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话:重新发现雅安灾后重建过渡阶段的需求

 

 

王    平:友成基金会理事长

蔡晓然:四川省雅安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

张忠华:友成基金会雅安救灾总负责人

 

时间:2013年6月16日

 

一、雅安再发现:灾后重建过渡阶段是有需求的,从灾难发生到永久性建设当中的这个阶段,是社会扶贫的空白。

 

王平:这次考察我们重新发现了雅安。首先,在灾民过渡安置方面我们发现了一些没有引起社会关注的需求。现在对灾区而言两头是比较受关注:一个是紧急救灾的阶段,国家的投入和民间的投入都非常迅速,也非常有效,非常有力,这个阶段是很短暂的。

 

从政府方面,已经转向了未来规划的设计和重建的永久性重建的规划和准备,这个规划起码有三年之长,还有五年到七年不同阶段的目标。作为民间组织和社会扶贫的角度关注比较多的往往也只是在初期的救济救援阶段,全社会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比较少受到关注的实际上是从灾难发生到永久性建设当中的这个阶段,是空白的。我们下去考察以后切身的体验到受灾的这些农民他们的需求是非常多的,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因灾返贫,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连方案也还不够完善。这些农民是非常困惑的,是非常有不安全感的。

 

和汶川救灾相比,包括媒体在内也,非常的迅速就转移了注意力,没有再理睬这个阶段的灾民,以至于到灾区考察,会有一些朋友同事很诧异的问到,难道他们还需要救助吗?不是已经都解决了吗?就是整个的外界对雅安的关注已经淡忘了,他们认为这些已经没有了,没有需求了。所以我觉得带这个意义上应该重新发现雅安的需求,就是灾后重建过渡阶段的需求,是需要传播的,需要让人们感受到的。

 

政府现在仅仅是三千元一户这样的一个过渡安置的补贴,对于大多数灾民来讲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的,也就满足短暂的一两个月的过渡安置。如果我们设想,三年的过渡安置期让这些灾民住在现有的像窝棚一样的一个住房里面,那是不可思议。因此我们是希望在这个过渡阶段发现这样的一个需求,并且通过示范能够引导政府和企业和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到这样一个过渡期安置上。

 

我们考察的时候,也发现一些捐助者其实对过渡安置是有一些不理解的。比如说有的捐款人会提出来我们只捐让人住的过渡的彩钢板,但是如果是养猪,如果是放杂物这个就不应该在我们捐助的范围之内了吧?这样的一些想法都是基于一个临时性安置的想法,实际上三年已经不够临时了,我认为,“临时”这两个字是不合适的,所以这个要重新认定这个需求,发现灾区民众的实际困难。

 

因为我们实地看到有一些灾民和猪住在一起。猪是什么呢?是他的生产资料,是他的生活资料,还有他日常的一些用的东西,他新建的一个20多万的房子,因为地震完全不能用了。他还欠了别人很多的钱,处于非常绝望的境地。他要把他的猪养好,他才有希望,所以他要保证他的猪不能丢失,他必须得守着他这个生产资料。你说我只帮人不帮他养猪,二者怎么可能分开呢?!还有如果房子只要人住,不要杂物放进去,他的旧的房屋倒了,他的杂物放在哪里,他三年的生活怎么过?!

 

蔡晓然:我补充一下。养猪是农民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这样讲?农民如果是在这个期间不养猪,下半年没什么吃。

他就是去打工,他杀了猪可以做腊肉,我们这里做腊肉明年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他至少有腊肉,这是一个。第二个现在他必须要有粮食,实际上我们在发粮食,但是他没有猪的话,这一家的精神就垮了。如果这一家没有粮食不养猪就完了。他一想到欠了那么多钱,房子又垮了,他的精神垮了,完了,扶不起来了。他只要在喂猪,就有希望。

 

王平:我们现在希望给外界这些包括社会公益的力量,企业也好,爱心人士也好要让他们了解雅安的需求还在,要理解过渡期不是那么临时的,它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他们的人道主义需求,是非常基本的,而不是锦上添花,是一个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是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渠道来呼吁这个事。

