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惠泽人专栏】专V知识系列之三|专业志愿服务的相关方

相关链接:

 

【惠泽人专栏】 专V知识系列之一|专业志愿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惠泽人专栏】 专V知识系列之二|专业志愿服务的实施主体

 

 

【编者按】

专业志愿服务,是惠泽人在新时代所推动和引领的新使命。借助中国发展简报这一良好的行业平台,为推广专业志愿服务的公众倡导和知识普及,专栏将对专业志愿服务知识进行系列介绍。

 

专业志愿服务的实施主体到相关方

 

 

专业志愿服务的实施主体:专业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志愿服务组织,共同构成了专业志愿服务的要素,也就是能够称其为专业志愿服务所必须的最基本的主体,它们是专业志愿服务的核心相关方。这其中的每一个核心主体又有各自的相关方,比如专业志愿者,他们主要来自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高校及科研院所,那么,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也就成为了专业志愿服务的相关方,而且还构成叠加相关。以政府为例,不仅其机关单位是专业志愿者的来源,政府作为管理部门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公益行业以及志愿服务的发展,政府管理社会创新所依托的社区又是专业志愿服务的实施领域;社区的专业志愿服务很多是通过社会组织开展的,而社会组织既是志愿服务的实施主体和支持机构,也是专业志愿服务的受益对象,同时还是专业志愿者的来源机构。由此可见,专业志愿服务有着众多的相关方,其相互之间有着多元的交叉关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专业志愿服务的生态环境。

 

专业志愿服务广义的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金会、高校及研究机构、评估机构、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弱势群体、媒体、社区以及其他潜在相关方。从重要性而言,社会组织及基金会、企业、政府、高校等相关方起着更大的影响作用,它们虽然不是专业志愿服务的核心实施主体,却对其起着更加重要的影响,专业志愿服务的源起就是从企业和社会组织跨界而来,政府的政策倡导也必将影响专业志愿服务发展的未来。

 

 

专业志愿服务的重要相关方——社会组织及基金会

 

 

社会组织是专业志愿服务的使命守护者,在生态链中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社会组织的第一要义就是其使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参与社会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是社会组织存在的价值,而专业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非营利性,与社会组织完全契合。传播慈善理念、守护志愿精神,正是社会组织的使命所在。

 

 

社会组织中的两类特定组织在专业志愿服务的发展中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一是志愿服务组织、其二是基金会。

 

 

志愿服务组织是专业志愿生态链中的参与面最广、作用最为关键的相关方。志愿服务组织拥有大量的志愿者资源,是专业志愿者的大本营,跨界而来的专业志愿者们往往也是通过志愿服务组织对接服务对象;志愿服务组织可谓天然适合做专业志愿的中介机构和支持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撮合供需两方并达成更好是专业志愿服务成效;志愿服务组织同时也是专业志愿服务的受益方,在专业志愿服务所带来的专业性提升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其自身的专业性也往往得到促进和发展。在专业志愿服务生态链中,志愿服务组织还起着使命引导和使命守护的重要作用。

 

 

基金会作为公益慈善行业生态链的上游,具有资源整合的优势,其资助方的定位对行业中下游的公益组织及其所开展的公益项目具有放大辐射的作用,最易于推动专业志愿服务生态链的形成。基金会在社会组织中专业性相对较高,又具有资源平台优势,更易于整合跨界资源,在专业志愿服务发展中具有诸多优势,如果能够与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互动,期待其在专业志愿服务发展的未来发挥出类似航母的作用。

 

 

专业志愿服务的重要相关方——企业

 

 

企业是专业志愿者最为重要的来源,企业的显著优势在于,其专业志愿者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拥有更加重要的管理经验,更加符合社会组织在项目管理以及机构运营方面的专业提升需求,因此能够更加充分体现出专业志愿服务的成效。企业作为专业志愿服务主体所能发挥的作用,其一是培养、鼓励、支持自己的员工参与专业志愿服务;其二是资助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及项目、或通过公益创投和影响力投资,支持专业志愿行业发展;其三是通过企业战略公益,参与甚至引领专业志愿服务创新。

 

 

在全球专业志愿服务发展历程中,企业已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的PBL和美国的Taproot 基金会很早就联合发布了题为“专业志愿服务的商业价值展示”的报告,后来Taproot 基金会又筛选梳理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专业志愿服务案例,包括员工带薪外派到非营利组织工作、为非营利组织结对提供教练与督导、标准化团队配合模式、以及与业务战略一体化模式等八个企业Pro Bono专业志愿服务模式,并且开启了全球专业志愿案例分享的先河。在其他主体仍在探索开拓之际,企业的专业志愿服务已经积累并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作为专业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仍将被期待有更多的跨界创新。

 

 

