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益市场化?还是公益社会化吧!

       徐永光老师一直在呼吁公益市场化,频频写文章,处处做讲话。我是严重同意他的。公益当然要相信市场的自由匹配和选择的能力,做公益的人,当然要有强大的理解和遵从市场规则的心力。

 

       但为了表示自己可能在某个方面比他还要高明,我决定发明另外一个词汇,叫“公益社会化”。

 

       如果追加了这个词汇,那么,我个人相信,公益就正式回归了一直潜藏在民间的正流和主流,公益本来就是社会之事,与政府无关,与市场,也没有太多的关系。

 

       但在漫长而宏阔的人类公益巨流河中,确实曾经出现过“公益政府化”、“公益市场化”、“公益军事化”、“公益商业化”的一些浪潮。但如果让这些浪潮都回归河面,我们会清晰地发现,这条河,一直都叫公益社会化。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让市场的回归市场”,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实证的伟业。事实证明,只要有政府插手的业务,一定做得笨重而僵化,产品缺乏竞争力,生产过程缺乏人性,传播过程缺乏社会性。而一旦放开,市场的灵性和活性一旦释放,整个社会都为之沸腾。市场化带来的最好的一个有趣结果,就是“菜市场现象”。所有人在菜市场热闹而紧张地交易,但菜市场没有一个声音能够控制全局,没有一款产品能独霸天下,没有一种销售方式会被当成通用的销售方式。所有的人都在创造的时候,创造,就成了常态。所有的人都在说话的时候,格言警句都将平淡无奇。所有的人都自由选择的时候,自由这个词汇,也不会再有人成天挂在嘴上。

 

       但经济发展终归不是社会发展。做公益的人,最喜欢说的两个失灵,一个叫政府失灵,一个叫市场失灵。因为这两个系统或者说方式频频失灵,社会就必须生成另外的一些救济或者说改善的通道。这个改善的通道,叫“社会公益化”。

       这个说法是从社会的维度来说的,如果从公益的维度来说,那么,当然就是,公益社会化。

       研究经济学的人经常是很激昂的,比如有人提炼了“裙角指数”,以证明女性的裙子长短与股票市场的走势中有多么奥妙的关联。但也有很多理论让人沮丧。比如失败国家指数、比如痛苦指数、比如公正指数、比如人权指数、比如中等收入陷阱、比如绿色GDP指数,比如美好生活指数。这些指数随时在提醒人们,经济,只是个人生命的一个极不重要的参照系而已。

        一个人一旦用生活的眼光来看自己,这个人就会发现,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钱只是日常家用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一旦用正常社会的眼光去打量,人们也会发现,政府只是社会的极小的一部分,市场也只是社会的极小的一部分。在这个丰富繁杂的社会生态系统里,还有很多很多的群落,是政府、商业、军事、科学、公益等都无法囊括和包含的。因此,公益市场化,显然无法囊括公益的所有特征和行为方式。

        拿我观察得比较多的环保领域来说,我们可以说一山一水一沙一石一鸟一兽一花一虫都很重要,也可以说阳光雨露风云日月对生态起着多么大的作用,但我们心里很清楚,在宽广神秘的大自然里,每天发生的无数的交流与互动,全都超出我们的想像,更远远超出我们曾经的见识。我们绝对不可能拿一个当前重要的见解,去涵盖自然所有的表达。更不能拿某个“至关重要之器官”,当成一个人的生命全体。

       任何词汇都可以牵强地拉扯到没边的外延。市场化这个词汇,当然可以放大到无边无际,可以用来解释一切。因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以简单粗暴地说成了交易和买卖行为,也可以简单粗暴地说成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需求。但实际上,在人类的本能理解和社会的自动纠正中,每个词汇还是有自己的精准内涵的。

        记得研究公益的人喜欢推崇一个理论,叫《社会再平衡》,这个理论似乎是说,富足的人拿出自己的部分多余,分享给贫困的人,比如集多种权力于一身的专制帝王,民主一点,把权力分些给草民,这样,大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窒息感和受控感,社会就会平滑松软一些,朝廷也就可能平稳长寿一些。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做公益”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再平衡”的过程。否则,官民、贫富、知识分子与文盲的差距越拉越大,社会将持续失衡进而陷入剧烈动荡。

        我觉得市场化也好,社会再平衡也好,似乎都不是真正的因果关系。我更相信,市场化是公益社会化的手段之一,但公益在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方式,其实是和市场化思维、形态完全无关的,甚至是相悖相逆的。社会再平衡,其实只是公益社会化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和手段。实现社会再平衡的原因,也未必是富足者向缺失者输出,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多重力量的综合耦合。因为发现公益需求的人,未必是富足的人。驱动公益项目往前推进的人,也未必是富足的人。在解决公益难题的过程中,出力最多的人,产生最好的结果的能量,也未必是资金、权力和知识,更大的可能是智慧、情感和艺术。市场上也完全可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去做生意,未必是他有钱,而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他没有钱。他去做生意也未必是因为他真的掌握了做生意的诀窍和法门,而完全只是生活的随机选择和偶然艳遇。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个模糊的感觉,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公益存在。公益其实和国家、制度、法律、政治形态、商业阶段没有关系。即使是贫困之地,公益也每天在发生。即使在商业不发达的地方,公益也每天在发作。即使在专制盛行的国度,民间公益也仍旧鲜明而坚韧。因为任何社会都有无数的社会难题、环境灾难存在,而任何社会的人都有本能的善心表达。这善心的表达和输出,与是不是政府有公益主管部门、是不是商业有人天天在那大额捐款、是不是有基金会天天在注册成立和消亡,没有任何的关系。

        真正的公益从来都是“因事而生,事毕则散”。首事之人,可能在担当此事之前,也未必一定是要社会名流,未必要有多么的贤达智慧,只要他动了心,起了意,迈出了第一步,这公益之事,就一定能成。我们其实都不需要想像,只需要回到我们小时候生活的社区、村庄,我们回到自己的生活场景里,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公益在发生。而这些发生的方式,绝大部分,和很多我们热衷的词汇没有关系,和政治没关系,和军事没关系,和市场没关系,和传播没关系,和追功求名更没有关系。

         如果说中国过去,需要从经济方面对政府进行解冻,对人性进行松绑。那么,经济发展到了今天,社会出现了无数的过度偏爱经济发展带来的无数灾难的时候,我们更应当呼吁,“让社会的回归社会”,让公益彻底社会化,回归生活化,回归民间化,回归自由化。自古以来,公益都是民间社会的自然表达。现实中,其实也一直健壮地延续着,未来,更是如此。公益社会化,并不是什么时鲜名词的生编硬造,而只是公益社会上的正常释放方式而已。

        一个社群的“市场化”再发达,这个社群也不可能只有“市场”,还有很多奇思妙想、奇谈怪论、奇言怪行、奇花怪果。一个社会公益,市场化得再透彻,这个社会公益也未必完全只有市场化一条道路,还有很多市场化所根本无法参与、无法兼容、难以想像到的奇妙路径和行为举止。而这些路径和能量,只可能在具有无限阴阳组合的社会大生态里才可能萌发和涌动。(2016.5.1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  公益词条  社会化  社会化词条  市场化  市场化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公益

 小额信贷扶贫的中国路径

 按编者:   1月18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对我国“十二五”期间扶贫工作作出规划。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表示,从上个世纪80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