 

二、友成彩钢板过渡安置房项目撬动整个灾后重建的新的示范模式

 

王平: 如何应对这些需求,我们要做我们自己的示范。友成基金会是一个民间的创新型的公益组织,它不可能去代替政府来大规模地做普惠式的一些项目。甚至不可能像公募基金会一样来做一个很大规模项目的复制,因为他们的募款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的定位是创新,创新就是要进行一些项目模式的研发和实验,通过研发和实验以后进行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有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的政策和政府政策的改变,来达到推动社会改变的目的,这是友成基金会做事的方法,我认为也是一个创新型的公益组织本身应该有的定位。

 

很多政府或者是有一些贫困地方的政府官员,或者是我们的农民,很基层的地方干部,会希望我们拿很多的钱去盖房子,做事情,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一个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政策的倡导,它最终的影响会大于直接的资金的投入。这就是我们在上述理念之下,我们希望用少的钱能够做大的事,方向性更强,倡导性,引导性更强这样的事情。

 

所以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

 

我们就是利用彩钢板这样的一个捐助来撬动整个灾后重建一个新的示范模式的建立。这个彩钢板有两个好处,从农民方面,我们希望农民亲自参与灾后重建的进程,叫自救。我曾经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初期有一个偏向,因为全国人民的参与和志愿者的踊跃,使得这些灾民变得懒惰了,变得依赖了。这样的一种景象是我们亲眼看到的,在帐篷里面灾民自己在打牌玩麻将,在账篷外面,我们的志愿者、军人和全国各地的援助者在挥汗如雨地帮他们做事情,这是对志愿者的伤害,同时也对灾民自力更生能力的一个剥夺,我觉得这是双重不合算的。

 

也可能是吸取了这个教训,我们这次灾后重建的调子变低了,引入社会资源的调子变低了,以至于变的太低了,走到另一个极端了。这两个是完全可以结合好的,我们这个彩钢板项目就是结合得比较好的。我们给农民提供彩钢板,是需要你自己搭建的,打地基,把这个结构搭起来。我们选择了当地盛产的竹子作为建筑材料,这是在云南盈江地震的时候,我们跟当地的村民一起研发的就地取材的模式。温家宝总理在去盈江的时候,指着这个示范房的方式非常的肯定,这是非常好的,是希望能够推广复制的。我们就把这样一个已经成功的模式放到雅安的芦山,埃森哲公司的爱心和资助我们建了第一批房子,在玉溪这个地方第一个房建起来以后,我们就紧接着一个一个,相同模式,相同样子的都建起来了,军队也是这样搭的。

 

我们希望这样一个示范,第一告诉农民你要自己动手,只有你自己动手我才能有这样的支持给你。你没有自己动手,这个瓦你也搭不上去。另外我还可以告诉你,你可以就地取材,我把模式给你,这样的一个方式恰恰是既有自己能够自救,也可以力所能及在很少投入的情况下能够解决过渡安置基本的问题。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样一个比较成功和适用的示范的模式上加以倡导。比如通过现场示范引导群众把三千块钱的使用在什么地方。用这样一个基本的模式,资金的需求是多少,外界的可以倡导他们,愿意捐助的可以在这个上面继续做一些工作。或者是政府已经准备拿出来的钱也是要参照这样的一种模式,可能比较有效一些,比较可行一些,这是我们的观察到的灾后重建的一个现象和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

 

张忠华:我们按每户30平米来算的,单算彩钢瓦价格是900多块钱,不超过一千块钱。他自己在山上砍竹子,或者是用本来倒塌房屋的木料,就是门窗框架都可以用的话,再加上他自己投一些劳力,这样就能把房子搭起来了。其他的竹子和木料他是不需要买的,就是竹子和木料算上钱的话,可能也得有几百块钱,但是主要还是彩钢瓦的钱。对他们来说,把很大的一部分解决了,剩下的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我觉得这种模式,这个示范意义是比较好的。就是在大灾面前,他们就是自己动手来解决困难,在关键的地方我们帮一把。

