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又被学生耍了

 

这学期上了一门学校的公共基础课《互联网+引论》,这课程属于必修课。由于部分学院教学计划修改,该课程不仅要上《互联网+引论》,还要上《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相当于一门课要上两本不同教材的内容。第一次接手这样的课程,时间仓促,加上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就计划将24学时的理论课程上《互联网+引论》,18学时的实验课程上《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对老师是挑战,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

我是不怎么喜欢接收重修生和补修生的,因为这些学生都是高年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管理,而且容易带坏班上的学风;除此之外,这些学生更多想的是最好不要来上课,最好不要提交作业,就能够轻轻松松的拿到学分。所以每当有人找我签重修单的时候,我都是先问他们:课程会不会冲突,能否有时间保证按时上课,及时提交作业;对他们也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你重修的身份就给你“开小灶,搞特殊”。

这学期有15位学生找我签重修单,其中有8位同学,被我的要求给吓退了,剩下的7位同学说能够接受我的要求,所以我也就同意他们在我班上重修。到今天为止,课程已经上了三分之二,马上就要结课考试。突然这7个同学说要集体退课,说课程难度太大,怕期末考试考不好,影响绩点,所以要退课。虽然退课对我没什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点好处,班上人数少了,好管理。但仔细一想但总感觉自己被耍了,因为当初他们明明答应的好好地,怎么就突然变卦了?何况我也在这些学生身上投入了不少时间(给这些学生改过多次作业,每次改作业都得花费不少时间)。

抛开学生方面不说,学校不是明明规定第三周之后,教务系统就关闭了,不能选课,当然也不能退课,何以这些学生能够如此轻松就退课,不需要承担任何成本?想起去年一个同事上课迟到,被定性为教学事故,全校通报批评,暂停半年的授课资格,心中不禁一凉。原来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至于怎么执行规定,由谁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时候不执行都是由相关人员说的算。

以目前的经历,现在越来越认同“把学生当祖宗供,把老师当学生管”这句话,当然也对这句话有切身的体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又被学生耍了  学生  学生词条  又被学生耍了词条  
观点

 高校生态-老师如何面对利益

在高校的每位老师都是体制内的人。任何考核政策的出台都会有人喜有人悲。因为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高校激烈竞争的背后,折射出不同人的心态,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