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易孚泽基金会三周年,开启新起点

       9月4日,北京易孚泽公益基金会(简称易孚泽基金会)在北京举办易孚泽三周年答谢会暨2017年春晓项目成果展示会。

       会议由资助者圆桌论坛秘书长李志艳主持,资深教育公益人梁晓燕、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起人刘新宇、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国科、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21世纪教育研究院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项目负责人朱琳、易孚泽基金会秘书长梁志图以及相关领导均出席了本次答谢会。

 

三年探索,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型

 

       易孚泽基金会于2015年7月24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秉承“财富聚散均为涵养大众”的价值观,是一家致力于促进儿童发展的资助型基金会

       秘书长梁志图介绍易孚泽基金会三年发展历程

     据易孚泽基金会秘书长梁志图介绍,成立初期,易孚泽基金会还是以运作项目为主,尝试了玩具总动员、打工子弟学校能力建设等项目;到2016年年底,易孚泽基金会尝试将运作模式转向资助型,策划实施“春晓计划”,一期采用“项目小额资助”先行探索的策略,资助儿童教育领域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公益项目;春晓二期资助策略调整升级,更加聚焦行业发展,资助儿童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研究和基金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易孚泽基金会通过对处境不利儿童教育公平和公益行业发展领域的相关项目开展广泛的前期筛查、严谨的前置调研、审慎的尽职调查以及科学的项目管理,共资助8个公益项目并邀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评估监测,资助伙伴包括北京市通州区凤欣心理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

 

成果展示,彰显初心

       会议重点展示了2017年易孚泽基金会资助的三个项目:《基金会法律实务案例指南》、《2018中国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和《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首先,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国科在会上发布了《基金会法律实务案例指南》一书。据介绍,《指南》包括50个案例、180个法律要点,通过对基金会在内部治理、交易行为、慈善募捐、慈善捐赠、劳动人事、志愿服务、知识产权、对外合作、税收优惠等12个方面可能遇到的法律实务问题进行分析,普及慈善领域法律知识,并且给出实务操作指南,对基金会的合规运作提供法律支持。

何国科

       

      《2018中国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项目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项目负责人朱琳进行介绍。该项目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嘉玲负责,她是我国最早关注流动儿童的学者之一。蓝皮书的研究内容已被相关媒体报道300多次,《财经》、《半月谈》就相关主题对蓝皮书编委会成员进行深度采访和报道,而蓝皮书的基本宏观数据也被领域内研究者、行动者、以及其隶属的期刊、自媒体公众号等多次引用和转载。

朱琳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项目是由易孚泽公益基金会携手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开展的关注留守儿童的项目。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起人刘新宇介绍到,“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项目致力于用专业的数据、借助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等传播平台,揭开留守的迷雾,将数千万留守儿童的真实状况展示给公众,为认清留守儿童问题、探寻解决之道提供学术支撑。

刘新宇

圆桌对话:本立而道生

       在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李志艳与四位嘉宾:梁晓燕、魏佳羽、刘新宇以及何国科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家先从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儿童可能面临的不同问题和挑战出发,深入探讨了与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其他组织(比如学校、企业、家长)相比,公益组织的独特作用是什么、应如何发挥;以及在此过程中,资助型基金会应如何更高效地进行联结。嘉宾发表完观点后,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探讨。

       正如何国科所说:本立而道生,北京易孚泽基金会所做的项目,都是在这个“本”上,慢慢地生出自己的慈善之道。

       三周年只是易孚泽基金会的起点,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易孚泽基金会将致力于推动中国儿童公益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儿童公益领域营造有效公益的文化与环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周  三周词条  启新  启新词条  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起点  起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