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陶传进:基金会做资助,要滴灌不要漫灌

       公益组织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原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其中,基金会凭借资金、话语权等方面的优势,通常被认为处于公益链条的上游,为下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公益组织提供资助

 

       基金会应当如何选择资助对象,又应当如何在资助过程中处理好与草根公益组织的关系?在6月25日,由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主办,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武汉市武昌区晓庄公益助力中心承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武汉峰会”上,多位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陶传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僧多粥少”基金会供不应求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27日,全国基金会总数达5946家,其中半数以上成立于2010年以后,发展速度可谓迅猛。然而面对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数字仍然显得十分单薄。

 

       同时,相较于美国绝大多数基金会资助为使命,国内的基金会更热衷于亲自运作项目,有过资助行为的并不多。

 

       “有同行梳理过,将近6000家基金会中,真正有过资助行为的可能只有60多家。”在6月25日举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武汉峰会上,某基金会副秘书长谈到。他强调,自己所说的资助仅指基金会对于其他类型公益组织的资助,并未将基金会之间的资助行为纳入其中。他也坦言,“基金会的量变还没有引起质变。当有600家基金会资助的时候,才能更多回应公益组织的问题。”

 

       很显然,来自基金会资助力度远远不能满足草根公益组织的期待。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达67.5万个。尽管社会组织与公益组织不能完全划等号,但考虑到许多民间草根公益组织并未正式注册,全国公益组织的数量必然十分庞大。

 

       而对于许多草根公益组织而言,缺乏资金是发展的重要瓶颈。不少人认为,基金会应当更多地承担起为它们提供资助的角色,但现实确是资助型的基金会远远供不应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将这种情况形容为“僧多粥少”。

 

       基金会强势草根公益组织被“剥夺”?

 

       在“僧多粥少”的现实之下,基金会在与草根公益组织的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就不足为怪,也让草根公益人士产生了“被剥夺”的感觉。

 

       “各个地方的草根组织被所谓的主流的公益行业所遗忘和忽视。在已经被构建起来的话语体系中,草根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在得到资助的过程中我们处于弱势地位。”武汉峰会上,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的一番话引发现场许多公益人的共鸣。

 

       郝南认为,基金会的强势地位使得它们通过资助去贯彻自己的意志,这令受资助的公益组织有可能偏离自身的初衷。“人类社会任何关系中强势的一方永远都是在剥夺另外一方。基金会资助的时候不是在支持你想干的事,而是基金会想干的事,这是我们值得反思的事情。”

 

       事实上,随着政府大力推行购买社会服务以及网络筹款的兴起,草根公益组织可以面向社会找到其真正的支持者,并不必要依赖基金会资助。一位担任某基金会副秘书长的资深从业者表示,“如何面向市场、面向公众讲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让大家觉得重要、能给你捐款,构建这样的捐赠人是很重要的。真正和你有共识的人,才是真正的支持者。”

 

       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圭滋也提出,“资助草根组织不是基金会的法定义务。”他同时表示,基金会在与草根公益组织相处中不应持有“傲慢”的姿态。“基金会要和执行性的草根公益组织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和这些机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一起来推动中国公益发展。”

 

       陶传进则认为,对于资助型的基金会,重要的是把钱用到“关键点”上。他在演讲中提出,“有的资助基金会运作了几年,很快在领域内异军突起,一方水土被它激活;有的基金会做了很多年没有名气和响声。差别在于有的钱会滴灌到植物的根系上,有的钱大水漫灌,灌到黄土地里去。基金会资助,要善于找到这样的关键点、关键机构。”

 

       武汉峰会当天,陶传进教授接受了善达网的采访。

 

       对话陶传进:

       基金会资助,要滴灌不要漫灌

 

       记者:怎么看待《慈善法》颁布以来,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态势?

 

       陶传进:发展态势一直很好。我们社会发展这么多年,这么多政策和社会组织在推动,公益事业早就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轨道。《慈善法》只是把很多发展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而已。继续往前走,仍然是好的趋势。

 

       记者:基金会在公益行业中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陶传进:没有什么应该,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老是预期它是什么角色,要求别人对自己怎么样。因为人家捐款,就要求更多的东西,那是不对的。你应该说,我们能看到或者预期它起到什么作用,而不是应该。它应该遵纪守法,就这么一条。

 

       记者:那么您预期基金会起到什么作用?

       

 

       陶传进:基金会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资助,一部分是运作。

 

       在运作过程中,它的角色很有意思,跟别的慈善组织很相似。基金会的资金有固定来源,因此很可能就是一个精英型的公益组织。

 

       资助型的基金会,它拿着钱给别人,可以选择我给谁、给哪个点上,这个时候它在整个公益领域就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记者:您在演讲中提到了“滴灌”和“大水漫灌”的区别。

        

       陶传进:是的。原来的资助基金会给别人撒钱去做,实现了一个基本的慈善作用。现在它可以选择关键点去资助,那个钱用得越关键,效果越好。所以有助于整个领域往上提拔,和整个领域的成熟。

 

       记者:有观点认为,现在基金会在选择资助对象时会挑选“冒尖”的,而忽视了草根组织。您怎么看?

 

       陶传进:眼下的话,这种情况如果有是很正常的。基金会拿钱是叫它服务的,从能力的角度,越有能力就越资助它。

 

       记者:基金会资助草根公益组织时,应如何处理与草根公益组织的关系?给钱就行还是陪伴成长?

 

       陶传进:要分情况对待。

 

       有的公益组织已经发展起来了,就需要钱。基金会不要以为你就是比别人强。给了钱人家就会用到最佳地方,让这些钱发挥最大作用;有的公益组织拿了钱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时候就不要单纯地给钱,它还需要能力支持;还有第三种,对方可能能力不行,但只想要钱。这个时候,基金会就要考虑是不是这个组织运作不规范,想拿钱随便乱花。所以三种情况要分别对待。

 

       资助型的基金会,不管资助什么地域、什么类型的组织,选择资助对象是一个本事。有的基金会随便资助,有的看谁弱资助谁,有的看谁有潜力、有希望就去资助谁,最后这种才是对的。理想的情况就是选择基金会在自己使命范围内的去资助,在资助的过程中尊重对方,促使对方能力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漫灌  漫灌词条  滴灌  滴灌词条  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资助  资助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公益

 社区“红娘”牵来公益组织

昨天上午,家住二郎巷26号的重度残疾人徐若农老人收到了来自社会组织“心手相连”送上门的20斤新东北大米,这让平时行动不便、采买困难,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的徐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