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基金会战疫群像记录系列】西桐:瞬息万变的一个春节

 

 

 

“抗疫济困,我想我们抗疫济困的工作,济的困不是贫困的困,是困难的困。”

 

——西桐

西桐是联劝公益的项目官员,年前刚刚成为公益合作部门负责人的她在这次防疫抗疫工作里体验了不少“新鲜”工作,和商家议价,和医院确定需求,联络志愿者车队,解决运输问题…… 救急救灾经验为零的她从焦头烂额中逐渐恢复,并且百忙之中分享了自己的小感言。

 

1月21日,西桐第一次开始接触和疫情有关的项目,是联劝(能量中国)专项基金与粉丝团的合作,为武汉筹集善款、购买防疫物品,通过春运志愿者在人员流动密集地区分发口罩、消毒物品并且宣传正确的防疫理念。

 

 

西桐第一次接触疫情有关的公益项目

 

1月22日,各大平台上关于疫情的消息全面爆发,后续几天,“封城”“一级响应”随着刺眼的数字充斥在各个平台,随着疫情的发展,西桐和同事们接收到越来越多的捐赠需求,“如何运输这些医疗物资并且送到医院手上”成为了西桐最主要的工作。

 

作为项目资助官员,西桐擅长的是规划资助计划并且通过尽调、预算审核等方式确保被资助项目的按计划开展,是资源协调方的角色。

 

对她而言,第一次作为执行方来安排运输和寻找有需求的医院也是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工作的开展,焦虑逐渐侵占了她的生活。

 

“只有和一线医生们直接对话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疫情的可怕。”

 

在对接医疗物资的一个过程中西桐认识了武汉市第四医院的方医生。那时候,方医生已经确证感染,但是仍然每天在病床上想尽办法联系各方资源。

 

在帮忙完成医疗物资的对接后,西桐多问了一句,医院现在还缺什么,生活用品有没有需求?

 

“泡面,面包,牛奶都可以,我们不挑的。”

 

这样一句话让她彻夜难眠。

 

任何一个公益人都能理解这样的焦虑:我在公益行业,但是却什么也做不了吗?我只能够在需求来临的时候再给他们提供帮助吗?

 

还好,最后还是为第四医院送去了一批生活物资

 

隔天,西桐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和同事们商量,是不是能够通过联劝现有的“抗疫济困”专项基金帮助医院解决一些难题。从那时起,西桐成为了物资采购员。

 

在接下来的3天里,她在网上联系了方便面厂家、京东超市、天猫超市,希望能够为医院购买一些食品。但是却接连碰壁。

 

 

“我们联络到了河南方便面有充足库存可以采购,却没有物流公司愿意接单,或者无法保证能够把物资运输到武汉。邮政时效长、顺丰昂贵,且大宗货物只接收医疗物资

 

我们也联系到光明牛奶武汉的公司可以捐赠酸奶,却得知原先的配送师傅因确诊车辆被封,新的物流配送必须要等待较长时间办下通行证才能配送。

 

在几近处于放弃的状态下,2月17日我们开始在武汉当地找供应商,终于在2月18日确定供应商可以配货并签署了合同。”

 

为医护人员送去的更多物资

 

除了物流的重重困难,怎么确保物资的“合规”也是一大难题在前端也是难题。

 

西桐所在的抗疫紧急项目组一共有4位核心成员,秘书长肖洁从前端的寻求资源,到中端的需求对接以及终端的物资分发都会介入,副秘书长依菁负责各方医疗物资的标准审核,其它同事们收到企业的资源会随时加入到项目组。

 

西桐在初期负责物资的采购和物流运输的安排,但很快她就不得不把物资采购分摊给另一位同事。

 

“医疗物资瞬息万变。以口罩为例,厂家在今天告诉我能够提供现货,下午就有可能告知我‘没有了’;生产力有限、原材料受限,口罩的价格也是一天一变,从财务审计的角度来看,我们肯定需要和厂家议价;在协议签订的角度来说,分首款尾款签订合同才是最保险的做法,但是许多小厂家没办法等不了。”

 

西桐聊起执行过程中的细节,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在那样的情况下,采购必须要有单独的同事来负责。”

 

如果前端的物资被确认,西桐将开始确认省际运输和当地的分发,寻找当地志愿者团队并且不断磨合,联系近50家医院、方舱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确认需求接受物资并且确保物资签收单的收集。

志愿者们从白天到黑夜,在运送补给物资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西桐还需要履行自己的原有工作职责。

 

联劝公益发起的“抗疫济困”专项基金通过资助疫区一线公益机构,支持公益机构通过物资援助、精准帮扶、心理援助等支持,为受疫情影响的群体提供服务,减轻他们受感染的风险和物资短缺的困境,通过支持和干预改善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

 

从专项基金成立到第一期资助结果成立,怎么筹款、怎么资助,文案的撰写、项目的审核筛选都需要她参与;同时,2月也是基金会业务数据整理的时间,各方面的数据报表和需求也让她更加忙碌,工作的忙碌,疫情的焦虑,西桐希望能够自我调节,要说唯一的遗憾可能是在春节少了很多亲人间的交流。

 

联劝(抗疫济困)专项基金第一期资助了10个公益项目

 

但即使是这样,在难得的闲暇时间她仍然习惯性地静下心来思考。

 

在这次的疫情项目执行中,西桐发现基金会、枢纽机构和一线公益机构在面对类似疫情这样的紧急突发事件时并没有形成一个特别成熟的机制,对于物资需求的评估标准,当地团队执行机构的寻找和审核还是会有不足。

 

“但我也没想到能够做什么改变。现在,作为执行方,我和同事们从物资采购到分发已经逐渐熟悉,合作流程也逐渐成熟;作为资助方,我也已经将第一期的资助项目公示完毕。希望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能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疫情做些什么吧。抗疫济困,我想我们抗疫济困的工作,济的困不是贫困的困,是困难的困。”

 

最后,西桐表示,比起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她做的还是幕后的工作。

 

送上西桐的一颗爱心

 

 

关于“基金会工作者战疫群像记录”计划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启动“战疫中的基金会”专题行动,希望展现中国基金会行业参与疫情防控的行动与贡献。“基金会工作者战疫群像记录”计划为该专题的特别行动,我们看过许多基金会的行动、项目和案例,也看过不少专家学者和实践者的点评和思考,这一次,我们想和你一起关注“人“,走近TA、关心TA、记录TA。不去挖掘和讲述太长的故事,也不想讨论严肃或专业的话题,只想呈现这场战疫里TA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和感受。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群像  群像词条  会战  会战词条  瞬息万变  瞬息万变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基金  基金词条  
公益

 国内NGO动态

 环保 绿色骆驼志愿者组织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正逐渐被世人所熟知,然而,若尔盖湿地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我国特有的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