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刑事诉讼法中新的证据如何界定?

证据是刑事诉讼活动中法院认清犯罪事实、做出公正判决的基础。刑事诉讼包括的证据有很多,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在法官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新的证据,对这些新证据进行认证是法官要做的事情。那么刑事诉讼法中新的证据如何界定?下面请看小编给出的这篇文章。

一、刑事诉讼法中新的证据如何界定?

关于刑事审判中新证据的界定,既要关注证据本身的特点,明确新证据究竟“新”在何处,又要关注新证据对审判程序的影响。有关刑事再审新证据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新证据”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形式要求,即证据的“崭新性”;二是证明要求,即证据的“显著性”。

1、“存在意义上的新证据”和“发现意义上的新证据”。从自然证据与诉讼证据的区分看,无论新证据是何时产生的,只有当其被发现从而进入诉讼程序,才能发挥其证明价值。因此,只有发现意义上的新证据才对审判有实际意义。同时,“存在意义上的新证据”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在再审程序中,是指判决生效前并不存在、判决生效后才存在的新证据

2、“新发现的新证据”和“已收集但新出示的新证据”。从举证主体对新证据的知晓程度看,当事人既可能是在特定的诉讼阶段才新发现了新证据,进而向法庭提出发现新证据的主张,也可能是早已发现并收集了相关的证据,但直到特定的诉讼阶段才将之作为新证据提交给法庭。在实行证据开示制度的国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新证据将面临不同的处理。对于新发现的新证据,基于确保司法公正的考虑,通常允许向法庭提交。但对于已收集但在审判前未向对方开示的证据,则不得向法庭提交。我国刑事诉讼法未确立证据开示制度,故上述两类新证据都可以向法庭提交。《解释》第376条也规定,原裁判生效前已收集,但未经质证的证据,属于再审中的新证据

3、关于“新出现的新证据”和“改变原证据的新证据”。从证据形式上看,有的证据属于新出现的证据,例如新发现一名证人,进而由该证人提供证言,这当然属于新证据。有的证据并非新出现的证据,例如对于原有鉴定事项作出的新的鉴定意见,足以动摇原有鉴定意见,一般认为,此类证据也具有崭新性,应属于新证据

二、刑事诉讼法中新的证据包括哪些分类?

基于新证据所证明的内容和证明价值等标准,可以初步将之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证明价值的不同,可以将新证据分为有独立证明价值的新证据和起补充(或者佐证)作用的新证据

2、根据证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新证据分为影响定罪的新证据和影响量刑的新证据

3、根据证明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新证据分为有利于被告人的新证据和不利于被告人的新证据

综上所述,由于证据是法官审理刑事案件的基石,因此一点都不能马虎。针对刑事诉讼法中新的证据,法官要从形式和实质上进行分析,既要确保证据在形式上面有崭新性,又要保证证据的效力非常显著。当新证据出现后,法官要对其作出认定,去伪存真,属于客观证据的,依法采纳。

延伸阅读:

刑事证据的三性是怎样的

间接证据有哪些表现形式

什么叫诉前证据保全,需要哪些条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新  中新词条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词条  界定  界定词条  证据  证据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中的侦查终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作出规定。第十节 侦查终结第一百五十四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