 

蔡晓然:你这个事情群众肯定是欢迎的,因为我当过党委书记,我想听一下当地的党委政府是什么意见。

 

张忠华:我们举一个灵关镇的例子,咱们宝兴县政协主席张金,他亲自在抓那儿的事情。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也没去,只是送彩钢瓦,我们有人员指导他们搭。后来我们端午节下午约我们一个同事去的时候,发现整个场地上都是挂着友成的标识,就是感谢友成。您就可想而知他们是一个什么感觉。

 

王平:玉溪是推进的比较快,因为我们比较早的进入,他已经做出样子来了,其他的村因为我们的捐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也不好全部承诺。所以灾民的需求很大,我们去考察的时候村长、村民都有呼吁,说能不能多一点,快一点给我们。所以这个往下的复制,我们希望政府参与进来,能不能参照玉溪的经验,看看有没有可能在其他的村子也做这样的一个安排。

 

蔡晓然:芦山呢?

 

张忠华:芦山是接近3万平米,宝兴应该是接近4万平米,一户是按照30平米,搭建面积是30平米。

 

蔡晓然:从扶贫工作的这种做法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思路,我们要把这些做法收集起来。我觉得比较好的,他也有积极性。第二个从灾后过渡方式来说,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如果它好,我相信一定会复制的。

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引导,因为那天忠华也说,这种建筑材料也很轻,今后用完了还可以用二次建设,二次使用都可以的。我们可以跟市移民局,可以在乡镇之间交流,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一切以群众为主。

 

王平:如果有外来的资源放在里面,是增量的东西,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引导。据我知道,有很多基金会,公益组织还有很多钱在手里,他们实际上不知道钱怎么用。有一些信息的发布还不够,或者有一些基金会也没有深入一线调研和了解,或者是我们现在示范的经验也没有得到传播。如果有可能的话,如果有基金会过来,这种方法是比较容易撬动的,我们建议从政府的角度去做一个传播和推荐,会比较容易引导资源。

 

蔡晓然:这都可以,就是过渡的方式是比较的科学,因为它科学才值得推广。

 

三、切实发挥优势——友成对于更长远的规划和扶贫发展的参与

 

王平:这此访问雅安我们第二个发现,就是让大家参与到更美好的雅安的灾后重建,这个是需要整合很多资源的。

 

友成基金会,刚才我讲了我们基本定位是做“扶贫与发展领域的社会创新支持平台”,我们的理念是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并举、将天人合一的系统性思维方式用于发展与减贫、爱心接力和授人以渔是一个永恒的公益主题;我们的工作方式,就是创新性实验,参与式资助,服务式整合,最后是开放式互动。

 

彩钢瓦和竹板组成的过渡安置房就是一种创新试验,除了创新性实验我们还有其他的创新,我们去发现民间的一些公益组织的一些创新性项目,比如在社区发展,还有一些小的组织在做公益旅游等。我们通过参与式资助,帮助他们进行模式设计,进行能力建设,这个过程当中投入资源,投入资金,让他成长,我们这种资助叫做参与式资助。

 

我们服务性整合,就是提供各种资源平台,帮他们与政府对接,跟企业对接,跟市场对接,然后让他们得到复制,就是创新的经验变成可以复制的。最后开放性互动,同样我们是这样一个平台,因为友成基金会提倡跨界的资源整合,而不是仅仅我们公益圈里的人,我们要跟政府,要跟学界,专家和社会全部打通,这样把这些资源能够整合到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通过这样四种方法来参与扶贫,推动社会创新。

 

雅安的灾后重建的未来,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深入地参与。不是仅仅说一提到扶贫类的基金会,就是拿多少钱。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比钱更重要的是理念,比钱更重要的是新的模式,比钱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入资源。我们友成恰恰是后者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国务院扶贫办已经把我们列入灾后重建执行当中的一员,我们也希望我们地方对友成有一个比较合乎我们自己定位的预期,这个预期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的优势是在这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雅安  雅安词条  重建  重建词条  过渡  过渡词条  对话  对话词条  重新  重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