专业志愿服务的重要相关方——政府

 

 

在国际志愿服务典型案例中,政府主导成为其中有代表性的模式。著名的美国总统“为民权而辩”,催生了当代法律行业的专业志愿文化,美国政府对ProBono的政策支持,营造了一个专业志愿服务市场;英国政府则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向致力于社会问题解决的民间机构“激励苏格兰”提供了主要收入;在法国巴黎的拉迪芳斯城区,区政府辖区的公共管理机构发挥政府职能提供财政以及组织方面的支持,在专业志愿服务的发展中承担了主体作用。

 

 

在我国,政府在各方面都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相比较于国际专业志愿服务中的政府推动模式,中国政府能够在更多的方面、起到更加重大的作用。《慈善法》出台后,《志愿服务条例》于2017年颁布并实施,民政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提出了2020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目标,列出了十九项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举措,包括鼓励专业人才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招募、使用专业志愿者,提升志愿服务组织专业能力;鼓励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免费的资金证明、审计、法律咨询等专业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扶持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承诺向志愿服务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在专业志愿服务发展方面,期待中国政府能够在政策引领、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社会激励、公众倡导等方面发挥更加到位的作用,在专业志愿服务发展方面体现出中国速度和中国特色,在国际专业志愿服务中也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专业志愿服务的重要相关方——高校、研究机构及评估机构 

 

 

高校,是专业志愿者的“人才库”。根据《专业志愿服务蓝皮书》的数据,志愿者中教育程度大专本科以上占70.3%,36.5%是在校大学生,其他的应该是曾经的大学生。在专业志愿者的队伍中,大学生可谓是“生力军”。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专业性较高的10万“赛会志愿者”主要由大学生组成,他们提供了语言翻译、观众指引、礼宾接待、物品分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以及新闻运行支持等1600万小时的专业志愿服务,现在,又一批年轻的大学生们已经开始提前备战2022冬奥会,相信这一次会有更高的专业性以及令人期待的亮点。大学生们除了志愿服务的青春热情外,普遍具备专业知识基础,从事志愿服务可以说自带专业性,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更需要在专业志愿项目中进行历练以快速成长,而不是在泛化的基础志愿服务中浪费掉专业优势。因此,高校的专业志愿服务以及对学生的志愿教育和引导更应加强专业化导向。

 

 

专业志愿服务的相关方中,高校也是参与最多元的主体,除了学生军之外,教师(包括但不限于高校)也在专业志愿服务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团体,历来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一些资深的教授、专家、导师还被尊为“专家志愿者”,他们所参与的环节,往往都是志愿服务专业性最强的部分,专业志愿服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期待在他们中间产生。与教师和学者相关的,还有高校的研究机构、以及不仅限于高校的其他研究机构,特别是作为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机构,是专业志愿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独立第三方评估又称社会评估,通常是由资深专家学者按照专业化的评估标准及流程独立进行,因此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凡较好的专业志愿服务项目,评估是其不可或缺的专业性环节。评估不仅适用于外部专业机构进行,一些成熟的项目在前期设计的时候就往往包含了评估环节,由内部和外部评估专家联合进行,较好的保证了项目的专业性。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评估机构对于专业志愿服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应被列为重要的独立相关方。

 

 

专业志愿服务的广义相关方——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包含面最广的志愿服务相关方,志愿者之于社会公众,就像上善之水归于海洋,社会公众是所有专业志愿者的来源地,同时也是专业志愿服务最终的受益方,而且,社会公众也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大众评审团。真正优秀的项目最终要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而且,真正优秀的项目最终要做到让最广泛的社会大众受益。

 

 

但是对于专业志愿服务,目前大多数公众还不太完全了解,这需要有一个社会倡导的过程,也是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应该重视和强化的方面。志愿服务的本质和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以社会力量服务于社会公众,专业志愿服务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认知门槛,但是一旦了解,所获得的认知度是很高的。因此,志愿服务组织应通过更加广泛的宣传倡导,提高公众认知及参与度,不仅推广专业志愿服务本身,也是动员广大公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在2008北京奥运之前,志愿者还是属于小众范围内的舶来品,但是100万社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的大数据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创造了世界之最,令我们看到了未来专业志愿服务在社会大众中巨大的发展潜力。

 

 

专业志愿服务的广义相关方——社区

 

 

社区在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今后,将会变得更加重要。“社区”这一概念经历了从德文到英文最后翻译为中文“社区”的过程,其最初的内涵不仅指地域性特征,而且还包含着共同的社群归属感,包括邻里守望的情感联结,这与志愿服务互助自助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发展时期,原有的地域及阶层归属被打破,新的社群正在建构的过程中,甚至发展到“网络社区”,在此多元转型的变迁中,“社区”这一概念被赋予了诸多的承载,不仅是政府管理社会创新的基础单元,也将成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渠道,并且,也是今后专业志愿服务的主阵地。

