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

(GuiZhou Institute of Highland Development)

        每年最起码有半年的时间是在爬山玩乐,其余的时间是看书、做志愿者、捐资搞助学,收入来源是不稳定的翻译。这是1996年-2000年罗世鸿的生活状态。在这之前,罗世鸿在贵州省团委、贵阳青旅工作过,担任过中青旅在香港的投资代表,又在百富勤香港工作过。工作的疲倦和紧张让罗世鸿选择了这样一种悠闲的生活。

        2000年,和自己感情极深的外婆去世。受到打击的罗世鸿去西藏呆了很久,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考虑稳定下来,做一些下辈子可以真正投入进去的事情。

        2001年,罗世鸿去了贵州威宁石门坎,打算写一本关于石门坎传教士柏格理的书。结果,去了20天,一个字也没写,而是跟着一个机构到处跑。这个让罗世鸿如此感兴趣的机构是在石门坎做项目的香港乐施会。乐施会做的事情让罗意识到,为贫困背后的不公平所做的努力,也可以作为一种事业,一种自己现在就可以做的职业,而不是有钱人的游戏。

        2003年,在罗世鸿的推动下,高地成立。第一个项目得到乐施会的资助。高地的成立,真正算是贵州民间NGO的“一枝独秀——在这之前,贵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间NGO的出现。不久,适逢贵州科技厅鼓励成立民办科研机构,罗世鸿也找到了民政厅,通过各种关系,在等待了7、8个月后,2004年7月2日,高地正式在贵州省民政厅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高地在贵州现在是个“香饽饽”:来到贵州的国际机构一般都会愿意选择与高地合作。罗世鸿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地工作的透明度和有很好的公信力——这是目前大部分民间组织所缺失的,罗世鸿认为这也是高地的优势。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明年三月份,就要正式接管ID在威宁的项目,与ID合并。ID为何选择高地?ID在威宁的项目负责人马龙认为,高地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却是“迄今为止,(ID)在贵州发现的运作比较好的本土 NGO”。

        高地短短时间迅速发展,这不是一般的民间NGO可以做的到。罗世鸿认为,高地的成立和发展是个特例,其中有自己身份的原因,也有巧合,方方面面的因素,并不能整理总结一些可供其他民间机构参考的模式——高地的模式是不容易复制的。罗世鸿计划三年后会退出高地,希望会有同事能承担他现在所做事情。至于机构在他离开后能否持续,罗认为这在于机构的机制,在于机构能否成长起来,去独立地承担事情。

         在一定程度上,罗世鸿认为高地的成立,也得益于那四年玩的经历。“4 年有很多的时间去认识不同的人,看书想问题,不忙也不功利,也不着急要做什么事,到开始做这个机构时,已经觉得准备挺充分了。” ■

         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于2003年4月成立,2004年7月2日正式在贵州省民政厅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高地希望在尊重贵州不同少数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协助贵州贫困的弱势人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社区发展、农民工、乡土教育、本土草根组织推动这四个领域开展工作,现将四个领域整合为劳工领域和农村社区领域。

         香港乐施会、PCD、ID、NPO信息中心、香港工人健康中心、贵州省民政厅都是其合作伙伴。

         高地贵阳办公室有13名工作人员。

地址:贵阳市科学路16号科技厅 801室 550002

电话: 08515830204

邮箱:info@highland.org.cn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  贵州  贵州词条  高地  高地词条  研究所  研究所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