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面露“尴尬”

 

 

 

 

 

        6月10日,商道纵横连续第三年发布了《价值发现之旅2009——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1月到 12月,共有532家企业发布了533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数目达到2008年发布报告的4倍多。这可以反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所能发挥的作用。

 

 

        但随之而来的“忧患”也在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日益显现出来。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的李章华先生作为嘉宾对报告肯定之余, 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是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后,在社会上的影响能否进一步扩大,能否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另外,他还提出,目前企业CSR报告数量提升、报告页数变少的同时,报告质量怎么提高?

 

 

        香港乐施会项目官员蔡睿的简短发言更是证实了李章华提出的问题存在。香港乐施会2008年底发布了《恒生指数成份股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并进行了相应的排名。结果显示,信息披露透明较高的企业通常在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方面表现较好。而当前热议很大的富士康集团也在其中,排名第六。这不禁让与会者愕然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蔡睿对此解释,该调查只是从其企业发布的政策和措施制定方面进行打分,但企业能否履行这些制定的政策和措施,目前该调查报告还没有途径去进行考核打分。

 

 

        蔡睿的发言指出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尴尬”,在商道纵横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有数据佐证。《价值之旅2009》指出,这些CSR报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陈述较为完善,也能较为准确地披露出企业在可持续化发展管理的信息,相对而言,企业的绩效部分是最为不足的一项。其中信息完整性得分只有0.56分,而信息质量得分仅为0.40分(满分为1分) 。本研究报告的主笔人安嘉理解释,这主要是很多企业在披露信息时“报喜不报忧”做法以及选择性披露信息而造成的。

 

 

        此外,安嘉理也描述了企业如何使用发布的CSR报告情况。她指出,企业主要将报告用于促进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及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但对当地社区、新闻媒体、NGO等利益相关方却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在对“关注和使用报告的群体”调查中也发现,企业报告的潜在读者群定位不清晰,以及企业自身对报告和使用和利用情况也不甚明了。

 

 

       发布会还邀请了中国远洋集团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撰写的于波到场分享观点。中远集团连续5年发布了CSR报告。在于波介绍中远的CSR报告之前,商道纵横郭培源问“在座的各位多少人读过一份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见稀稀落落的不到3成的人举起了手。而在郭培源看来,今天参会的都应该读过一份。

 

 

        这个问题,也抛给了对企业社会责任一直关注和研究的学者钟宏武,他是中国社科院经济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他评价中远集团发布的报告,“在数据、管理流程方面表现出非常专业,也有很多专业术语”,“中英两种语言”,“字很小,多达近百页”。但可读性不强,也没法读完。

 

 

        这同时也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到底有谁是中远CSR报告的读者呢?对此,于波坦诚回应,中远的CSR报告主要是给报告的相关利益方来看,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他们还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将CSR报告制作成不同的版本,包括简本和视频等,但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反馈如何,于波并没有指明。

 

 

        商道纵横总经理郭培源认为,企业发布的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双面的作用,“既是胡萝卜,也是大棒。”他稍带回顾了近几年企业发布的CSR报告历史。率先在国内发布的企业,不管做得好不好,只要发布了,就是给企业加分。但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CSR报告,相关利益方尤其是媒体,不会仅仅满足于发布,而且还会对报告本身以及落实情况施加更大的压力和影响。如果没有做好的话,那对企业来说,则是“大棒”。

 

 

        同样,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则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蔡睿更为看重企业的产业供应链的环节,能否落实企业所指定的CSR政策和措施。首先要看这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布透明度如何,之后再就其中的不实信息与企业进行沟通改进,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郭培源也提到,最近,包括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达尔问环境研究所在内的34家NGO,针对IT企业出现的重金属排放问题,与企业沟通进而期望对方改正,就是一个不错的案例。

 

 

        同样,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验”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价值发现之旅2009》显示,在533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仅有28份报告经第三方机构的独立审验,占所有报告的5%,有27份报告引用了第三方点评,两者共占全部报告的10%左右。而且企业邀请第三方审验之后,出具的审验声明又是给谁来看?会上,社会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志艳这样发问。

 

 

        挪威船级社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有久远历史,其代表王学柱没有正面回答李志艳的问题,而是谈到挪威船级社有一个第三方审验技术委员会,对如何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审验结果,曾有的一次激烈争论,是展示报告好的方面呢,还是坦诚地向读者公开报告的质量好坏?最后该委员会对后者达成共识。

 

 

        接下来的7月,商道纵横还将通过对媒体和NGO进行相关培训,期望未来这两个利益相关方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郭培源介绍,此次《价值发展之旅2009》,商道纵横首次采用了自己建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评估体系”,从信息的角度评估2009年中国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时,该报告中还引入了“非财务信息披露”这一概念,希望有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更为准确地评判公司价值,从而推动企业向可持续方向的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面露“尴尬”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词条  尴尬  尴尬词条  报告  报告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