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女性地位来之不易 吾辈当珍惜——专访加拿大前总理夫人Maureen McTeer

 

      近日,加拿大第16任总理Joe  Clark携夫人Maureen  McTeer来华访问。期间,Maureen  McTeer夫人于4月10日下午与中国的草根NGO代表们在加拿大大使馆简短座谈,分享了题为《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专题报告,并对我国的环保现状进行了了解。

 

        Maureen McTeer 夫人出生于1952年,于1976年获法律学位,后在谢菲尔德大学获得了生物技术、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硕士学位,成为了一名专注于公共健康方面的律师。1973年,与Joe  Clark结婚之前,Maureen  McTeer就在Clark的办公室工作。1976年,当Clark成为加拿大进步保守党领袖时,Maureen  McTeer做了一件在当时惊世骇俗的事情——保留自己的姓氏,不冠夫姓,并且继续自己的事业。一直以来,她致力于女性权益的保护。同时,她也是医学法专家,曾经是皇家生殖和遗传技术委员会成员。Maureen McTeer热爱运动,和运动员Abby Hoffman是Esso女子冰球锦标赛的组织者之一, Maureen McTeer奖杯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座谈会前,中国发展简报就女性权益的相关话题对Maureen McTeer夫人进行了专访。

 

      Q:2017年10月,好莱坞金牌制作人哈维(Harvey Weinstein)被媒体爆出性侵丑闻,一时间舆论大哗。随后在社交媒体上一场#Metoo的运动逐渐兴起,最终在全球引发了名为“Metoo”的反性骚扰运动。对于这一现象您怎么看?

 

       Maureen McTeer:刚开始大家接触到这样故事的时候都非常惊讶,惊讶于这些故事的深度和影响力。一开始是从美国的娱乐圈开始的,后来才有了滚雪球效应。因为是美国女影星爆出这样的故事,于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的公关活动和宣传。那现在的问题是,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走。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这件事是否仅仅只是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而已,只是供大家来说一说自己的悲惨经历;或者,我们真的能引导一次比较深入的变革,能够成功引导政策的改变、社会态度的转变以及整体对女性氛围的改变。

 

       这样一种性骚扰的男权主义下关系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对于像我们这样在女权领域已经从业非常多年的人来说,听到这样的故事并不感到很惊讶,让我们感到惊讶的反而是公众们听到这些故事时表现出来的惊讶。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故事也让我们警醒地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女性,即使非常有钱、有名气,也很有可能成为这样男女关系中的受害者。

 

       但如果这个故事起源于一位移民的女性受到了雇主们不公平的待遇,在媒体上公布自己的遭遇的话,我相信影响力肯定没有这么大。所以,我们只能再等待一段时间,看热度稍减的时候,这究竟只是一个热点的故事,还是真的可以带来社会的变革。

 

       Q:最近,受ME TOO的影响,一位北大女学生20年前因教授性侵而自杀的事件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高校性侵问题成为公共讨论的热点话题。您能介绍下加拿大高校在防性侵方面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吗?

 

       Maureen McTeer:目前,在加拿大兴起了一场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运动。以往以来,在加拿大高校是严令禁止师生谈恋爱的,而现在的这场运动是想推倒这项禁令。很多女性组织声称,大学是将女学生看成了孩子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女性,如果是一个真正的女性的话,是可以和教授发生性关系的。其实,这样的现象让我们非常担忧。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多年来恪守的标准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发现原来的保护性的法律、保护性的态度还有保护者在当前已经不再被需要了。以往我们认为教授应该就是保护学生的,这样的历史态度在当代是可能需要被去除的。

 

       但其实这令我们非常担忧。因为在30年前,那些女性组织为了制定这一系列标准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她们认为要保护好女性的安全就应该写下非常明确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可以写在法律中的,是可以在法庭中明确使用的,是可以使大众明确理解的。而现在很多的个人和组织说,这样的做法是所谓父系时代的做法,我们不再需要这样所谓规则的保护了。女性是强大的,她们不再需要这样历史性、规范性的保障。这样的说法令我们非常担忧。

 

       上世纪70年代末我还在法学院读书的时候,我们当时就兴起了非常多的组织,包括女性和法律组织、法学院的基金会,我们建议在宪法中增加公平性的条款,当时我们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想给女性设置一系列完善的规则,比如说,保障人权,保障女性资产的安全,保障儿童的监护权,就是为了给女性在家庭、工作、教育当中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公平的待遇。我们当时就已经将这些法律明确地制定好了,我们以为这样的规则会永远地保障女性,而现在我们已经不这么确定了。那些当时参与了这些运动的人已经退休了,那些退了休的人又要重新站起来,声明我们需要这样的规则来保护女性

 

      Q:我们注意到今年1月,在BBC任职已30年的BBC中国区编辑郭艾莉(Carrie Gracie)发表辞职公开信,控诉BBC存在严重违反“男女同酬”的问题。加拿大在“男女同酬”方面有怎样的实践呢?

