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Small action,great impact

       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指的是业余科学爱好者或一般民众参与科研项目的模式。实际上,这种公民科学的模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到环境保护或政策制定的问题上。

 

       10月25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由社会创新之父Michael Norton组织,联合商道纵横、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Impact Hub Shanghai,共同举办了公民科学工作坊,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践和探讨,带领参与者了解公民科学的魅力。

 

01: 

科学应该为社会负责,公民也应该对科学做出贡献。”

 

       作为开场,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Muki Haklay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公民科学的发展历程。他认为,公民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三大要素:教育的普及、科技的进步和健康的生活。

 

       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Muki认为“科学应该为社会负责,公民也应对科学做出贡献。”一直以来,科学似乎离普通人很遥远。公民科学的产生拉近了公民科学的距离。公民通过收集雨水、给天空拍照等,即可参与其中。科学不再遥不可及,反而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Muki Haklay,伦敦大学学院地理信息科教授

 

02: 

“重新探索自我和环境、和他人的关系。”

 

       我们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和他人有何种关联?纽约公共实验室联合创始人Liz Barry介绍了她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他们致力于DIY科学工具的方式,用公民力量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她鼓励大家用身边简单的物品制作工具,在行动中重新探索自我和环境、和他人的关系。

 

       与课堂中从理论开始学习科学的模式不同,公共实验室让公民从亲自实践和行动中探索科学,用全新的目光看世界。公民科学使人们低成本参与科研行动,即使没有实验室或科学仪器,自身也能够通过小小的行动改变世界。

 

△ Liz Barry,纽约公共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03: 

“从小事做起,就是在成就大事。”

 

       全球暖化、海洋污染、贫富不均……这些人类面临的环境或社会问题如此巨大,公民如何能造成改变?Michael 总结公民科学是由一群非专业的人做一些简单的小事,为专业人士提供数据,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

 

       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人们看到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却对此视若无睹。Michael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踏出这样一小步,“Start something little,is doing something bigger.”就像“磨杵成针、滴水穿石”,虽然每日做的事情毫不起眼,在最终却能发挥极大的效果。

△ Michael Norton,英国志愿行动创新中心创始人

 

01: 

公民科学实践营

 

       在三场演讲结束后,参与者们被分成4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不同主题参与4个不同的公民科学项目:

 

① 噪声计对比。

 

       该小组将使用2种不同的噪声计APP,对城市中的噪声进行记录。在过程中,参与者需要观察这两款APP的用户体验有何不同,并思考公民科学项目的最终目的和用户群的差异,总结公民科学在设计上需要有哪些巧思和改善措施。

 

 

△左为 “Hush City”,右为 “噪声计/SPL Meter”

 

② Zooniverse

 

△ Zooniverse的其中一个项目- The Wilds’ Wildlife Watch

 

       Zooniverse是一个公民科学项目的集合平台,公民能够在其网页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类公民科学项目,如辨别星系、寻找野生动物、标记海鸟等。通过给照片打标签的方式,帮助科学家快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③Community Microscope

 

△ Community Microscope

 

       几个小型摄像头、螺丝钉、晾衣夹和卡片纸就能够构建一个简易的社区显微镜,这让民众参与科学探究的成本大大降低。Liz亲自从上海的苏州河采集海藻和微生物样本,让参与者从动手制作显微镜到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体验DIY科研的魅力。

 

       ④ Balloon Mapping Project

 

△路过的摄影师记录了气球升空的一刻

 

       代替昂贵的无人机,公共实验室突发奇想,用简易的氦气球和塑料瓶进行空中拍摄。在实际生活中,公民也可以运用气球和自己的手机来对土地进行观测,比如某一区域的交通状况、农田的种植情况、水域的油污污染等。触手可得的制作材料,赋予了每个人参与科研的能力。

 

05: 

“So what?”——公民科学的实际应用

 

       在参与了4场公民科学项目后,Michael引导参与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公民科学作为一种工具,要如何解决社会或环境议题?参与者分成三类角色,分别站在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立场,针对塑料垃圾的改善方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大家对工作坊的体悟进行总结和分享后,一日的工作坊顺利落下帷幕。

 

 

△大合照

公民科学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来说究竟有何用处呢?

 

       从政府角度来看,民众的意见和参与对政策的完善和推动来说至关重要。公民科学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的监管部门进行作业,比如通过拍照提供空气质量的数据、帮助统计交通违规高峰区、噪声污染区等。利用公民科学能够发现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并且通过数据统计产生更精确的改善措施,这对执法和监管部门来说都大有助益。

       

       从企业角度来看,公民科学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商机并且提高产品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者的产品使用反馈也是一种公民科学公民科学所构建的消费者大数据能够应用到企业的经营业务中,比如门店选址、购买方式、产品包装等,而消费者也能够因为参与其中获得真正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从消费者自身来说,可以自发进行公民科学项目,主动向企业和政府提出改善计划。比如搜集雨水样本、拍雾霾天空照片、标记无人行道的区域等等,以此推动相关机构做出行动。通过参与特定公民科学项目,公民也能够对社会或环境议题更加了解,并且学习相关科学知识。比如观测鸟类迁徙、分辨野生动物等。通过参与小小的科研行动,将信息提供给需要的组织,也是间接改变周遭生活环境的方法。

 

       公民科学赋予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工具和新的可能性,突破了从前科研项目数据采集和人力不足的困难。虽项目设计和传播仍有待改善,但其应用的优势已逐渐显露。相信在未来公民科学将广泛运用到不同领域中去,并且发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action  action词条  impact  impact词条  Small  Small词条  great  great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