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战略落地系列之一 | 制定筹资规划别只盯着钱

       临近岁末,又到了机构伙伴们写总结、做计划的季节。去年的筹资工作成效如何,怎样清晰梳理,呈现给理事会和捐赠人?今年的筹资目标如何设定,怎么保证目标达成?这是社会组织负责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个优质的筹资规划,能够为团队树立清晰明确的目标,打通内外部资源,统筹协调各部门、岗位工作进度,是达成筹资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设立合理的筹资目标是筹资规划的前提和重点。

设定安全边界

       资金的安全边界是机构正常运营的最小资金保有量。即:少于这个体量的资金,机构和项目的运营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把机构未来一年需要的运营成本进行一个统计,例如:人员工资、五险一金、办场地租金、办公经费、差旅费、项目成本等等罗列出最低的一个安全边界。在具体运营过程中,负责人也需要对资金时刻保持敏感度。比如:在发薪日之前就要备足资金,如果意识到有可能延迟发薪就需要及时想办法补救。

 

 

服务战略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对未来趋势和机构发展的判断和考虑。我们看到有些社会组织在制定年度筹资规划时,只考虑本年度的经费需求。未考虑到政策、经济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忽略了机构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容易造成实际工作与机构战略脱节。瑞森德咨询团队认为,“筹资机构的战略问题,需要结合机构的使命、愿景,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通过具体的策略和行动加以实施,才能有效支撑组织的战略落地。”

 

 

       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从机构的“愿景”着手,思考一下,机构使命达成的具体情景。这个情景投射到未来3-5年,机构要在特定领域成为什么样组织,需要服务多少受益人,覆盖多少地区。实现这样的情景,需要什么资源支持。由此推导出,今年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哪些工作,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多少资金,拓展哪些资源,多少人力,投入多少时间等等。

做到三个一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团队能力是机构发展的天花板。“筹资规划只有与机构战略,团队,项目发展保持一致,才能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因此,设立合理筹资目标,也需要充分重视团队的发展。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许多中小规模社会组织的负责人,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团队的能力建设。不仅为员工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也不断加大团队的筹款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打造了一只“嗷嗷叫”的团队,取得了不俗的筹款成果。

 

 

       另外,筹资规划还需要兼顾量化和非量化因素,以便于日后的复盘和评估。比如:捐赠人满意度提高以及流失率下降,标志着筹资运营工作质量的提升。而捐赠人的体验、感受和捐赠为其带来的改变等非量化指标,也是对捐赠人管理、维护成果的有利佐证,并且与筹款运营其他量化指标有着内在联系,也应纳入年度筹资工作的规划范畴。

       社会组织由认同机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人聚合在一起,以专业化的方法,有组织的行为,整合资源去回应社会问题。这决定了,筹资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最终的价值是“社会问题和受益群体的改变”。制定筹资规划需要参考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且与内外部有关人员反复沟通,对规划者的专业性有一定要求。同时,由于筹资机构治理、运营的多个方面,规划制定者会面临内外部情况多变、意见分歧等挑战。但是,只要设定目标合理,再从筹资产品、传播推广、捐赠人维护、工作组织、计划进度、工作预算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深度挖掘机构的内外部资源,充分考虑过程中的变化和风险,达成目标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筹资  筹资词条  落地  落地词条  制定  制定词条  之一  之一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