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青年学生走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远观近看大不同

 

       不久前闭幕的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于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而言,这是它第十年带领中国青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近距离感受,为一批中国青年打开了了解和交流之窗。

 

 

见证:原以为神秘的谈判,近看如何?

 

       来自北京的高二学生于宗琪第一次参加大会。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被外界认为严肃、严谨、专业的谈判会议中,也会发生一些“无厘头”的插曲。

 

       在一次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APA)非正式磋商中,一位印度代表正在发言,邻座的某石油输出国代表忽然起身指责会议主持者不做笔记。会场气氛突然凝重起来,主持者在各缔约方代表的注视中抬起头,把电脑屏幕转向对方,以展示他一直在记录。对方原本的义愤,忽然化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发难的代表坐下后,还拍了拍印度代表的肩膀,说:“真不好意思,请你继续说吧。”

 

       于宗琪认为,这可能是石油输出国代表打乱会议节奏、拖慢谈判进程的手段之一,其背后是各个利益集团间的博弈。石油输出国经常由于它们对化石能源的顽固依赖而受到批判。可她转念一想,一个长期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迅速减碳、转变化石能源经济结构,又何其艰难。

 

       最终,这位16岁的女孩用3个词来重新描述她原以为神秘的谈判:无奈、痛苦、灰头土脸。

 

 

 

CYCAN青年代表于宗琪在中国角边会提问

 

       在以观察员身份旁听谈判会议时,几位青年或多或少有些无力感。用CYCAN执行总监郑晓雯的话说,是“捏紧了拳头,干着急。”

 

       因为谈判进展缓慢,不和谐的声音也有很多。部分国家仍以本国短期利益为重;有些国家想做出改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太平洋岛国等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则竭尽有限之力呐喊,希望获得更多国际关注。

 

       启发:观察谈判进程,发现待完善之处

 

       “谈判中很多都是在争执文本中的措辞,有时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环境政策专业的研究生梅程程说。作为本次气候大会的中国青年代表,她重点跟进了《巴黎协定》第四条国家自主贡献、第六条市场机制等相关谈判。

 

       同样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大四学生杨天铭,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他非常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报告强调了将全球变暖升温控制在1.5℃,而非《巴黎协定》中设定的2℃,对减轻人类未来所受气候灾害影响所具有的重要性。然而,缔约方在对待这份特别报告的态度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小岛屿国家联盟的代表马尔代夫提出,草案中对IPCC 1.5℃特别报告的承认度太低,草稿文本中的“注意到(noted)”一词应改为“欢迎(welcome)”。最终由于多个石油输出国的反对,小岛屿国家联盟的提案没有通过。

 

 

 

CYCAN青年代表杨天铭在韩国角边会做分享

 

       面对这样的结果,杨天铭并不感到气馁。他说:“这让我看到了1.5℃特别报告确实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我会持续关注这个议题,同时尽量多地开展一些气候行动来影响其他人。”

 

行动:让世界听到中国青年声音

 

       除了见证谈判进程、反思现阶段行动的不足,青年们还结合各自专业,为大会贡献一份力量。

       播音主持专业的蒙古族姑娘佟孟臻,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说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你会如何劝说对方?”她连续采访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青年,用镜头传递会场青年的声音。她发现,来到COP的青年人都有推动改变的决心,只是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CYCAN青年代表佟孟臻(右二)与现场青年交流

 

       连续4年参加大会的郑晓雯,在现场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大家的立场非常一致,那就是青年人需要在气候议题上具备话语权,应该通过开展行动来增强在气候议题中的影响力。”

 

       郑晓雯介绍,通过CYCAN参与气候大会的青年人都经历了一场“魔鬼训练”。出发前,必须接受近半年的线上培训。到了大会现场,青年人要跟进谈判会议、参加边会活动、向其他国家的青年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努力,还要把发生在会场内外的事情记录下来,向国内外伙伴传播。

 

 

 

CYCAN青年代表团对话王石、卢思骋

 

       “这对于每位成员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特别替这些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中国青年感到自豪”。

       据了解,过去十年,CYCAN已带领近两百名中国青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都进入到绿色行业工作。郑晓雯干劲十足地说:“到2030年,我们还要再培养100名青年气候领袖,一起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改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联合国  联合国词条  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词条  走近  走近词条  气候  气候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  
公益

 深港环保NGO共同考察深圳河

来自香港和深圳的两地环保NGO组织和学者们日前共同参与了“深港环保NGO深圳河探访交流项目”活动。 交流项目小组从深圳河源头的梧桐山大望村溪流和水库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