 

 

在国际专业志愿服务中有一个经典的社区打造案例,通过ProBono的介入,将法国的一座“睡城”变成了专业志愿者们向往的“嘉年华”旅游目的地。拉迪芳斯区是巴黎的一个新兴经济开发区,吸引了17万白领精英在此工作,白天这里是人流涌动的繁华CBD,夜晚,则人潮散去沦为静悄悄的“睡城”。法国PBL(Pro Bono Lab法国专业志愿实验室)与拉迪芳斯管委会De Facto(社区社会组织)联手进行ProBono设计,决定以全球专业志愿周为契机,开展“专业志愿服务”马拉松日””主题活动,吸引公益慈善机构来到社区,宣传推广专业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参与方法,开发大批的白领专业志愿者,营造全社区参与专业志愿服务的嘉年华氛围,取得了很高的口碑和人气。连续三年的“专业志愿马拉松日”活动已经成为法国的创新亮点,该社区也成为专业志愿者们每年一度前往的“嘉年华之地”。

 

 

专业志愿服务的广义相关方——媒体及新媒体

 

 

志愿服务和其他公益活动一样,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都离不开媒体传播,同时这也是公益组织自身透明度建设的需要,所以媒体是专业志愿服务以及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公益慈善活动不可或缺的相关方。对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大多数的公益组织而言,媒体传播都是其弱项和短板,专业性需要很大的提升。而媒体本身也在经历着更新迭代,新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兴盛、以及融媒体的发展趋势,都深远地改变着传播的形态和维度,传统的媒体格局也随之而变。传播改变世界,技术改变传播。其实信息技术革命所改变的远不止传播,包括专业志愿服务本身,用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技术总监刘永亮的话说“IT已经在平台、传播以及创新支持等领域,与公益结下良缘。” 2016年8月第一届中国信息技术公益联盟峰会在深圳召开,同时宣布中国首个信息技术公益联盟成立,大会定义2016年为“中国信息技术公益元年”,从新技术的专业化发展未来而言,IT+公益,将为专业志愿服务带来无限可能。

 

 

专业志愿服务的其他相关方

 

 

除了上述所列举的相关方之外,专业志愿服务还有许多直接间接的相关方,比如与企业类似的事业单位也是专业志愿者的来源之一,再比如协会等行业组织就成为该行业领域内专业志愿服务的相关方。下文再列举几个各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相关方案例,以进一步开拓思维和加深印象,在宏观层面,如此广泛的相关方共同构成了开放的专业志愿服务生态环境。

 

 

比如“蓝天下”反家暴项目,动员了警察、心理、法律等多领域专业志愿者,协调了公安机关、妇联、法院、民政等相关部门,为家暴受害人提供心理援助、法律援助、免费鉴定、安全庇护等综合服务,有效遏制了家暴,又通过基金会的资助以及公益众筹将“万家无暴”项目模式推向全国。

 

 

再如从国外引入中国的“国际义工旅行”,通过政府官方或专业机构,派遣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义工)前往海外受助国家,一边开展专业志愿服务,一边旅行和体验当地的社会环境生态。欧美等国家的义工营已经发展到非常普遍、成熟和专业化,近年来进入中国后,已经在沿海地区商务差旅活动较多的白领专业人士和旅行爱好者之中引发追捧。其所涉及的相关方已延伸至海外。

 

 

 

还有腾讯的互联网+公益创新,其实已经上升到ProBono的最高境界即社会化创新层面。腾讯云的“社会程序员”专V项目在业内率先推出“云+公益”计划,为公益组织提供免费云服务、云镜像、IT公益培训、专业技术志愿者等4大专业服务。“筑徳基金”、“存在”进行公益价值传播和倡导。“为村开放平台”“腾讯立体救灾”等项目在乡村发展、教育、扶贫、紧急救灾、员工公益等多个领域探索互联网与公益的结合。“微爱”的“NPO+计划”是帮助公益组织发展的立体成长体系。腾讯公益的平台型产品已包括腾讯月捐平台、腾讯乐捐平台、“益行家”、“腾讯公益网”,通过互联网+推动人人可公益的生态建设。2015年启动的“99公益日”,更是开创了为公益行业、公益组织全面赋能的社会化创新模式。2017年9月7日到9日期间,腾讯公益平台共动员1268万人次主动捐出8.299亿元善款,为6466个公益项目贡献出力量。这其中倾注了腾讯专业志愿者们大量的心血。其所涉及的相关方可以说遍及全社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惠泽  惠泽词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词条  专栏  专栏词条  知识  知识词条  系列  系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