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步雷:如何填平社保鸿沟?

【背景】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房山区郑家磨村跟河北涞水县蘧家磨村仅一路之隔,但两村村民养老金相差近7倍。一边是河北蘧家磨村民过着饮水靠打井、护林补贴每亩300元、养老金每月55元的“拮据”日子,另一边却是北京郑家磨村享受自来水通到户、护林补贴每亩3500元、养老金每月350元的“优裕”生活。

行政区划的差别,令地理接壤的两村各项福利和保障差距巨大,难免令河北村民心怀不公平之感。但这并非个案。为何不同区域社保福利差异如此显著?如何填平社保鸿沟?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认为,社会福利具有地方化的属性,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公民在社会福利社保权益上的差别。合理的社保福利差距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地方主体的积极性。但同时,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国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财政为公民社保福利兜底,将地方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社会公平。

陈步雷指出,从法律层面上说,中国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权利对应的义务主体除公民自己外,更多对应地方政府。社会福利社保权益,具有地方化的属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同区域条件差异大,如果将社会福利在全国搞平均化,是不现实的,也无法实现给地方主体必要激励。因此,应正视地方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社会福利差别。

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由于具备突出的区位优势、集聚大量人才和资源,创造的GDP产值高,地方财力雄厚,在社保福利方面具备优势,亦属合理。北京作为首都,其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华北地区其他省份,既有历史原因,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关。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北京市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积累了大量优势资源,令其发展水平远高于周边其他省市,才令北京郊区农村与相邻的河北农村比较而言,差距特别明显。

陈布雷认为,由于社会福利地方化的属性,合理的差距是必要的,但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要实现社会福利的相对公平,应由国家财政兜底,建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养老、大病大灾由国家出资,实现公民福利保障全国均等化。而补充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保障,由地方政府承担,体现区域差异。

目前,中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全部由地方政府承担,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福利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亦成为人口流动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桎梏。由全国财政统一支持的国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虽有设计雏形,但远未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陈布雷指出,国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加坡、西欧地区等经济发达的小国,比较容易实现,在中国这样地广人稠、区域差异明显的国家,需要中央财政雄厚的资金支持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更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

“如果国家能够出资给河北农民基本的社保福利打底,那河北和北京农村的社保待遇应该差距会缩小一些,河北相邻北京地区的村民心里也许会平衡点吧。”陈步雷表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陈步雷:如何填平社保鸿沟?  填平  填平词条  鸿沟  鸿沟词条  社保  社保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公益

 看图,让你秒懂慈善法!

【主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慈善事业的第一部基本大法,历经多年研究、折中,终于在3月16日上午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以赞成2636票、反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