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我想介绍你认识一个母亲,她叫吴春芳

假如你的微信运动被“芳”以4万多步占领封面,不要以为她去跑马拉松了,她是在找孩子。芳的儿子今年十一岁,如果他自己在外面玩的太久,芳会怕孩子走丢或是被小朋友欺负,要去找他回家。作为一个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被诊断为脑瘫, 然后经历离婚、没有家人支持的独抚母亲,芳的生活常态就是孤军奋战。很难想象她这么多年是怎么日复一日一刻不离地陪伴孩子,怎样在陌生的城市摆路边摊、开顺风车糊口,同时自己教孩子识字。支撑她的是深沉、无私和坚强的母爱,以及柔韧、乐观的生活态度。

 

芳说在她脆弱的时刻,会在“一个母亲”的社群聊天,或者听一段“袋鼠妈妈”的音频课程,这些都会带给她温暖和继续生活的勇气。"一个母亲"这两年克服资金的困难,搭建的线上线下支持体系所起到的作用如同灯塔,为无助的因离异、丧偶等原因独自抚养孩子母亲们提供陪伴并引导方向。

 

去年,芳开通了抖音记录自己的生活,她努力地与外面的世界连接,感恩来自陌生人的善良和鼓励。目前她仍然面临孩子上学和异地生存的难题,作为母亲,她传递给孩子的从来都不是苦难,而是爱。

 

芳的故事体现了独抚母亲不畏困难,坚韧乐观的特质, 这也是"一个母亲"所具有的精神。

 

谨以此文向芳致敬,也向所有的独抚母亲致敬,为她们打CALL。

 

 

►1

得知宝宝是脑瘫的那一刻,感觉天都要塌了

 

 

芳的老家在中国最北的省份, 她的性格带有北方人的豪爽。她结婚不算早,31岁的时候有了儿子小博。

 

小博出生时没有哭,医生用力拍打他的小屁股,良久,芳听见这个小生命微弱地哭出一声:“ma”!医生用襁褓包裹好,把孩子在芳脸上贴了一下,那小脸温热,只是有些发青。

 

 

孩子出息的越来越可爱,胖得好像米其林轮胎。只是六个月时还不会翻身,软软的,头竖起来没有力量,芳也没有在意。

 

一次家庭聚会,暴露了小博明显的异常。家人在逗弄小博的时候,孩子的目光没有追视。当医生婉转说出孩子的情况,一个陌生的字眼瞬间占领了芳的全部思维---脑瘫!

 

回到家里,芳抱着胖胖的小博,站在阳台无声地流泪, 那一刻她感觉天都要塌了。医生说,治疗是极其漫长的过程,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正常孩子的状态。

 

第一年的康复,用了许多营养脑神经的药物。一开始在医院打,但是费用太高,芳就去药店买药自己学习肌肉注射。每天清晨,出门康复前的最后一件事是为孩子打针。这样过去十个月后,孩子没有明显的进步。从那时起,家庭聚会已经把芳和孩子排除在外,康复费用也被中断。小博的父亲已经不再想继续婚姻和芳一起抚养这个异常的孩子了。后来,男方一家人和芳谈判,如果芳同意离婚,他们愿意一次性支付未来一年的治疗费用。

 

 

 

►2

成为单亲母亲,孤军奋战带孩子走在康复之路

 

2010年母亲节前夕,芳和前夫在民政局签署了离婚协议,协议书面协定:因为孩子患有脑病,孩子父亲一次性支付四万元作为下一年的治疗费用。那时孩子才16个月,白白胖胖特别可爱。民政局的人用惊诧的目光打量着,孩子这么小为啥离婚啊?芳忍不住哭了。当时她隐约感觉到自己和孩子再没有人可以依靠,只有孤军奋战了。办完离婚手续回家的公交车上,小博的爸爸如释重负,用手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离婚的第二天开始,芳带着小博转到社区医院继续做康复。北方的冬天天气恶劣,看似简单的康复并没有那么轻松。路面上总有厚厚的冰,坚硬而光滑,每一步都有可能摔倒。有一次芳抱着孩子出门,在风雪中滑倒,膝盖磕在下水井盖的边缘,孩子在怀里瞬间被甩了出去,掉在地上哇哇大哭。因为膝盖剧烈痛疼,芳缓了半晌才爬起来...

