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做志愿?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g1DeZHE04Wk9IaCm2LJOew

 

 

      今年7月初,我与宫盛平前往摩洛哥的Fez市做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类项目(YOUTH GOT TALENT)的志愿者,这是世界最大的青年非盈利组织AIESEC赞助的项目。我们的任务是在一家当地的NGO,Association Des Jeunes De Lumiere D"avenir教当地志愿者法语和中文,以及策划一次青年人吸烟情况调查。

 

       当我们查询摩洛哥当地的资料的时候,发现网上有些中国游客的旅游攻略说:在摩洛哥到处会遇到小孩要钱,切记立刻扭头走掉。我们看到后觉得有些气愤,即便人们没有帮助他人的义务,但冷漠同样不应该被当成原则。

 

       Association Des Jeunes De Lumiere D"avenir的主席Radi Yassine Mimme向我们介绍了当地极高的退学率并带领我们访问了老城的贫民窟。贫民窟里的孩子们不是住在没有床和屋顶的残破的危楼里,就是十几户人家挤在小小一栋围楼里,一家人一个房间。

 

       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没有上过学,找不到工作,只能帮人做一些零活,有的还有重病缠身。由于避孕意识的缺乏,家中往往孩子成群,却无法进入学校学习。摩洛哥的公立学校免学费,但他们根本买不起学习必需的纸笔和书本。有些孩子被迫做了童工,另一些做些沿街卖纸巾的生意。

 

      震撼之余,我们决心要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于是,我们发起了名为“撒哈拉的一千零一个故事”的项目,与当地NGO的成员一起,把摩洛哥贫民窟里孩子的故事写下来,发表在与这个项目同名的微信公众号里。

 

       我们想借助这个项目让大家看到这个非洲国家的穷人们真实的样子。通过关注他们所面临的贫困和社会问题,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在看到那些伸手要钱的孩子时,能够追溯根源,有更深的思考和同情,而不是“转身立刻就走”。

 

       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便和同样有志于此的大学同学娄颢程和范月影共同建立了Cactus团队。我们将自己在这里的爱心活动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并关注到摩洛哥和其他非洲国家的贫困现状。我们希望团队能像撒哈拉沙漠里的仙人掌一样顽强。

 

        除了记录贫民窟儿童的故事,我们也决定在古尔邦节(一个在八月末到九月初举办的穆斯林节日)这天给孩子们准备一个惊喜。我们在微信上“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筹款活动,筹集到8000元帮一些面临失学的孩子们继续学业,这笔钱足够40个孩子维持半个学期的学业。9月9日这天,娄颢程代表我们前往摩洛哥分发了这些礼物。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进行对外援助,然而中国民间还很少有对外国的穷人和难民的关注。有些中国人就认为,中国依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自己还有5千多万的贫困人口,因此应该首先解决国内的问题而不是去关注国外的穷人和难民。然而,我们认为,面对世界上的苦难和阴暗,我们不应该这样简单地区分你我。

 

       这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出国旅行,中国游客在海外被偷、抢的事屡屡见诸媒体。因此,在海外遇到穷孩子伸手要钱时,中国游客往往心存戒备。此外,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之后的一系列负面新闻,也在中国的民众心中留下了很负面的印象。对难民、穷人的具体境遇的不了解导致了部分中国民众的恐惧。

 

       尽管如此,迹象表明这些现状正在改变,尤其是在中国青年群体中。我们的我们团队中的范月影,曾经服务于一个关注叙利亚难民儿童的项目“共同未来”。该项目成员曾经走访德国、希腊、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与当地机构合作,带回叙利亚难民儿童的画作。从2016年起,已在北京、上海等多个中国城市展出。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儿童的生动的绘画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他们的现实困境,并施以援手。

 

 

       如果说以往中国人热衷于了解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如今,发展起来的中国需要去更平衡地认识这个世界。不光需要借鉴别人的长处,也应该理解他人的苦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宫盛平、娄颢程、范月影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志愿  志愿词条  出国  出国词条  越来越  越来越词条  选择  选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