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个学生的教养就这样曝在太阳下

执导过无数的学生,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就是学生对我的称呼有两类,一类总是当面称我“老师”,不带上“潘”姓,有些则要带上“潘”这个姓氏,叫我“潘老师”,而且持之以恒。

我偷偷地告诉你,这小小的差别体现出一位学生的“教养”。

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如果不是当着自己老师的面说这位老师,怕人不清楚说的谁,加上姓氏“潘老师”,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果“潘老师”和自己的“师生关系”听众心里清楚,最好称“我老师”,这让听者明白你作为学生很尊重你的老师,“潘老师”。显着这位学生非常有教养!

如果你作为学生,不管当面与否都称呼自己的老师“潘老师”,这真的很"rude"!

尽管同样缺乏家教的同志们可能觉得这没什么(没啥)。

   但这要看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就这样,这样的说辞放到中国文化语境中,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在爱丁堡大学的时候,学生则是直呼教师的名称,比如John, 比如David等等,因为我这个“Xuefeng"被发音很别扭(有意思的是,澳洲人没问题,欧洲大陆的人发不准),所以我总是纵恿学生或博士后叫我"Pan",这个发音没问题,因为欧洲文化里有一个牧野之神“Pan", 同时,这个“Pan" 也可以作为”泛”,前缀,也可以做一种煎蛋用的“平底锅”...这他们很熟,发音相当准确,当时,我的逻辑是“老潘”,这是我中国哥们儿和同事们对我的称呼,我觉得还满坦然!

当时有一位澳洲的博士生,也叫我“Pan",但发音有点带着“骗”的音(Penn),这叫我不舒服,索性他能发“Xuefeng”(秀峰)的音,听着“秀丽山峰”,感觉也不错...

回到中国,就遇到了“老师”和“潘老师”的两种叫法。我再重申一次,如果我教了你很多年,我们很熟悉了,你当面叫我“潘老师”,我就觉得你没家教!

即使我从来不会当着你的面说这个事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养  教养词条  太阳  太阳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