 

 

 

冬天康复训练的时间大都安排在下午,结束后天已经很晚了。昏黄的路灯常常伴着漫天飞雪。孩子捂在厚厚的被子里,因为白天的康复训练疲倦的熟睡在芳的背上,显得格外沉重。芳走到楼门口都已疲惫不堪,五层楼要爬很久,中间需要停下来用肩膀靠墙,来缓解瞬间倾斜失去重心的身体的疲劳... 芳一步一步费力地往上慢慢爬,闭上眼睛想,现在要是突然死了,也好,可以躺下来休息就不累了。

 

 

 

小博在两岁之内,进步像蜗牛一样缓慢。因为他四肢没有力量,只能贴在地上匍匐地爬,爬了十个月了!日复一日长时间的焦急、辛劳积聚在心里形成沉重的压力,又无处排解,无人分担。看着孩子做康复,想到自己的心酸,忍不住要哭的时候,芳就赶紧转过身站起来,去走廊的后窗站一会,芳不想在医生面前流泪。

 

每天孩子需要练四点支撑(双手双脚支起),这在普通孩子可以轻易完成的动作,小博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防止他支撑不住时摔倒受伤,芳做了一个棉垫,放在他的脸部下面的位置。那上面每天都会留下孩子因为抗拒训练,哭闹摔倒留下的鼻涕、眼泪、口水、还有头碰触地面时,牙齿磕坏嘴唇出的血。开始的时候,芳几乎受不了,跟着孩子一起哭。时间久了,慢慢就习惯了。这样的康复日子持续了三年。

 

 

 

小博三周岁半的时候,一次家里停电,芳点燃蜡烛照明。小博突然绕开脚下的障碍物,踉跄着走出七八步。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走路,对芳来讲真是莫大的惊喜和欣慰。从此以后,小区楼下修自行车的大爷,发廊的老板娘,菜场卖鱼的小贩等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单亲妈妈背着双肩包,弯腰双手把一个踉跄走路的孩子夹在腋下,托着孩子缓慢地从他们眼前走过。

 

 

 

 

►3

移居南方居无定所,在夹缝中努力生存

 

 

到了小博上学的年龄,他穿着特制的矫正鞋,可以蹒跚独自走路。芳想让孩子上学,可普通的学校不收,怕他跟不上进度,还影响其他孩子上课。辅读学校可以收孩子,不过因为小博走路不稳,顾及安全,学校要求芳全天陪读,但是芳离婚后孩子父亲没有给抚养费,芳肩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她需要能谋生的时间,没办法在学校陪孩子。小博身体素质非常差,常年吃中药调理。医生建议母子俩搬到暖和的城市。

 

于是芳选择离开老家,带着孩子去了南方。芳先是跑了几个城市试图让孩子上学,但是因为户口问题,学校都无法接收,最后放弃了。因为孩子无处寄放,芳不能拿出完整的时间工作,她只好借钱贷款买了一辆小轿车,带着孩子跑起了滴滴。每次有乘客上车,小博见到就会很开心,但不懂如何正确表达,只是不停地讲些词不达意的话。芳知道他是想表示友好,但是旁人并不知道。芳开始觉得很难堪,后来发现乘客都很包容,下车以后还会留下好评。她心里对载过的乘客充满感激。

 

芳希望小博能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无奈他难免被欺负。有一次小博在外面玩了半天还没回家,芳出去找孩子,发现小博的裤子被几个调皮的孩子扒下来自己还浑然不知。芳又急又气, 她发誓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尽力去保护孩子

 

 

 

 

►4

袋鼠妈妈有办法

 

 

试想一下,如果芳的孩子是正常的,此时的她也许没有离婚,像大多数同龄的女性一样,在为如何对付家里小怪兽而烦恼,为小升初而焦虑,对孩子的期望是上一个985或211。但是有些事情是自己不能操纵的。孩子患有先天疾病,作为父亲,可以用一纸离婚协议摆脱掉命运的耍弄,重组家庭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作为母亲,面对一个幼小的生命,怎可能就此舍弃。她只有用母爱去接纳一切,为孩子披荆斩棘,用全力尽可能长久地护佑他。芳最大的期望是孩子可以融入社会,今后能有自己生存的能力。

 

再坚强的单亲母亲,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独自一人在这条路上走总有脆弱无助,心理压力大的时候。郁闷的时候想找人说说话,感到太难的时候需要被推一把。她常常说自己幸运的是与“一个母亲”(专注为独抚母亲提供心理支持的公益组织)在五年前相遇,加入了袋鼠妈妈社群,和同伴们彼此倾诉和鼓励,得到很多温暖和抚慰。同时"袋鼠妈妈有办法"项目所提供的专家音频课程也长期陪伴她、为她赋能,她说:感到生命射进了一道光,有了勇气和力量。

 

 

去年,芳开始用抖音记录独自抚养孩子的生活(抖音号aibowen7809),后来被央视编导发现邀请母子俩参加了央视的“越战越勇”节目。舞台上,芳很坦然地把小博介绍给观众,小博自然地唱歌,和主持人互动。他出乎意料的表现,让芳感到很欣慰。

 

目前芳仍然面临解决孩子上学和自己工作的两大难题,生活无论怎样她都期待未来会更好。

 

 

注:“一个母亲”是为独抚母亲(因离异、丧偶、未婚及其他原因独自抚养未成年孩子的女性)提供心理赋能和生活助力的非营利组织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春芳  春芳词条  母亲  母亲词条  认识  认识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