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侵犯离职员工名誉权如何处理?

一、侵犯离职员工名誉权如何处理?

侵犯离职员工名誉权可以直接向公司提出抗议,要求对方立即的停止这样一种的侵权行为,并且向对方表示自己保留诉讼权利。侵害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如果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另外,侵害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如造成他人精神严重抑郁等),还可能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因此,除了我国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很重视这项权利的保护之外,民法通则第101条在确认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的同时,又以禁止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二、司法解释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也就是说,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民法院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同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在当代社会,可能有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闹的不愉快,所以就导致一些具体的纠纷的发生,甚至是用人单位采取一些侮辱诽谤的手段导致对方的名誉受损,辞职的话可以口头的形式要求对方立即停止这种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并且消除影响。

延伸阅读:

公司能否提起名誉权诉讼?

侵犯名誉权精神赔偿标准是什么

侵害名誉权赔偿多少钱,侵犯名誉权怎么赔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侵犯离职员工名誉权如何处理?  名誉权  名誉权词条  离职  离职词条  何处  何处词条  侵犯  侵犯词条  员工  员工词条  
名誉毁谤

 微博转发超过多少造谣可以告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