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孙权接手东吴时只有十八岁,为什么东吴没乱

孙权,堪称一代少年英雄,兄长孙策死的时候,把东吴大业交付给弟弟,那个时候的孙权才只有十八岁,想想看现在我们的十八岁,那时候我们在做什么?然而孙权已经挑起大梁,昼夜不歇了。不过那时候毕竟他年纪还小,还没有成年,为什么当时的东吴就没有发生什么混乱呢?难道没有人趁着新主年小而做些什么事情吗?孙全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一个领袖,或者大英雄,最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能识人和能用人。三国时代,能够做到这两点的都能成大事,比如刘备、曹操。袁绍能聚人,但不能用人,最终失败,即便是诸葛亮,也有用马谡和李严的失误。

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出如下一番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后来的事实,无疑证明了孙策的眼光非常之准,孙权尽管不能亲自冲锋陷阵,但他在赤壁之战中用周瑜击败曹操;夺荆州,用吕蒙击败关羽;夷陵之战,起用年轻的陆逊,击败气势汹汹举国而来的刘备。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孙权用这三仗保住了父兄打下的江东基业,正是他善于用人和识人的结果。

孙权善于用人,有三大优点:

1.一是用人所长,人尽其用。

孙权曾经提出“不求备于一人”的用人原则,意思就是每个人的能力有长有短,不可能面面俱到,身为领导,就要发挥下属的长处,弥补他的短处。

比如孙权认为鲁肃尽管有二长一短,但短处(劝和刘备结盟)并不影响出谋划策的长处。孙权认为吕蒙有胆气但学问不足,于是劝吕蒙多读书,后来吕蒙学问大涨,谋略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

其他如猛将甘宁、潘璋,甘宁本身投靠黄祖,怀才不遇转投孙权,获得重用,最终成为名将。潘璋骄奢淫逸,屡屡违禁,孙权用其才而原谅他的短处,最终也是为孙权立了无数战功。

孙权15岁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功曹叫周谷,为了拍他马屁,多次做假账拿钱财供孙权娱乐花销。同样是功曹,吕范却每次都把孙权的开销一五一十的记录下,并且报告孙策,孙权自然非常生气。

孙权即位后,重用的是谁?呵呵,不谋私的吕范,那个拍马屁的周谷被打发回家了。

2.二是大胆用人,用而不疑。

在讲究门第家世的三国时代,孙权“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伍”,“识潘濬于系虏”,无一不是他大胆用人的最好体现。此外,领导用人最怕起疑心,孙权却从来不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大功,曹操和刘备都先后写信给孙权加以挑拨。

比如刘备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意思就是周瑜迟早要反,但孙权一点也不为所动,继续重用周瑜。假如周瑜不是早死的话,刘备夺取益州的理想可能根本无法实现。

再比如,关羽被杀后,刘备大举进攻东吴,有人告发诸葛瑾(诸葛亮的弟弟)私通刘备,孙权处之泰然,还把揭发信直接转给诸葛瑾,以示自己毫无疑心,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负孤,犹孤不负子瑜也。”

这就是用人的气魄!明末的崇祯皇帝,如果能学到孙权的十分之一,恐怕大明江山就不会亡。

3.三是善于用人,感情用人。

张昭、周瑜都是孙策的旧臣,孙权继位以后,以师傅之礼节待年长的张昭,以兄弟之礼而待年轻的周瑜周瑜张昭感恩在心,终身尽心辅佐孙权

赤壁之战前,周瑜对曹营说客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蒋干被说的无言以对,佩服的五体投地。

公元196年,孙权在宣城讨伐山越的时候,被敌人包围,几乎丧命,正是周泰冒死把他从阵前救出,为此浑身负伤12处。时隔18年,孙曹大战前,孙吴启用周泰为都督,阵前举行的宴会上,孙权亲自敬酒给周泰,并让周泰脱下衣服给诸将展示伤口。

猛将凌统死后,孙权尽心抚养他的两个儿子,养在皇宫中,公开称“此吾虎子也。”又请人教两人文武之学,长大后继续让他们统领父亲的部队。此外,无论什么大臣去世,孙权都必定亲自吊丧,厚待家属。

所以,孙权正是因为有以上几大优点,才能使得东吴人才济济,远远超过人才匮乏的蜀国。也正是靠着这么多文武的忠心辅佐,效力卖命,东吴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能识人,会用人,正是孙权治理东吴的最大优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东吴  东吴词条  孙权  孙权词条  接手  接手词条  只有  只有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奇闻

 柏林战争前希特勒还有多少石油?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柏林战争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柏林战争前夕的事情,话说这个柏林战争前夕这个希特勒当时有多少这个石油的存储呢?因为毕竟石油就是战争之血,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