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响亮耳光之后的希望

 

 

“啪!”一记耳光,踉跄两下,羽佳(化名)差点站不稳,她倚着墙撑住身体,头发被泪水和鼻涕湿得黏糊。早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挨打。自从五岁那年母亲离家走后,羽佳后来才知道,父母没有领结婚证,她也没有出生证。

 

 

在北京霍村,父女俩居住在不足10㎡的平房里,没有厕所,四季的衣物都堆在床上,油瓶放在床头经常立不稳,一不小心就流到枕巾上,夏季闷热时,蟑螂乱爬。

 

 

相比之下,距离家西北方向300米左右的霍村生活馆,条件好多了。北京城南的霍村,是一个外来务工人群的聚居地,汇聚了来自安徽、河北、河南等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其中,流动儿童占到流动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流动儿童成长环境恶劣,因为缺少户籍或学籍等原因,难以匹配到相应的教育资源,一些爱心公益机构便在霍村设立儿童能安全玩耍的场所。

 

 

 

 

//“以后,我就是你的‘变形金刚’”//

 

据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受影响的孩子达到1.03亿。

 

 

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也日渐浮现。这些孩子留守在农村,或是流动到城镇,面临着比其他同龄人更多的挑战。

 

 

霍村新市民生活馆(简称:霍村生活馆)是一所专门为流动儿童设立的儿童之家,馆长叫冯改红,她负责走访霍村人口聚集地,呼吁家长把孩子送到生活馆里,参与安全培训、健康课等活动。

 

 

第一次调研时,冯改红见到羽佳蹲在门口,吸着鼻子,她父亲刚发泄完,抓起桌上几十块钱,去别处赌博了。除了脸上的巴掌红印外,她手臂的掐痕也很明显,几年的调研经历告诉她,这又是一个流动家庭,父母工作不稳定,孩子还遭遇到家暴。

 

 

冯改红关心地问羽佳,“身上的伤是怎么回事?”羽佳不敢回答。抱住满身是伤的羽佳,冯改红小声地哭了,“以后,我就是你的‘变形金刚’,你可以天天来生活馆,这里都是小朋友。”

 

 

从那以后,羽佳每天到生活馆最早,回家最晚,有时候磨蹭到老师关门,不得不送她到家。生活馆里的老师和孩子,98%都是流动人口,孩子父母的职业大多和建筑相关,常常流动城市周边,收入也不稳定。

 

 

 

 

 

//代替“出租屋的陪伴”//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有3426万流动儿童(来源: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由于户籍限制,他们在城市里难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常常被排斥于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

 

 

为了降低城市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和自卑情绪,霍村生活馆定期组织 “心理健康培育”、“儿童安全教育”等课程,偶尔有企业愿意资助,为孩子户外活动提供少量物资,让孩子们能获得更多的课外教育,至少能代替“出租屋的陪伴”。

 

 

2014年,在北京西城区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林岳的引荐下,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得知霍村新市民生活馆的情况,几经周折之后,理事长杨澜决定在霍村生活馆开展阳光项目,为这些流动儿童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

 

 

//“Biang Biang De”//

 

戏剧表演是好多孩子心中的梦想。

 

 

2015年4月,导演张天艾走进霍村生活馆,在教室里巡视了一圈问:“谁想演话剧?”正在写作业的孩子仰着头好奇地看着她,教室里变得闹哄哄起来。

 

 

随后,这部公益记录电影《Biang Biang De》把镜头对准生活馆及孩子们,接连不断的拍摄环节下,孩子们平淡的生活激荡起了小小浪花……

 

 

“Biang Biang De”是这里孩子口里的顺口溜,流浪的孩子们在这里接触到了戏剧,找到了心灵的归所。纪录片里通过由儿童打造的互动剧场,反映出了霍村流动儿童生活的现状。

 

 

剧组选拔小演员时,看中了羽佳,决定分配她做报幕的角色。这是一个没有台词,服饰简单,只能通过表情和动作向观众传递剧情的角色,放到成年演员来看,这是一个很考验演员功底的活儿,可对于孩子来说,演戏应该等于漂亮衣服、丰富表情加上华美台词,这才是最令人羡慕的角儿。意外的是,羽佳在这一角色上,充分超越了她的年龄限制,11岁,对剧情的理解,人物心态的把握,环境的切换上,都通过她的刻苦努力一一诠释了出来。“爱上表演,是我发现最意外的惊喜。”羽佳说道。

 

 

 

 

 

命运的橄榄枝正在递向羽佳,“红伞计划”为生活馆的孩子做心理疏导时,从中了解到羽佳的情况,决定为她找学校,脱离父亲和那个家。(“红伞计划”是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旗下红伞儿童专项基金运作,是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而开展的公益项目。)

 

 

在“红伞计划”和生活馆老师共同的努力下,他们联系上了河北艺术学校,并沟通了羽佳的背景以及她在这方面的天赋。漫长的等待后,2017年,河北的学校终于答复,愿意为羽佳提供免费食宿和四年的学习,让这个12岁的孩子,搭上圆梦的火车。

 

 

或许现实有些残酷,但这群孩子在“生活馆”里的美学教育-戏剧,从而也逐渐地爱上了戏剧,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戏剧人生”。

 

 

“中国成千上万的流动儿童,同样拥有着获得艺术教育的需求。”《Biang Biang De》出品人柯蓝说道。相比羽佳的幸运,冯改红认为,对于那些被迫离乡,跟随父母进城打工,年龄到了又被迫返乡的孩子,他们的迷茫是迫在眉睫的,能解决一个是一个,虽然能量稀薄,但希望还是能找到。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响亮耳光之后的希望  耳光  耳光词条  响亮  响亮词条  之后  之后词条  希望  希望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