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年NGO组织在基层大有作为

24日,在清华大学中意节能楼举办的“气候变化与青年NGO可持续”分论坛上来自绿色和平,科尔沁生态示范区等公益组织的嘉宾代表围绕青年NGO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互动讨论。

 

民间自费治沙第一人,11年坚守在科尔沁沙地的环保英雄万平老师分享了一个民间的纯粹的本土化NGO组织的艰辛发展历程。他告诉同学们:他在和当地的农民,学生,以及志愿者共同做三项工作:其一,科尔沁沙地的生态修复,其二,周边农牧民的环境教育问题;其三,治理区方圆100多公里范围内的可持续农业发展。

 

 

对于这三项工作,万老师这样评价:“我很自豪,自己同时在做当今社会最热门的三项工作,在解决三个社会性难题。每一个难题又都和民生,和谐息息相关。今天看到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和投身环保事业,自己很欣慰。示范区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同学们以及院士一级老师们的支持。是你们的师兄师姐,你们的老师以及你们的家长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尽管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在此,我感谢你们!谢谢!!”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很苦恼,我在想,我是在做一件好事,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没有人帮我?后来一个同学的来信给了我答案。我开始坦然了:我在做一件超前的历史工作,就不可避免要遇到这种窘境,遇到这么多困难。应该遇到这种窘境,不怨社会,无怨无悔!”万老师接着说,“我们处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那群人包括梁从诫,廖晓义,汪永晨。。被称为一线NGO,或者前言NGO,这是时代的需要。未来NGO的发展环境比以往更好。你们要多走向基层,多深入基层,多关注民生,在基层扎根,历练,成长!

 

 

老师提到示范区成立的时间是6月16日,这一天是《国际歌》的诞生日,也是黄埔军校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值得记忆。这个时间的特殊意义在于:科尔沁示范区有一天将成为未来青年NGO的黄埔军校,要成为未来环保人才的成长摇篮。我明白,这是万老师的一个梦想,也是示范区的梦想,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笔者从2006年五一第一次踏上科尔沁示范区这片热土,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了。5年后,示范区的植被恢复达到98%,周边农牧民的生活也变了样。万老师的双鬓变白了,但是他的激情依然没有减退。紧绷的时候少了,微笑多了,他比以前更从容了。诚如一个同学描述的那样:万老师的可持续模式或许难以复制,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却是可以复制的!

 

 

未来是你们的,未来是我们的,未来终究是你们的!

 

 

基层,这片热土,将是未来青年NGO施展的广阔天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青年NGO组织在基层大有作为  大有作为  大有作为词条  基层  基层词条  青年  青年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