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家项目——大学里老师们成长路上的独木桥

  时下,各大学对国家基金和其他国家项目迷恋的地步。主管部门对大学排名、评比、给指标都与之挂钩;大学如是对老师也同样要求,职称晋升、评先、应聘、头衔评比,甚至职位升迁都要看你有没有国家项目。这国家项目,就成了大学教师的命根子,成了老师成长路上的独木桥。尽管国家出台反“五唯”的政策,但“唯国家项目”的规定规定依然固若金汤。

    国家项目如此重要,大学老师趋之若鹜。这让原本就不宽阔的基金之路异常拥挤。为了提高命中率,有些大学从上而下,号召老师们申请,还请外面经验丰富、拿过多次国家项目的专家来向老师们传经送道。为了鼓舞老师的积极性,往往还请本校屡败屡战、最后成功申请的老师给大家讲申报经验。尽管如此,很多老师奋战5-10年才拿到国家项目!他们为了国家项目,黑发熬成了白发,生龙活虎的青年熬成了木讷虚弱的大叔或大婶。为了挤上这独木桥,洒下了多少汗水多少泪呀!  

   可稍稍冷静,我们就会想这些问题:没有国家项目就不能开展研究吗?没有国家项目,就真的没有水平吗?其它项目经费就不能开展研究吗?其它项目经费在开展研究时就不值钱、价值更低吗?我们最终是要项目,还是成果?

   蒲松龄没有中进士(没有国家薪水支持),却写出了超越无数进士的名著《聊斋志异》;爱因斯坦1905年弄出5篇震惊世界的论文,还是瑞士专利局审查员,没有任何项目和经费资助;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没有申请任何项目,却弄出了新型发泡剂技术,转让经费5.2亿,单项技术转让经费位列全国第一。而相反,多少人有国家项目,却搞不出一项像样成果。

  就我们工科而言,多数博士,花5-10年的时间,深入到工程或社会实践,扎扎实实地研究一个问题,多半都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甚至能改进一个行业的关键技术或提出有建设性的思想。这期间,也往往能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显然多数情况下比苦逼地追求一个国家项目强很多。

   所以呀,主管部门和大学的制度还是应该更加人性化。成才和出成果本是条条路儿通罗马的是事情,何必要把大家都往独木桥上赶呢?让成才的大道更宽广,不更好吗?

   为了我们科技进步更快,为了不埋没人才,为了把科研评价真正聚焦到成果本身上来,我们必须尽快破除这个顽固的“一唯”——“唯国家项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家项目  国家项目词条  独木桥  独木桥词条  路上  路上词条  老师  老师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观点

 拓荒者笔记:你该怎样学习

拓荒者笔记:你该怎样学习文 / 蓝莲花瓣上期写了《拓荒者笔记:小而为之》,只是蓝莲花瓣在本学期的教学总结,应该说作为老师的蓝莲花瓣,虽然对同学们整体还存在着挂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