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简报论坛-《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2周年研讨会会议简讯

       11月6-7日,由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简报)主办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2周年研讨会”在京开幕。会议持续2天时间,来自清华大学、福特基金会、香港乐施会、国际救助儿童会、绿色和平、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民促会等业内100多名著名学者、相关领域著名机构代表及资深管理人员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NGO运作的经验、未来挑战,促进在华国际 NGO 在新形势下的有效运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需求状况等的改变,特别是在《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2周年来,国际NGO在华所面临的运作环境,无论是法律层面、资金层面、需求层面,还是机构运营层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于此,中国发展简报通过“简报论坛”平台举办研讨会,对国际NGO在新环境下运作经验、挑战及如何面向未来等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促进在华国际NGO在新形势下搞好战略定位、合作关系维护、项目模式、机构运营等方面的运作。

 

第一天

 

 

      主办方代表张耿瑞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举办背景,举办原因和期待论坛所取得的效果。张耿瑞在发言中表示“2017年1月1号开始实行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管理法》填补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活动无法可依的空白。”张耿瑞先生进一步阐述了发展简报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能够帮助INGO在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提高运营效率,更好的在中国开展工作,最终推动整个行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作开篇发言,畅谈“在华国际组织注册状况及未来展望”。贾西津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新法实施两年来境外非政府组织登记备案的现状,并根据现有数据对未来境外非政府组织登记备案趋势、发展方向、困境难点进行了精彩的分析。贾教授在谈到境外非政府组织未来探索方向时表示如果合法性能够在运作体系中体现出来,现有多一半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福特基金会首席代表高倩倩阐述其机构“新形势下的有效运作”的战略定位,表示福特基金会进入中国30年来,一直致力于服务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未来也必将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和机构更好的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事务。就福特基金会在满足新法中关于年度计划规定的同时,如何保留原有工作的灵活性方面,高倩倩女士认为改变机构的工作方式去适应新的运营环境是一个必然选择。

 

 

      香港乐施会首席代表廖洪涛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乐施会解决贫困问题及世界公平发展问题做采取的方式,表示虽然机构的登记注册在去年完成,但在过去30年里,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支持了很多项目。管理法规对机构的登记及后续的运营包括汇款合作伙伴等都有了一定的规定,关于这点廖洪波先生阐述其个人观点,表示对待管理法规,要从大局出发,管理办法的出台实际上给予了机构工作确实的法律保障,避免了概念模糊而导致项目无法开展。廖洪波先生也强调了乐施会定位是把中国在国内扶贫发展的部分案例跟国内社会多交流,就中国NGO走出去话题也给予了深度的分析。

 

救助儿童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Sebastien Kuster和战略发展总监钱霄峰

 

      救助儿童会北京代表处的新任首席代表Sebastien Kuster,介绍了救助儿童会在中国的发展规模以及围绕儿童开展的项目活动。Kuster先生表示注册管理法规对其机构影响较小,同时认为机构与主管单位透明坦诚公开的沟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Kuster先生进一步强调了救助儿童会在法律的框架内,非常看重在各个层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跟政府跟NGO跟一些学术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其更有效的在中国的工作。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首席代表李来来女士介绍了该机构作为执行层面的NGO,在中国环保领域所做的工作。同时介绍了机构的合作伙伴,包括大学、研究所,包括中国本土的NGO,也还有政府不同层面的相关部门。李来来女士着重分享了该机构与上海公交协会和同济大学共同完成的上海执行道路安全的项目。李来来女士强调世界资源研究所在中外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同时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中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倡议。就自身机构身份从外企到代表处的转变,李来来女士讲述了身份转换遇到的问题,表示日常管理细则还有待完善,期待更多的配套政策和便利服务措施出台。

 

 

      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发展部主任伍鹏,围绕大家普遍关心的“国际NGO如何助力本土NGO走出去”主持讨论。中国民促会秘书长助理杨洪萍将“走出去”的难题归纳为能力建设,资源获取及合作网络的建设三个方面。亚洲基金会项目官员方晖分享自家经验道:“一方面提高自身技能,响应更多的国际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另一方面,举办国际发展合作研讨会,交流先进经验。此外,在工具方面,与其他的基金会联合开发一系列“走出去”手册,为国内NGO提供各类帮助。” UNDP的王亚琳则认为,“走出去”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针对海外大环境,中国NGO难以走出去的情况,通过开展走出去能力调研,了解需求,搭建平台,辅助中国NGO走出去。

 

