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物】张潇:帮助“露宿者”我不在乎输赢,我是认真的!

 

 

 

傍晚八点,坐标北京市西城区。

 

 

这是十一月底寒潮来临前的一夜,和风社工五六个小分队的“深宵外展”活动开始了,社工们走访的服务对象是街头的露宿者。为了了解他们的最新情况和需求,社工们需要步行深入到三环街道内的各个隐蔽角落,包括地下通道、天桥下、公园外的拐角处。

 

 

 “晚上冷大家务必穿得厚一点,咱们遇到什么情况在微信群里说一下”,和风社工事务所主任张潇作为小分队的一员,出发前仍不忘嘱咐大家。

 

 

 

扎小路 “深宵外展”夜访

 

 

三环辅路上橘黄色的路灯有些暗沉,光晕似乎融化了白日里的喧嚣。和风的一组小分队由社工栗哥和小玥组成,他们的身影印在步行的路上,四周有着萧瑟冬日的宁静。

 

 

栗哥和小玥抱着准备好的军大衣和棉鞋,拿给之前接触多次的露宿者老人刘双鱼和李克。两个90后社工和他们约定好了晚上要送过去。可是,走到原来露宿者所在的天桥下,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身影。

 

 

两人继续扎小道儿寻找他们。当路过街角的一个小花园时,栗哥和小玥又看到了新露宿者,薄薄的破烂补丁被子把他全身裹起来了。栗哥尝试着和他交谈,也许是不明白他们“突然造访”的用意,露宿者始终毫无反应。栗哥无奈地留了一张名片,并在他耳边轻声安顿,“有困难可以联系我们”。

 

 

幸运的是,辗转了几条小路,终于找到了几位露宿老人。社工把军大衣和棉鞋递给他们,两位老人试穿着回馈了暖暖的两个字“谢谢”。夜晚昏暗的路灯射下来,他们简陋破烂的行李和铺盖看起来黑乎乎的一片,没有房屋保暖,很难想像冬日里他们是如何安睡的。

 

 

 

社工在寒潮来临前的深宵外展活动,走访对象是街头露宿

 

 

其他社工外展小分队也不断跟进,及时了解和处理着露宿者的情绪和他们的所需。

 

 

“有些人是社工频繁接触过的服务对象,也会碰到新的露宿者。我们帮助他们时,虽然可能只是收到微笑或是简短的反馈,这也是多年来互相积淀的信任和感情。”张潇如是说。

 

               

 

社工向不愿接受政府救助的流浪人员派发御寒物资

 

 

 

“我的心底埋了一个种子”

 

 

初见张潇,三十出头的样子,言语温和举止稳重。进入他的事务所,看起来更像个年轻人汇聚一堂的温馨家庭。一进门的墙壁上张贴着曾在和风工作过的社工和志愿者照片,每张笑脸上都挂着难掩的真诚和善良。

 

 

 

△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主任张潇

 

 

社工工位上张贴着各种工作内容,包括四季访问、手工工作坊、移动电影院、流浪汉机器人足球队比赛等等。每次社工们对露宿人员摸底调查结束后,都会把所做的工作、遇见的问题,向西城区民政部门和救助站提交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民政部门和救助站会相应地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工作。

 

 

 

或许,大家有疑问,“社工工作到底做什么?”张潇追述,“这得从2009年的北京开始说起,当初谁也不知道社工该如何做这份工作。我们只是喊着说专业,却不知道把专业如何嵌入工作中。”

 

 

2011年北京也只有十几家社工机构,2011年底张潇服务于一位大学老师创立的社工领域机构,从事一线社工工作。他谈到,“2012年初,我们的外展队夜间钻网吧、去台球厅约有2年时间,我们为夜不归宿的边缘青少年提供服务。现在回顾起来,那时真正需要提供帮助的孩子太少了。这个项目似乎在北京并不适合。”

 

 

后来,和风社工事务所为什么选择做露宿者的服务?原来,在做边缘青少年服务的过程中,社工在夜间发现很多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而且,在以往香港见习期间,他们也接触过当地社工露宿者提供的服务。张潇坦然表达,“年轻时比较怂,不敢接触这些人,可是从那时我的心底埋了一个种子:怎么才能为这些人提供帮助?”

 

 

有感于此,2014年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创立。张潇决心将服务的重心转向街头露宿者。按他的话说,“如果社工机构都不服务这些人的话,谁去关注他们?”

