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庭暴力报道专业准则

报道宗旨:

 1、 揭示家庭中针对妇女的暴力(以下简称家庭暴力)是迫使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重要社会机制之一,反映了历史上男女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揭示家庭暴力对妇女(包括女童)造成的伤害,提高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水平。

 2、 体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宣传非陈规定型的男女形象,消除造成暴力的媒体表达方式。

 

 报道的专业准则:

 1、 注意分析暴力的成因,避免落入性别成见,简单地归咎于受暴者的软弱、忍让、不投诉、不离婚等。

 2、 避免复制和传播将家庭暴力合理化的迷思,如“她就是欠打”、 “清官难断家务事”等等。

 3、尽量不具体描述施暴细节。

 4、尊重受暴者的隐私权。

( 1) 在受暴者不同意公开身份的情况下,不使用受暴者的真实姓名,对受暴者的声音和图像做适当处理;不使用能推断出受暴者身份的资料,如住址、工作地、施暴者的具体资料等。

( 2) 确定受暴者同意公开身份是真正出于自愿

 Ⅰ、不想当然,而需要获得受暴者的清楚表示;

 Ⅱ、保证受暴者表示同意时头脑清醒、情绪稳定;

 Ⅲ、告诉受暴者有权拒绝采访;

 Ⅳ、如果受暴者在同意后又反悔,尊重受暴者的选择。

 5、尊重受暴者的尊严。

( 1) 不采用裸体、衣着极少或有损受暴者尊严的照片或图像;

( 2) 不采用调侃、戏谑和嘲弄的口吻,不配以这类漫画或插图。

 6、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公开未成年人的姓名、住址、照片或其他能推测出未成年人身份的资料。

 7、不使用带有暗示性的语言描述受暴者和施暴者,如“漂亮”、 “妓女”、 “性感”、 “偏执狂”、 “变态”等;不使用强化性别成见、性别角色陈规定型的语言,如“改嫁”、 “后妈”、 “弱女 子”、 “命苦”等。

 8、避免将家庭暴力与特定人群、特定地域相联系,如农村、下岗失业者、文化很低等等。

 9、不使用淫秽、粗俗的语言。

 10、 注意介绍有关救助信息,以及国内外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现状、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11、注意报道受暴者的能动性,反映其防止暴力、摆脱暴力,以及走出暴力阴影重建生活的种种努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庭暴力报道专业准则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词条  准则  准则词条  报道  报道词条  专业  专业词条  
公益

 以立法走出困局

  晶报记者 王志明    在经历了“郭美美”“卢美美”事件后,中国式慈善陷入了质疑旋涡中。中国的慈善面临着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