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伦敦奥运会:为慈善机构与环球品牌架一座桥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伦敦碗举行

 

  How the Olympics Brought Local Charities and Global Brands Together

  伦敦奥运会:为慈善机构与环球品牌架一座桥

  8月13日凌晨,伦敦奥运圣火徐徐熄灭,从此,我们的目光开始追寻这届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伦敦奥运会举办地所在的四个城区均被“伦敦信念(Trust for London)”组织列为贫困城区,这里是全伦敦住房、薪金、医疗和教育水平最差的区域。就在这里,一个月以来,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荣辱交织的世界--异彩纷呈的奥运赛事和当地民众的艰辛生活。这两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两年前,伦敦政府找来了9家富有远见并着实解决当地困难的慈善机构,他们都希望以商业技能来弥补自身发展中的弱项。通过配对,来自5家奥运会赞助商的商业领袖们以分组的形式,每月定期为他们进行技能辅导,为期一年。这5家赞助商分别为阿迪达斯、英国石油(BP)、英国电信(BT)、莱斯TSB商业金融公司(Lloyds TSB Commercial Finance)和德勤。

  现实不甚乐观。在与赞助商合作期间,所有这些机构都正在经历或已经遭受了政府的财政削减。“青年新选择(New Choices for Youth)”有着25年与儿童和青年人共同解决生活困难的经验。去年,该组织支援了1500名纽汉(Newham)和陶尔哈姆莱茨(Tower Hamlets)区的青年。然而,2010年的政府财政削减让该组织的资助从120万英镑溃降至50万英镑。另一家关注家庭暴力的慈善机构Aanchal则失去了所有来自当地政府的补贴。

  在慈善界一直存在慈善团体是否真能从商界获取知识和这种做法正确性的争议。但对于小型的慈善机构来讲,有一群商业头脑在一旁帮助和指导他们解决棘手的问题,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是,这其中不免发生许多摩擦。在最初的交锋阶段,慈善机构很难抽出身来,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另一方面,来自大企业的人也很难适应一个预算极小并没有严谨董事会结构的团体。

  对这其中大部分的慈善机构来说,这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正如“青年新选择”的负责人玛西亚·塞缪尔斯(Marcia Samuels)所说,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她现在清楚地了解机构的所有开支并怀揣一个清晰的商业方案,机构也正因此变得更加流线化和专业化。许多团体还努力达成富有雄心的目标。“体育之路(Access Sport)”组织的马克·哈迪(Mark Hardie)表示他们正有条不紊地向他们的目标迈进--为9000名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高质量体育设施的接触机会。

  到2013年,当所有的慈善机构与企业导师的合作期满时,伦敦方期望这些机构将使其服务受众扩大一倍、财政收支增长50%.“体育之路”组织就正朝着这个希望进发。然而,从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慈善机构。对于许多来自企业的导师,这些小型机构每日与艰难困境的斗争也让他们上了一课。英国电信的一位导师说,这次经历让她学会了“从另外一个视角观察这个世界”.而另外一位原本就出身于沃尔瑟姆福里斯特(Waltham Forest)区的高级执行官就深深感受到了帮助自己街区所带来的好处。

  将企业与慈善机构这两个世界拉到一起的关键是“尊重”一词,各自世界都有能够向对方传授的知识。此外,这需要时间,需要一年的时间让彼此充分了解对方的拳拳之言。然而,最终证明,这两个世界都非常享受这种融合。

  当下的挑战在于要向全英和全世界的企业发出这样的信息:当你们在经历了日间的商场厮杀后,在夜晚,回头看一看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今,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呈现主题化和全球化的态势,大企业有必要为民间的慈善机构腾出一些思考的空间。我们需要企业找寻和聚焦当地社区和活动于其中的慈善机构,与他们联手做出改变。这个必要性不应该动用一届奥运会来证明。

  (据《卫报》 高文兴/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伦敦  伦敦词条  环球  环球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奥运会  奥运会词条  一座  一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