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解救“NGO失灵”

 

  因为出身的民间性,因为敢于质疑和对抗某些既得利益团体,因为具备不以“利润”为目的的天然使命,近年来NGO被人们和勇敢、奉献、牺牲等美好字眼联系在一起。更有人士对NGO抱有一种“新政治”的主观期待,期望这些新兴的第三种力量能担负起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并进而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历史使命。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展社会组织”被多次提到,高层对NGO的态度显然已趋正面。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资本积累之后,社会资本的积累被提上日程。

  但梦想并不会立即照进现实,政策要影响社会肌理总还需假以时日。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NGO的脆弱现状与公众的角色期待之间形成了富有意味的反差。

  社团登记之难,使大多数NGO处于事实上的非法状态;自身方向和边界的迷失,使一些NGO以和政府的关系好为荣;和公众联系的缺乏,使部分NGO日益沦为自娱自乐的孤岛;而内部管理的粗放和不透明,正使NGO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

  任何一种秉持高尚价值观的社会组织也绝非天然良善,崇高的理念不能完全解决NGO面临的真问题。政府可以失灵,市场可以失灵,NGO也正面临失灵的窘境。要解救“NGO失灵”的困局,必须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发展。(《南风窗》,2007年2月1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解救“NGO失灵”  失灵  失灵词条  解救  解救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