      施永青基金会首席代表陈庆芸女士主持讨论“新法下国际NGO的合作关系维护”。来自TNC(大自然保护协会)胡文新、社区伙伴刘海英、香港乐施会刘源结合新法下如何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交流沟、跨省跨领域合作项目的具体操作,以及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过程中的难点与挑战等话题,为大家传授了各自机构的运营经验。

 

第二天

 

      北京市公安局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警官张朋林讲解“国际NGO注册及临时活动备案的要求与说明”。张朋林结合两年来境外NGO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对涉及境外非政府组织登记注册、临时活动备案、年度活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报告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家进行深度解读。

 

 

      绿色和平组织首席代表李雁分享了绿色和平在尚未注册成功的背景下通过进行临时活动备案的方式在国内开展项目活动的心得体会。李雁女士着重介绍了机构的战略方向,从项目层面着手强调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共同协作来促进解决方案的落地。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改善方面,绿色和平会持续强化其作为国际机构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决心。同时李雁女士也表示新规实施以来,多年合作的伙伴由于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可合作对象,致使双方合作终止的情况时有发生,绿色和平也与合作伙伴积极应对。

 

 

      中国民促会秘书长赵大兴介绍了民促会的合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其在在过去20周年过程当中跟一百多家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过项目合作,主要的合作领域有三农,环保,促进男女平权,气候变化,留守儿童等。赵大兴先生分享了两个案例及两个活动,分别就中外NGO之间的交流合作及中国本土NGO走出去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民促会在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交流中学习到了经验,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在临时活动备案方面,赵大兴先生建议时间跨度超过三年的项目,在资料的提交上尽量避免每年重复提交,适当予以简化。

 

 

      乔治研究所朱云云,亚洲基金会王涛,以及能源基金会房育为三位女士围绕“新法之下的财务管理”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的管理现状,运营难题和解决方法。新法对于机构的财务管理的确带来一定的挑战,之前机构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也需要调整,主要涉及最终审计时间的调整,项目资金和管理资金的银行账户的设立,资金的往来等。基于不同银行之间的操作也不尽相同,三位代表都表示在面对财务操作上的困难,都该积极与公安,主管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同时主张新法就税收优惠相关条文可以做进一步的条件明确。

 

 

      发展简报刘忠亮,救助儿童会张佳,NRD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方芳围绕“新法之下的人事管理”进行了分享。涉及人力资源的承包业务,机构成员的公安报备,人才招聘,人才培养激励等议题。三位嘉宾从各自的机构实际出发,均表示出现在招聘到合适人才的困难,以及由于NGO作为社会公益服务性质机构,在员工个人发展的支援和协助上较商业企业等其他机构有实际的差别。

 

 

      社区伙伴首席代表林志光主持“新法之下的项目管理“讨论,与香港乐施会刘源,世界健康基金会北京代表处胡敏,绿色和平雍容,世界健康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徐健蓉一起分享了项目操作模式的调整和变化。胡敏介绍了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基本机构情况,徐健蓉通过介绍该机构的一个儿童哮喘项目说明机构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合作切合度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新法之下对项目预算以及执行管理的重要影响。绿色和平雍容则强调未成功注册的机构在开展项目前申请临时活动备案的必要性,任何项目的开展需要在合法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香港乐施会刘源提出新法下要求的年度报告与机构在实际规划来年的项目,预算等等环节上出现的较难匹配的问题,引发了多位嘉宾的共鸣。

 

      会议接近尾声,现场提问依然络绎不绝,反映出在新法实施两年后,境外NGO依然面临着许多困惑及挑战。主办方益行中心执行主任刘忠亮总结说:“希望我们以后每年都可以组织一次简报论坛,大家能够一起来交流分享经验,同时,见见老朋友,认识下新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思路和视野都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发展简报也会努力把简报论坛一直办下去。”

 

            

                               (中国发展简报执行主任 刘忠亮)

 

      时间追溯到2017年,中国发展简报设立“简报论坛”平台,连续成功举办了两次研讨会,分别以境外民间公益组织在新法框架下的注册、注册后的运营等主要内容,为国际与国内公益组织提供主题论坛与研讨、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等便利。不仅帮助参会者更加了解在《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法》框架下,如何注册和运营,还为境外民间公益提供了难得的认识、分享、交流的机会,获得了参会者的一致赞同与高度评价。

 

      “发展简报虽是一个纯民间的本土草根组织,但从诞生起就和在华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见证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的兴起与发展。”张耿瑞介绍,发展简报不仅在线上拥有中英文双语信息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和发声渠道,此次组织线下论坛,提供“面对面”的分享与交流机会,让彼此更“近”一步,更好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难题。也希望通过简报论坛让大家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持续推动世界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非政府  非政府词条  管理法  管理法词条  简讯  简讯词条  简报  简报词条  境外  境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