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NGO战略联合“逆流而动”

  

 

 近日,两家发展成熟并且知名的独立组织,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ED)和富平职业培训学校相互合并,成立了新的富平学校,这对一个时期以来“离异”成风的中国非营利部门而言,可以说是“逆流而动”。

自1994年成立,IED就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开展该所最重要的项目――国际环境与发展学院中国项目“可持续发展领导型人才”培训(LEAD),迄今为止已在华培训了200多位学员。

IED还创立了新风险投资中国可持续发展企业计划,其目标是在投资商与走可持续发展商业道路的企业家之间架设桥梁。近来IED又创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网(www.csr.ngo.cn),将需要资源的NGO和有意合作并提供帮助的企业连接起来。

此外,IED还管理着一个小额赠款项目,为加入“海归服务社”的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获得者提供服务和帮助, IED运作的其他项目还包括草根组织能力建设项目(www.learning.org.cn)和“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项目。

富平职业培训学校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和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创办于2002年。两位创办人早在1993年就开始合作,在山西农村进行一项小额信贷试验。该项目持续发展,去年贷款额达到几百万人民币。

富平学校致力于通过职业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自创办以来,在四个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培训了7000多位农村妇女,使她们在大城市的家政服务业中找到工作。

在5月17日的合并仪式上,对这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机构,茅于轼归纳了5点合并的理由。除了他个人和IED主任李来来女士之间长期的私人友谊,他还提到,两个机构有共同的目标、相接近的方法和组织原则,可以在学术方面互相补充,双方在工作对象、能力以及各自的目标群体上也都存在互补性,能够使将来的工作更有成效。

合并方一位员工告诉中国发展简报,由于众所周知的注册上的困难,过去IED被迫选择工商注册,一直有意取得正式身份,这次合并正好得其所愿。相比之下,富平学校一开始就从民政部门获得首肯,以非营利身份运作。新机构将保持这个注册身份。

茅接下来高度评价富平学校这种“企业家办NGO”的方式。在他看来,这所学校通过为农村人在城市里面获得工作的机会,有效地解决了中国广大农村的扶贫问题。而与此同时,还增加了政府税收,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者的需求。

长期从事中国NGO观察和研究的康晓光教授将这起战略联合称誉为NGO规模扩张的特例,这个案例与NGO中普遍存在的分裂趋势正好相反。

一方面,康晓光承认存在外部制约,比如不利的注册管理规定,资源有限等等。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本土NGO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成功地动员组织的资源,这也是 NGO发展的主要障碍。他说,大部分NGO领导人缺乏管理技能,实行家长制管理,NGO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而理事会要么通常并不存在,要么只是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他总结道,结果大多数中国NGO不能超越杰出领导人的个人控制,变为成型的组织形式。

富平学校拥有明确的治理结构和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康对此表达了信心,认为这个新机构将摆脱上面这些问题的困扰。当然,他也对一方“吃掉”另一方,或者两败俱伤的可能性表达了关注。

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介绍,新机构将主要在以下5个领域开展工作: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社会责任投资、促进减贫的教育与就业、社区综合发展、环境与发展。

新机构聘用了14人组成理事会,其中5人来自合并方内部,其他成员是成功的企业界人士。

德国大使馆、福特基金会、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地球村和甘肃省扶贫办到会致辞。数百位来宾,包括很多媒体记者,出席了这次仪式。(钱霄锋)

付涛译,原文见中国发展简报英文刊2006年5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NGO战略联合“逆流而动”  而动  而动词条  逆流  逆流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联合  联合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