 

       Maureen McTeer: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确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尤其是高薪的行业,女性的薪酬都是整体低于男性的。历史上的原因是,大家都说女性跟男性不同,男性通常是一家之主,要支持一家人,所以男性的收入应该更高一些。这样的解释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了。因为女性往往也是支撑家庭的那个很重要的人。我以前在法学院念书的时候,我就说过同样是毕业,如果可以让女生以更低的分数毕业的话,那好,我们可以接受以后在工作的时候收入更低一些。但是现实状况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在工作层面中,非常明显的,男女薪酬是有很大差别的。

 

       关于同工同酬,加拿大在这方面的保护已经有60年了。但是,男女薪酬之间的差距这60年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就来分析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女性会比男性收入更低。但是,我们发现这样薪酬的差距正好显示出了男女性在社会阶层方面他们所享有的地位的差距。正是因为他们认为女性没有男性重要,所以女性被分配的工作没有男性重要,因此女性获得的收入也不如男性。

 

       所以,我们开始制定“新的定义”,为如何在工作中给予薪酬制定“新的定义”。我们称之为一种“新的方式”——以同样的薪酬来回报同样的工作。比如,在学校里面的清洁工通常都是一位男性,在前台接待的通常都是一位女性,我们认为这两种工作的价值是一致的。所以,这两种工作的薪酬也应该一致。我们为此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估标准。通过评估体系,我们就可以给女性的教师或者男性教师制定非常详细的标准,比如说拥有同等的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话,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标准很明确地得出同工同酬的结论。

 

       再回到刚才那个例子,清洁工和前台接待员,在加拿大,某一个前台的职位是需要双语的话,也就说明这个职员需要更高的教育、更多的工作经历或者是语言的技能,这样看的话,比起一个只需要做清洁的清洁工来说,他的工作价值就会更高,所以他的薪酬也应该更高。在以往还没有这些具体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只是任意地判定说这个清洁工应该比前台挣更多的工资,这都是非常任意的一个决定。而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系列的标准,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标准评判出一个人需要什么样的学历、什么样的技能,因此,他的薪酬应该更高。

 

       当然,我们要花时间来适应这样巨大变革。可能遇到一些阻力,有些人可能不希望看到这样“新的方式”。想起来,当出现这样“新的定义”时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案例,现在感觉很滑稽。比如刚才所说的清洁工的案例,他们当时就试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清洁工程师”,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薪酬。但是,我们都知道工程师肯定是要比清洁工需要更多的教育背景。而这些人就说我们现在是清洁工程师,我们需要很多的培训、专业的技能才能担当这样的工作。所以,有一段时间在整个加拿大社会我们似乎也是容忍这样的态度的。因为大家当时还认为,女性收入稍微低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这样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实依然是女性比男性挣得少,男性每挣1美元,女性只能得到80美分。而且,有些公司他们甚至有十分明确的政策,男性不应该告诉女性职工他们的收入是多少,一旦被女性发现的话,这些男性就不能升职了。那相当于男性和女性在一个公司里成为了竞争者。可喜的是,现在我们看到年青一代男女之间更愿意相互合作而不是竞争。

 

       Q:《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距今已满两周年。作为我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反家暴法的出台被业界普遍认为在反家暴工作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反家暴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在加拿大,反对家庭暴力方面的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Maureen McTeer:从全球来讲,家庭暴力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源也非常多,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女性和幼童是受害者。在加拿大,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应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女警员会有特殊的培训,通常会让女警员去接触受害者。对受害者提出问题或者是去搜集证据。比如说是家庭暴力的话,会拍一些照片,有性侵存在的话,会对受害者做一些医学的检查来获取证据,因为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私下的场合,取证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对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他们也有义务去上报家暴的病例。他们一旦怀疑病人是家暴的受害者,尤其是女性和儿童身上有淤伤或者伤痕,就有义务去上报这样的案例,特别是孩子。不幸的是,很多女性和孩子是没有太多选择的,我们还能为她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所让他们远离施暴者。当然这样的方案还只是临时性的方案,我们还需要针对施暴者,比如说施暴的丈夫和父亲,如果他们被指控有家庭暴力的话,不仅要把他们送进监狱,同时也会让他们去看心理医生,让他们了解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文化多个层次,我们需要多种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个问题,但是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保障女性和孩子的权益,让他们不受丈夫和父亲的侵害。当然,我说的是在传统婚姻关系中,在加拿大我们是允许同性婚姻的。家庭暴力也可能发生在同性婚姻中,今天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在传统的婚姻关系中。

 

       Q:从成长经历来看,从小您的父亲就会教您打曲棍球,甚至在这项运动中您也颇有造诣。那么,运动能给您带来什么呢?或者说您在运动中有怎样的获得?

 

       Maureen McTeer:我觉得就像音乐一样,体育就像一件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让很多人团结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当然,我指的不是那种两队之间的竞赛,两队之间相互争锋的氛围。就像是几周之前刚刚结束的冬奥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非常激烈的比赛中,也有这种国际间的合作的比赛精神,我相信观看这种比赛的年轻人一定能获得非常多的正能量。

 

       毫无疑问,无论你选择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只要你做得好的话,都是对于自信非常好的提升,也有助于让你变成一个更加自律的人。而且,如果是在团队的运动中,也会教会我们如何与别人一起合作,怎样通过合作得到更好的结果。而且,在加拿大有超过50%的儿童是超重甚至是有肥胖症的,所以说在保证营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之外,体育应该是保障儿童能够健康成长的最有力的方式。

 

       回想起来,在我小时候女性是不允许玩曲棍球的,所以当时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而现在的女生,年轻的一代,一出生就可以玩曲棍球,我经常在想,如果我出生在现代,我打得最够好的话,是可以参加奥运会的。这样的可能性是让所有的女性为之振奋的。当曲棍球刚刚在加拿大兴起时,这个产业是需要一些公众人物从财力和精神上的支持的,所以我当时就给曲棍球比赛捐赠了奖杯,也是为了鼓励女性能多参与曲棍球比赛。我当时就想现在的女运动员是多么幸运。而年轻一代把这些都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实了,他们根本不敢相信其实在不久之前女性还是不能玩曲棍球的。而现在呢,没有限制,大家可以尽量地参与,而且应该鼓励更多的女性来参与。所以我经常跟她们说,你们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吾辈  吾辈词条  加拿大  加拿大词条  来之不易  来之不易词条  专访  专访词条  总理  总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