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报告】《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正式发布!

 

 

覆盖全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地区,涵盖三类院校,四大专业类别,通过配额抽样共收集5481份有效问卷,组建7次访谈小组的《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正式发布!

 

《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聚焦18-24岁的中国大学生青年群体,从气候意识、气候行为和气候教育三个侧面描绘中国青年气候画像,立于国内和国际两个不同维度,思考中国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应有的角色和行动路径。

中国青年气候画像

#

气候意识

报告显示,青年群体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但尚未能将气候变化作为一种社会背景与自己的生活和发展紧密结合,或把气候变化作为一种思考视角与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性别议题)联系起来,呈现高关心浅认知的状态。

青年群体认为公众和政府是承担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关键主体,其中公众被认为是第一主体,总体上认可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政策成效,同时也期待政府在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和科普教育方面投入更多。

#

气候行为

总体来看,青年群体呈现以个体日常实践为主的特点(较低门槛的志愿活动、线上宣传和捐款等),更多呈现出“从我出发,做好自己”即可的个体意识,较少将自己置身于“青年”的群体想象之中,尚未形成以青年为主体的行动路径、缺乏影响公众的意愿。

青年参与气候变化行动(%)

同时,在消费行为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年距离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已呈现变革潜力,青年为绿色买单的意愿较为强烈。

青年购买气候友好型产品愿意多支付的价格(%)

“漂绿”是指绿色公关或市场营销团队用作欺骗性宣传报道的一种形式,以此向大众宣称某个组织的目标和政策都是环境友好型的。调查显示,年龄越小的青年越不会容忍“漂绿”行为。

不同年级对“漂绿”行为的不赞同比例(%)

#

气候教育

总体来看,青年参与气候教育的渠道有限,但对气候教育有比较高的期待和参与意愿,希望高校能创新教育方式,更多地开设气候变化和各类学科的交叉课程,采用更多实践类的教育模式。

相关渠道参与度(%)

青年普遍反映,期待看到真实而震撼的气候传播内容。这也为环保机构的传播方向提供了可以从具象视角切入的指引方向,向青年展示气候变化对本土居民产生的影响,以激发青年的共情。

能引起青年群体关注的宣传形式或产品的类型(%)

中国青年气候坐标

中国青年气候画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青年气候变化议题中呈现的基本特征。如果把中国青年置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下,会发现中国青年也存在一些相对的特点。

#

国内视角:公众气候意识先锋

与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于2017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公众调研中的全国公众的数据对比,本次调研中青年气候变化方面的认知程度和关心程度都远高于公众水平。相较于全国公众调研中有7.1%受访者从没听说过气候变化,本次调研中仅有1.1%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非常不了解。

 

在应对气候变化部分,青年认为公众是排在第一位的责任主体,而在全国调研中公众只排在第四位,落后于政府、媒体和环保公益组织,这体现出青年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这在2010年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2010)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2010)关于环保意向性和支付意愿的问题上也得到验证:

为保护环境愿意接受相关做法的意愿程度(%)——68%的青年群体、42.3%的公众愿意“为保护环境支付更高的价格”;62%的青年群体、33.9%的公众愿意“为保护环境缴纳更多的税”;57%青年群体、33.9%的公众愿意“为保护环境降低生活水平”

#

国际视角:低碳生活践行者

作为西方青年的代表之一,瑞典学生格雷塔在2018年发起的气候罢课也曾在国内互联网上引发诸多争议,但可以窥见的是他们采取的是集体行动方式倒逼政府采取更具雄心的气候政策,从而推动全球气候进程。

 

在《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提升气候行动力》(简称《绿皮书》)中,青年群体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被分为气候研究者、气候行动者与气候活动家。相较于西方青年激进的“气候活动家”模式,中国青年更多展现出 “气候行动者”模式,通过以校园、社区为背景开展气候实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

 

2030行动目标 CYCAN的观察与思考

 

CYCAN根据调研结果和十三年的观察与实践提出“2030行动目标”,从倡导的广度、教育的深度和行动的力度开展工作,推动青年及公众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立即的行动和卓有成效的改变;提出以青年和校园作为先锋,针对青年学生、高校社团、校园管理者、政府及NGO等各利益相关方提出行动建议。

以报告发布为契机,CYCAN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在中国通向2060碳中和征途中,青年究竟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报告发布会现场展开嘉宾分享,并开启了青年对话和行业讨论。

