的日子不好过,但与商业机构再次“携手”推出类似“捆绑式慈善”,其害处更甚。

 

       “捆绑式慈善”易引起消费争端。捆绑捐款不取消功能,就会被收费,不去办理,就自动捐款,这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式的霸王条款。慈善事业的土壤是人们的利他意识,这就决定慈善事业不能像垄断企业一样,让捐款也变得没有选择。当捐款变成一种胁迫和诱导,会进一步造成人们对中国式慈善的逆反心理,有悖自愿捐款的原则,即使捐款了,也不知道捐款去向,更别说谁去监督和管理。搞“捆绑式慈善”的组织都是带有官方或半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这样的不公平竞争加剧了慈善行业内部的不平等,压缩了民间公益组织的生存空间。原本一些要给予民间公益组织的慈善资金,因为强募使得民间公益组织被挤出了慈善行业。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只要不强捐,谁还愿意掏腰包搞慈善,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同时,“捆绑式慈善”也让中国慈善事业的操作更加迷雾重重,与商家“携手”的慈善行为本身就值得怀疑,或许是拿消费者的钱为商家避税、或许商家参与提取高额的管理费——这让大家不愿再多去设想。提取高额管理费、郭美美事件、“捆绑式慈善”……一次次戏弄社会的爱心、一次次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谁也不敢说哪次事件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题:“捆绑式慈善”之害更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捆绑式慈善”  捆绑式  捆绑式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捆绑式慈善”词条  
公益

 草根NGO实习项目吸引大学生

22岁的尹梦是复旦的应届毕业生,就在其他同学们为了求职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她却选择了参加“APP青年公益实习项目”,进入本市一家草根NGO组织当公益实习生,为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