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热点】从田间到餐桌,惊人的粮食浪费在这五大环节悄悄发生

从种子到被送上餐桌,粮食要经过种植、收储、运输、加工和消费等环节。减少浪费不仅仅发生在餐桌,需要全过程发挥科技的力量。

 

当前,阻止粮食浪费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情。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只关注到消费领域的粮食浪费。实际上,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收储、流通、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就达700亿斤以上。再加上生产过程中和餐桌上的浪费,总量更是惊人。可以说,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种植环节:

发芽率不高,病虫害损失大

 

 

不管是水稻、小麦、玉米等这些主要粮食作物,还是豆类、薯类等一些农作物,从种植,浪费实际上就开始了。譬如在种植领域由于种子发芽率不高、技术落后等影响,会造成用种量过大。

 

出苗率太低,不仅会因为补种造成种子的浪费,有时也会影响当年的收成。与普通粮食相比,种子的储存要求更高,譬如水分超标就容易霉变,影响发芽率。

 

另外,因为管理不善或者农业管理技术不到位导致的虫、兽、鸟等的糟蹋,譬如虫灾就是很重要的因素。据了解,草地贪夜蛾2019年入侵我国的省份已经超过20个,实际危害面积达246万亩。

 

第二种是人为的浪费。譬如新华社近日曝光,自7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铲毁2万多亩即将成熟的麦子、油菜,居然只是为了突击完成退耕还林指标。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像这样的因为人祸毁坏粮食作物的例子不在少数。

 

解决之道:推进生态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技术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袁士畴认为,需要发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作用,系统监测、密切跟踪、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高级工程师姜韬认为,中国也需要加快发展转基因等一些现代高新农业技术,这也将为解决病虫害问题、减少农药滥用及粮食的增产增收提供更为充分的保证。

 

 

收储环节:

粗放式储藏让粮食品质下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告诉记者,在我国的广大平原地区,农作物的机械化收割十分普遍。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丢损,如割台损失、夹带损失、清选损失、漏粮损失等等,损失情况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农业有相当大一部分依旧是手工种植和收割,这种情形损失的比例要小得多,因此上述统计会存在很大的误差,但机械化浪费依旧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说,粮食储存环节质量的损失往往比数量更为惊人。粮食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储存时间长了就会品质下降、口感改变,甚至完全变质。

 

李保国表示,多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粮食的储存都是粗放式的,譬如在东北,长期以来一些人在玉米收获下来以后都是露天堆放,虽然粮食的数量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这直接导致了粮食品质的下降。

 

此外因为储存条件的不足,每年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估算全年粮食损失浪费不低于400亿斤。

 

解决之道:改进收割流程 建设智慧粮仓

 

(图片来源:网络)

 

针对现在粮食机械化收割中出现的巨大浪费现象,一个方面是通过技术进一步改进作物收割和粗加工的流程,减少粮食浪费;另外是推行机械收割后的人工"颗粒归仓",将遗漏的作物收割回来。

 

袁士畴表示,智慧粮仓的建设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也是保证粮食品质、防止毁坏的重要举措。

 

譬如国家粮食储备库大国粮仓的智慧管理系统,现在已经在一些粮库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粮面以下多处安装的测温点,可以监测到粮堆内部实时温度的情况,通过害虫诱捕器可以及时了解病虫害,此外安装的探测仪可以对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磷化氢等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让储备粮真正成为"放心粮、绿色粮、健康粮",同时也可以防止粮食遭遇火灾、水泡等高风险的毁损。

 

专家提议,为了避免粮食大量积压陈化造成浪费,中国必须通过科学调控完善换粮体系。也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安排粮食的库存,及时进行粮仓粮食的轮换,常换常新。

 

 

 加工环节:

精细化加工造成巨大浪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教授表示,因为过于追求"特制"和"精品",导致大量营养成分在粮食加工中被白白地损失掉了。

 

譬如小麦就是如此。麦粒经过制粉工艺加工使麦麸、麦胚和胚乳分离并将胚乳磨细制成人们食用的面粉。越是用靠近面粉粒中央部分磨出的面粉,其等级也就越高;随着混入靠近面粉外皮部分磨出的面粉量的增多,其等级也就越低。

 

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同样严重。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曾测算过,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估计,我国每年就损失大米约80亿斤。

 

魏益民表示,虽然粮食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废料可以做成饲料,但从保障口粮的角度而言,就是一种粮食浪费

 

(图片来源:网络)

 

解决之道:大力推广全麦粉 加快食品加工科技创新

 

魏益民说,在粮食的加工环节中我国应该积极引导粮食的加工不能过于精细,这也是更好地保持人体健康的需要。例如大力推广全麦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全麦粉是整粒小麦在磨粉时仅仅经过碾碎,而不需经过除去麸皮程序,是整粒小麦包含了麸皮与全部胚芽磨成的粉,因为全麦粉含有更为丰富的营养元素,对人体吸收更为有利。

 

(图片来源:网络)

 

魏益民说,现在的粮食加工需要通过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粮食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并实现加工食品的多样化,要减少精米、精面等重外观、轻营养的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专用米、糙米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及系列化、优质化、方便化主食食品,推进传统主食和粮食加工品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流通环节:

包粮运输落后 抛撒遗留严重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认为,造成粮食运输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物流方式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包粮运输为主,即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运输。

 

在储存环节需要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这样多次搬家转运的包粮在装卸、运输当中的抛撒以及包装物内的遗留造成的损失率高达5%以上。

 

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功能单一、吞吐量散而小,难以实行大批量的散运和“厂库”联运。由于我国的粮食物流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仓库、运输工具和中转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在装卸过程中容易造成浪费

 

解决之道:从收割到粮库无缝对接 形成散装运输配套体系

 

解决流通浪费,专家认为一个方面是实现从田间收割到晾晒场院到粮库的"无缝"对接,让整个运输过程基本没有浪费

 

其次,我国需要继续大力推进散粮运输方式,形成粮食散装运输配套体系。

 

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各主要发达国家已全部实现粮食散装、散卸、散储和散运的"四散化"运输。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粮食运输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

 

 

消费环节:

每年餐桌浪费达500亿公斤粮食

 

 

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大约供应量的三分之一都被浪费了。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认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粮食大约有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价值高达2000亿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升魁团队曾历时6年开展食物浪费研究, 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解决之道:培养节约习惯 科学制定规章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郑建仙说,积极倡导外出就餐吃不完的要打包。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减少餐饮浪费最重要的是转变公众意识,同时一些没有足够科学依据的规定例如"保质期"应该重新考虑修订。餐饮和超市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浪费

 

 

袁士畴说,对待剩饭剩菜需要科学处理,一些主食和肉类只要采取冰箱、保鲜膜、保鲜盒等一些储存方式,避免亚硝酸盐也不会超标。

 

 

文/北京科技报记者 李鹏  编辑 陈永杰

采访专家:

李保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魏益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

郑建仙(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

袁士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田间  田间词条  餐桌  餐桌词条  粮食  粮食词条  五大  五大词条  环节  环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