中外对话资深气候变化战略传播官姚喆:“报告印证了我的一些直观感受,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如何吸引公众关注气候议题、公众如何能参与到气候行动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零点有数国际关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赵雷:“青年群体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认知及参与程度较浅。建立起中国青年的整体想象、开拓青年的国际视野很重要。”

CYCAN高级项目官员白宇楠:“我们认为青年是应对气候变化中不可或缺的代表。借报告发布的契机,我们希望能在行动中去探讨中国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角色。”

青年对话 

杨博

社团青年代表

北京科技大学

 

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我认为未来各国的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也需要更加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互信沟通的氛围。我们可以从碳足迹的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行动。我认为向青年传播气候行动两种比较好的途径:一是通过触目惊心的纪录片、图片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通过一些体验自然的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然。

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社会公众、企业等自下而上、自愿自发的参与也很重要。中国青年可能更多愿意去行动,而国际青年可能更愿意去做倡导者。其实有时候我们的理念更好、做得也很好,所以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故事讲好,将我们的经验介绍给世界。

张尚辰

青年谈判代表

清华大学

 

 

罗浚雄

社区青年气候行动代表

北京邮电大学

 

随着我国向更加多元的治理模式的转型,我相信中国会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南庄镇在校大学生协会也在努力在带动大学生开展气候行动,给社区介绍低碳生活的知识。

行业研讨 

朱争光

生态环境部

国家海洋环境检测中心

我觉得报告的视角非常好、很及时也很全面。从中国青年如何行动来说,我认为下一步要更加深度地结合其他议题,比如关注性别平等、政府的生态修复、传播中国的案例,这些都和我们的气候变化合作息息相关。

经过我们了解,青年的传播意愿还是比较强的,这可能可以作为发展创意性的气候行动的突破口。

谭小岛

GoalBlue为蓝

 

《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虽然已经成功发布,但这只是一个开端,CYCAN尝试提出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路径,也希望中国青年在绿色变革的征途上能够得到各方力量的支持。

CYCAN以此报告为契机提出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一起去寻找

1、在中国的大环境中,适合中国青年的行动方式和路径是什么?

2、在青年面临多样选择和资源的情况下,如何争夺青年的注意力,来关注气候和环境的议题?

3、在“我以为的了解”和“我真正的了解”,以及“真实的行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当如何弥补这样的差距?

4、关于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如何加强青年个体与青年整体之间的连接?

5、如何解决气候议题下的信息鸿沟,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如何增加有效信息,以及如何让青年有效的鉴别这些信息?

6、在气候变化的议题中,青年可以如何参与,国内的环保组织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影响青年

中国青年是作为民族的和青年的两种想象共同体的集合,中国青年既是发展与转型并进的大国公民,也是承受最多气候变化影响的青年世代,这两种身份赋予了中国青年更大的历史责任。

 

低碳未来,青年责任。这世界上总有千万个我们,热爱着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总有千万个我们,愿意投身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中。我们期待听到更多人的声音,看到更多人的脚印。或许每一步都很困难,或许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故事仍在继续,一如既往:一小片蒲公英带着信念,随风飘扬;蓦然回首,尽是春山。

 

扫描二维码,领取电子版调研报告

 

参考资料:

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传播认知状况调查报告2017,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comms-20171108-zh

李晓光,杨江华.青年群体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其影响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6

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传播认知状况调查报告2017,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comms-20171108-zh洪大用,范叶超.公众环境风险认知与环保倾向的国际比较及其理论启示[J].社会科学研究,2013

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传播认知状况调查报告2017,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comms-20171108-zh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提升气候行动力

社会责任家.吹起这株蒲公英:CYCAN的坚定,2020-08-09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词条  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词条  气候  气候词条  意识  意识词条  行为  行为词条  
公益

 制度与文化

  我这个题目是制度和文化,听了一天会议以后,我想先讲我听了会议以后,我忍不住要发表的几个观点,有一些可能不太相同的看法,或者是说另外一个角...(展开)

公益

 LJ Anderson:艾滋病治...

没有几个人能像艾滋病先驱医生保罗·沃伯汀那样了解艾滋病,他于旧金山总医院与人共同发现了这个疾病的第一个治疗方案,而在80年代,艾滋治疗的基础可谓是零。超过64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