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军宏 | 发心不同的公益与慈善(连载一)

        课程结构

 1. 何为公益,何为慈善

2. 发心不同的公益慈善

说  明

       《公益慈善的区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心不同的公益慈善》。第二部分是从行动与效果角度看公益慈善。第三部分是公益慈善的反思与未来。本文为第一部分。

1:-THE FIRST-

说文解字 - 何为公益,何为慈善

 

       百度百科说公益为公共利益的简称。其反面是私利,正面是对公众有益。那么对公众有益的组织就是公益组织,对公众有益的行动就是公益行动。(公益为公共利益的简称,其反面是私利,正面是对公众有益。)但是考虑到总是有一些利益劫持者以公众之名谋取个人私利,且公众实质上没有权利可言。因此公益为对他人(个体)有益更准确。

 

        什么是慈善。我的理解是,慈为心之爱,善为爱之行 。近代人定义为:“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那么慈善是怜爱以济之。(慈善,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

 

        从概念定义描述的角度来看,“公”是行动的目标对象,“益”为对行动效果的评价。而慈善,还是讲行动的主体,而不是客体,讲的是来源和动机。(● 公 – 行动的目标对象;● 益 – 行动效果的评价;● 慈善 – 讲行动的主体)另外慈善的善一定是行动,否则,做梦行善的人会成为慈善家。

 

        从各处搜索的结果来看,基本的含义如下表:

        因此本来是想说说两个标签的区别,现在就不得不再加上那些“行公益而不自知”的“公益人”了。

2:-THE SECOND-

发心不同的公益慈善

个人心理角度

 

        善是如何发生呢,有两种可能,一种直接就是善,一种是“不恶”。(善,一种直接的善;一种是不恶)从心而论,善是悲悯之心,不恶看起来就是求其次,只要没进监狱的都算,这类的人只考虑自己,自私自利,他们只要没干坏事,基本上也都算好事了。

 

        这里有一个区别,凡是“我要做”什么的,本质都是“为我”的。凡是我“不得不做”的,都是“为他”的。慈善是我的悲悯之心要得到满足,否则神不宁、心不悦。公益是你不得不做好,因为只有做的好,才算公益

    

        那么慈善就是基于“我”的善行定义,公益就是基于他的善行定义。很是有点以出身、动机和以效果论断的意思。如果追根究底,慈善就是“他有生命”,我的悲悯之心更强,设身处地,他没命我受不了,他惨了我也受不了;公益是“我有生命”,我没命我受不了,钱少了,安全少了我受不了。就比如街头施舍就属于前者,而商业就属于后者。

    

        有句话说:好心办坏事!心这个东西不好说,要不我们为什么要经常靠“不忘初心”来提醒自己呢!

 

发心不同的公益慈善

个人对象上

 

        慈善更偏向于服务特定对象。为什么这样呢,慈善是个体的行为,个体限于财力、物力、精力,以自己的偏好去选择。而且偏向于人较低的需求,(● 慈善偏向于服务特定对象,慈善是个体行为,以自己的偏好去选择)例如生命与安全等等。

    

        公益服务于不特定对象的任何需求,只要对他人有好处,都算。例如资助一些研究、促进公益行业发展。这些就不算慈善了,而算公益。你只要能做好,就资助你。(● 公益服务于不特定对象的任何需求)

 

发心不同的公益慈善

对钱的问题

 

        慈善是要把“钱”分下去,态度是断、舍、离的。往往一说要收钱,人们都受不了,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掉进了道德的陷阱。

    

        公益发展需要钱。人常说的钱眼有火,果真是啊,你见过几个人半夜还在做慈善呢,极少吧,但是为了谋生,一个城市总有太多太多人通宵工作。因此公益对钱是迎合的,取之有道,多多益善,对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只要你给钱,都满足。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大家之间平等合作,自由交易。除非骗子,是很难不劳而获的。在这里,钱是道德的工具,市场是道德的主要机制。不管你要打破专制,还是改善社会,哪里有钱的自由流动,哪里就有信息的自由流动,钱不但促进了生存与发展的便利性,促进了交流,使国界不在重要,更抑制了暴力的战争行为。说个题外话,金三胖为了维护统治就不搞市场经济是对的,只要搞,很快就玩完。从这点讲,钱就是公益的血液。

发心不同的公益慈善

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在社会问题上,有两大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人,第一个就是当前社会的生存与保障问题。第二个就是如何防止明天不会变的更坏,而是越来越好。(问题1:当前社会的生存与保障问题;问题2:如何防止明天不会更坏,而是越来越好)

        对于慈善而言,穷人太穷,富人太富,如何是好。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没钱(奇葩逻辑),应该劫富济贫啊,或者倡导让有钱人把钱捐出来。把钱带入地狱是不道德行为。用美德和恶名去绑架有钱人。对于那些对暴力习以为常的人而言,直接“打土豪分田地”好了,杀掉有钱人也是一个好办法,正义与公平不就立即实现了吗。

    

        而明天如何能更好呢,就是我们得永远让这些弱者有钱,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怎么办,用制度固定下来,呼吁建立一个人人都做慈善的美好社会,道德是一个好办法,有N个特蕾莎修女不就解决了问题了吗等等。

    

        而真的想解决问题的“公益”人。对于穷的问题用市场经济去解决,别人都这么干的,中国也这么干,所以大家比以前都富裕多了。如何越来越好呢,就是确保明天不要比今天差,每天好一点点就好了。

发心不同的公益慈善

对待目标的问题

 

-微观个体-

        缺什么给什么,是中国公益慈善)的一大特点。没衣服给衣服,没吃的给吃的,你穷是吧,给你钱,上不起学,给你钱。难道穷是因为没有钱吗?

    

        以公益两个字而论,使其“自立”才是。其实是让受助人自立何止是公益的目标,也是教育的目标啊。如果一个孩子都完全自立了,教育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宏观群体-

        慈善从分配角度出发,低级的主张“抢劫”,高级的主张“劝捐”。原始的慈善主张公有制、计划经济、按需分配、人民专制。由于缺乏理性,自负盲目,崇尚暴力。基于最完美的理想试图构建一个社会,最后哪里有救世主,哪里就有灾难。慈善历来的办法是通过分配解决公平的问题,目标就是建立更好的保障制度。对于更长远的问题呢,如果人人都做善事,当然明天就更好了。

    

        即使在现在,为了实现更好的分配,我们还在去向政府索要福利,或者干脆把一个国家建设为福利国家,像瑞士竟然有人提出“无条件基本收入”提案,要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怎么可能。还好,瑞士的聪明人多,"无条件收入"提案公投,民众高票反对,给否决了。

    

        以可落地的“公益”为目标的人们从来没有放弃对完美世界的追求与思索,所以他们才会接受人性的不完美,接受当前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主张以产权追求道德,以制度追求秩序,以科技追求效率,以商业追求财富,以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而在治乱循环的问题上,面向人的权利与自由,主张渐变式(保守)的发展。

 

        往期回顾

        张军宏 | 从行动与效果角度看公益慈善(连载二)

 

       张军宏 | 公益慈善的反思与未来(连载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军  张军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不同  不同词条  连载  连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