 

 

 

露宿者服务从“破冰”开始

 

 

其实,街头上的“露宿者”并不是公众意识中的“流浪乞讨人员”,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尊严和想法。他们或从垃圾里找食物,或自己带锅具煮饭,并不会伸手乞讨钱物。来京务工、上访滞留人员、长期的流浪汉(包括一些精神障碍患者)等等都属于露宿者,临时遇见困难的人也可能成为新的露宿者。

 

 

 

社工协助流浪人员办理公租房选房手续

 

 

最初,张潇所在的社工团队用了六七个月时间调研,对三环内的露宿者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露宿者数量变动以及人员构成的基本情况。他们会使用“破冰”的方式,即用“温暖包”作为突破口去接近露宿者,在牛皮纸带里面装着水和饼干。

 

 

 

那时,露宿者会摆着手拒绝,有些人甚至对他们破口大骂。“后来,我们当着他们的面拆开自己吃,坚持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大家彼此熟悉信任了,可以一起边吃边聊。”张潇继续解释,“社工最忌讳上帝情结、救世情结,我们会通过社工专业的身份和经验,让露宿者学会自尊自重,逐渐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一点点改变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社工协助流浪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并告知返乡乘车路线

 

 

针对不同露宿者的具体情况,他们会制定不同的服务计划,比如帮助来京务工滞留人员做简历、找工作,帮助年老的露宿者寻找出路等等。

 

 

 “彩票”大爷是和风社工多年服务的对象,六十多岁的北京当地人,年轻时出了点事儿,后来被人骗了身份证。三十多年来,因为也被其他露宿者欺负过,“彩票”在各个城区都辗转露宿过。社工接触后对他的评价,“特别老实、看到人会害怕”。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和风团队不仅帮着他补办了身份证,还为他联系各种工作。但是由于年龄过大,加之流浪生涯已经垮掉的身体,并没有工作适合他。社工鼓励他找出路,他靠自己捡废品的成果换到了电动三轮车,同时大家协助他申办低保。

 

 

 

社工协助流浪人员到居委会申领最低生活保障

 

 

“用社工专业找到改变的契机”

 

 

目前,和风社工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收费服务,他们也会主动联系企业,接受企业捐物,为露宿者筹集衣物、食品等保障性补给。事务所的个案案例已达187个,由于人员力量的限制,服务范围仅限于三环以内,包括西城区、东城区和丰台区等区域。

 

 

露宿者需要陪伴,需要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理解。社工们陪他们说说话,帮他们解决一些看起来非常细小的事情,他们都会感到很开心。

 

 

回溯到两年前,云高大爷想要结束露宿者生活,从申请公租房开始,选房、签约、领钥匙再到办理各种手续,一切都是和风社工们“追”着他帮着他完成的。最后,云高大爷从小卖部花了17块钱买了一个刮胡刀,对着镜子和另一个自己道别。

 

 

今年寒潮前,和风社工们送走了两三年前离家出走的流浪者“齐天”,帮她联系到父母,她将结束露宿生涯。社工为他们回归到正常生活而心生欢喜。

 

 

 

社工的服务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工作中思考着,如何帮助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服务对象,找到一些改变的契机。

 

 

曾经在晚饭时间,社工们给露宿者群体播放电影,目的是减少群体间的争斗或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社工在流浪人员聚集地区调解不同流浪群体之间的矛盾

 

 

瑕不隐瑜,功不唐捐。目前,民政部门以及大众对露宿者这一特殊群体,有了很大的认识和理解,很多热心的居民还会捐给他们一些衣物。

 

 

 

工作 “底气”越来越足

 

 

自2016年9月起,和风社工事务所对西城区范围内的困境未成年人家庭也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困境未成年人,在家庭及社会环境中都极易遭受身心伤害。

 

 

张潇回顾起发生在社工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组的故事。17岁的小芳已经初中毕业,现在正就读于一所中专的电子商务专业。三年前小芳被养母辱骂、殴打,强迫其彻夜捡拾废品。更可恨的是,小芳从8岁起遭到养母儿子以及养母男友猥亵和强奸。2017年年底,法院撤销了小芳养母的监护权,指定民政部门为监护人,和风的社工承担起陪伴小芳成长的工作。社工慧芬平日里就像姐妹一般,从情绪安抚、日常照料到课业辅导,她都细致有耐心地去帮助她。

 

 

 

社工协助正在接受庇护的困境未成年人挑选应季服装

 

 

在过去的五年里,和风社工从一家只有三个人的社工机构,发展到十五个人的专业队伍,再到目前的八人团队,这似乎反映着机构的人员流动和资金来源的变化。但是在张潇看来,同样在过去的五年里,整个团队做好社工实务工作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作为一家小型的、服务领域相对专一的社工机构,和风社工事务所仍然挣扎在生存线的上下。几乎每一天,来自于资金、项目、资方、团队以至于服务对象的压力都会接踵而来,处理这些问题,是张潇的日常工作。

 

 

 

张潇

 

 

“我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在想,最坏能坏到哪里去呢?能比2014年和风刚成立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更糟糕吗?能比2009年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还有社工这份职业、还有社工机构这种组织的时候更糟糕吗?想着想着,也就觉得自己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就没有那么焦灼了……”张潇说,“我就是想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朝着它改有的样子发展。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不在乎输赢,我就是认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露宿  露宿词条  输赢  输赢词条  不在乎  不在乎词条  认真  认真词条  人物  人物词条  
公益

 企业社会责任:迈向内生化

 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个问题今天已经不用再讨论。而在五年前,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启动之时,还有不少人提出,企业纳税就是承担了社会责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