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干货】儿童参与视角下的社区自然教育(上篇)

北京市西城区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简称常青藤)是致力于社区儿童教育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探索的公益机构,“小木屋成长营”(简称小木屋)是常青藤发起和运营的社区自然教育品牌。小木屋在儿童自然教育和公民环境保护上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创新,主要在城市环境中深入到家庭、社区、公园和学校,适应儿童不同的生活情境进行丰富的课程体系设计,同时结合行动研究和社会工作,在探索环境教育规律的同时让学习和成长的形式超越课堂,更加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让环保变得亲民可行,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公民参与行动。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小木屋缘起

自然教育探索之路

 

作为留美学者,我在美国从事癌症的基因研究工作,回到祖国后,曾在国家人类基因组从事科研产业化工作。长期的科学训练和实验研究工作让我一直以为了解自然就是要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但是后来我参与环保志愿者服务后才发现,单纯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直接带来环保意识的提升,只有把自然生态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才能引发关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环境危机的意识和采取环境保护的行动,因此我们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环境实践。2012年,以之前在环保公益机构作为志愿者到总干事的公益经验为基础,成立了常青藤致力于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实践。

 

同年,我的儿子刚上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就问我:“妈妈,学校的操场是做什么用的?”,我回答说:“课间活动就可以去玩儿。”他摇摇头:“老师不让我们课间下楼,操场从来没有人。” 他的话一下让我意识到现在学校为了避免风险让孩子们与自然活动隔离,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的伤害多严重。

 

从那一刻我就下决心,孩子们在学校不能获得的自然活动一定要在校外补上。于是我们团队的几位伙伴都尝试为孩子们开展自然活动,常青藤开始了儿童、亲子校外自然活动,尝试和探索儿童校外的亲自然教育。而当时“自然教育”的概念在国内还没有成形。

 

最初,我们和中国儿童中心合作,在儿童中心的树林中建立一个树屋,起名“小木屋”,以小木屋为中心设立环境标识、开展户外亲子游戏、自然观察和探索等活动,这就是“小木屋成长营”最早的雏形。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后来我们陆续开展了一些以生态游学为特色的成长营活动,包括京郊灵山“小木屋”生态亲子成长营、安徽黄山乡土体验夏令营、斯里兰卡科考夏令营。其中灵山生态营是探访高原生态学者徐凤翔教授的灵山生态研究所为特色,而这所重要的研究所也是一间高山上的“小木屋”。

 

黄山乡土夏令营,我们则带领孩子们以地理学家的身份探索黄山脚下的古老村落,绘制村落景观地图。而斯里兰卡科考营,我们则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教育委员会(CEC)的专家合作,由专家带领营员开展当地保护区的探索。这些成长营活动受到参与孩子及其家庭的欢迎,他们形成我们小木屋成长营自然教育最初的一批追随者和支持者。

 

 

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虽然这些成长营很受欢迎,但是参与者始终是同一批家庭,由于公益机构的市场拓展局限,我们的自然教育受众太少。而且单个成长营中包括的课程活动,其开发成本高,如果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渐渐地就决定改变自然教育的实践方式。

 

非常幸运的是,常青藤在当时获得了不少参与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NGO)交流的机会,我们在欧洲观摩和学习了当地的体验式教育、社区融合工作坊、绿色生活行动、儿童户外自然探索等课程活动,富有灵动的自然活动设计让我们突破了国内传统的环境宣教的思路。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更多国际儿童教育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主流理念。

 

 

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

儿童发展权、参与权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发展权要求充分发展儿童全部体能和智能,教育儿童的目的应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特别提到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参与权则要求保证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

 

 

这两点赋予了我们特别的教育视角,成为之后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时尤其关注和突出的特色。在2015年,我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教育委员会,其中CEC所倡导的Nature For All (自然属于全人类)的口号,也成为常青藤自然教育中所关注和实践的愿景。最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成为在我们在具体课程设计中会参考和讨论的热点。

 

在2015年前后,常青藤小木屋成长营开始在政府和其它社会资源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在城市公共绿地中进行的公益性自然教育活动,包括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亲子自然体验、和北京的小学(如红莲小学)合作,在学校春游中加入自然笔记等经典活动设计,还为学校各科老师开展了“探索一平米的土地”等自然教育基础培训。

 

 

当时的活动多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公开招募,免费参加,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到其中,成为受益者或者志愿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突破了为少量追随者提供自然教育的局限,可以在学校和公园为更多的人提供体验自然教育的机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学校的一年一次的春秋游或社会实践课都是单次的,而我们对儿童自然教育的行动研究表明,儿童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参与自然教育才能有从认知到情感、意识和行为上的变化。

 

从2016年到2020年,小木屋成长营不断探索中进一步开拓了自然教育的新方向,随着常青藤在社区工作领域的发展和扩大,我们进一步将自身的工作精确定位为“社区的自然教育“,并以“在中国,为世界,培养可持续发展公民”为我们的教育使命。

 

在这一目标下,“小木屋成长营”包含三个主要的工作方向:“自然启蒙”、“生态公民”和“儿童参与”。这三个方向互相交织和推动,成为常青藤“小木屋成长营”目前最核心的工作特色。

 

 

■ “自然启蒙”意味着我们要为普通家庭提供在自然体验、知识、环保意识和技能方面的启蒙教育,希望没有接触过自然教育的人能够体验到初级的自然教育,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并获得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这种启蒙将成为大众向更专业的自然教育领域深入的基础。

 

■ “生态公民”意味着所有的人,包括城市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都享有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权利,同时也有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自然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培养儿童生态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公共环境议题的载体,教育的结果是让他们成为积极的“生态公民”。

 

■ “儿童参与”则意味着我们重视儿童作为自然教育活动的主角,而不仅仅作为学习者。儿童自主策划和实践自然教育活动,还能够带动其家庭、社区,甚至城市和社会来关注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

 

以上三个方向互相交织和推动,成为常青藤“小木屋成长营”目前最核心的工作特色。

 

在上述背景下,常青藤做出了哪些社区自然教育课程的研发呢?请期待明天推出的《儿童参与视角下的社区自然教育(中篇)》,详细了解常青藤的自主研发课程,明日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Tips:

 

IUCN成立于1948年, 是历史上首个也是最大的专业全球环境保护组织,也是联合国大会的永久观察员。IUCN的使命是影响、鼓励和协助全人类保护自然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并确保生态公正和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

 

-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干货  干货词条  上篇  上篇词条  视角  视角词条  参与  参与词条  自然  自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