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战争游戏》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战争游戏》

  1983 彩色片 110分钟

  美国戈登堡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约翰·巴德汉 编剧:劳伦斯·拉斯克 沃尔特·帕克 摄影:威廉·弗拉克 主要演员:马修·布洛德里克(饰戴维) 达勃尼·柯勒曼(饰麦基璀) 艾莉·希迪(饰珍妮) 约翰·伍德(饰法肯)

  【剧情简介】

  美国军方为测试和平环境中军人对突发战争的戒备状况,事先未通报而突然下令各战略导弹发射井中的值班军人执行发射程序,结果多达20%的军人不相信真会爆发战争而拒绝执行命令。此事引起美国高层重视,白宫特派卡博和沃森到北美空防司令部的战争行动中心了解此事。中心负责人伯灵杰将军表明正在对这次心理测试进行全面评估,技术总监麦基璀博士力陈用人执行战争命令的弊端:如苏联发动核突袭,从报警到挨炸只有很短时间,人或者来不及反应、或者不相信,应当用电脑代替人执行命令。他带领卡博等人来到名为WOPR (战争行动计划反应)的巨型电脑前,说它时刻都在思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情况:“我们不断输入苏军的最新行动情报,它不断玩不同可能性的战争游戏,以寻找最佳方案改进我们的空防。”卡博表示将向总统转达这一意见。不久,美军开始用电脑指挥系统全面改装发射井,实现无人值守。

  西雅图中学高年级学生戴维是个电脑游戏迷。这天他匆匆离开游戏机,悄悄溜进教室。戴维和女生珍妮生物均不及格,他揶揄老师,结果被轰出教室,在校长室等待谈话时他偷偷记下了学校电脑网的当天密码。放学后珍妮骑摩托顺路带戴维回家,她说戴维生物不及格,暑假得补考,戴维神秘地要她去他家看看。戴维的卧室凌乱地堆放着台电脑及其外围设备,他熟练地用电话接通学校电脑网,输入刚偷来的密码,将自动的生物成绩从F改成A,对珍妮的成绩也如法炮制。胆小的珍妮要他改回来。等她一走,戴维又给她改成A。戴维从报上看到加州阳光谷Protovision电脑游戏公司的广告,他忙通过电话,用电脑程序查该公司的密码,闯入公司网玩其游戏。进而他又企图查明阳光谷所有的电话号码,想多闯入几家公司玩游戏。珍妮又找他帮忙改成绩,戴维告诉她早已改成A了。这时电脑突然接通泛美航空公司的网络,两人玩游戏似的订了两张去巴黎的机票。随后电脑又接通一个地址,他键人“游戏”一词,电脑打出“战争游戏……模拟实际战争设计……战争游戏目录:法肯迷宫、扑克、象棋……空战、沙漠战……战略运用:细菌战、化学战、全球热核大战”。戴维对此迷惑不解,拉着珍妮去请教电脑专家詹姆斯。后者判断这是军方资料,游戏是教授基本战术的。要想突破其保安系统,只能走后门绕过它。他还说首先应找出程序设计师的资料,可从目录中第一个游戏法肯迷宫开始。戴维跑遍图书馆,从一本书中查到“法肯迷宫”意在教机器思想。他又查卡片,得知史蒂芬·法肯博士在国防部工作,1973年6月去世。戴维反复输人各种密码,始终进不了系统。珍妮来找他,他告诉她法肯设计的游戏会自我学习,自动修正错误。还说法肯已去世,死时41岁,其妻儿死于车祸,儿子叫约书亚……戴维眼睛一亮,急忙键入“约书亚”三字,电脑上终于显出了“欢迎你,法肯博士”的字句,与电脑连通的喇叭还发出了相应的合成声。约书亚想和博士玩游戏,戴维键入“全球热核大战”,电脑上出现美苏两国地图。戴维选择自己为进攻方苏联,并把首次打击目标定为拉斯维加斯和西雅图。

  “战争行动中心”巨屏上突然出现导弹进攻警报:“红鸟”已越过北极、正飞向美国西部的18个目标,预计11分钟内击中目标。大厅内一片忙乱,伯灵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命令战略空军司令部将轰炸机升空……戴维家里两人看着屏幕上双方导弹和飞机的运动轨迹兴奋异常……伯灵杰请示总统:“我该动用潜艇吗?”戴维的父亲忽然在楼下叫他去扔垃圾袋,戴维只好关机下楼……大厅巨屏上信号突然消失,伯灵杰忙报告总统。这时雷达站也报来收到导弹来袭信号,伯灵杰急下令空军暂停行动。一文职科学家冲入大厅连喊:“停止!这只是模拟战争……有人接通了电脑网并输入进攻的资料。”伯灵杰下令将警报由3级改为4级并查清原因。

  母亲正夸戴维这学期所有课目均及格,电视播报“五角大楼刚发生一起核战误报事故: 电脑错误地发出苏联核进攻警报,引起一场虚惊,现故障已修复。” 戴维顿时紧张起来,急忙销毁有关资料。电脑中出现了约书亚的话语:“昨天的游戏给搅乱了……基本目标尚未达到。时间已用31小时12分50秒,还有52小时17分10秒。”戴维忙问什么基本目标,约书亚却说:“是你给我编排的程序呀! 在游戏中取胜。”戴维慌乱地掐断了电话线。

  戴维被捕了,他被带到战争行动中心。中心领导层正和白宫代表讨论此事:“我们在阳光谷有一民用电话线,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机会能闯进来,但却叫一个中学生撞着了,他靠一个编程时遗留的密码闯入战争游戏系统。那小子说他是想找间游戏公司……” 麦基璀不相信一个中学生能自己闯入这尖端绝密系统,他认定戴维有幕后主使,很可能是苏联间谍,决定亲自与戴维谈谈。他问戴维和谁一起去巴黎,因为他订了两张机票。这时有电话叫走麦基璀,他走进大厅,被告知核弹发射密码遭人截获,他决定立即修改密码。戴维一人在办公室,他打开电脑,接通约书亚,问其是否还在玩那游戏。约书亚说28小时内它便可使系统达到一级警戒状态并发射导弹,届时将有69%的房屋被毁,7千2百万人被杀。戴维问这是游戏还是真的,约书亚却反问: “有什么区别……在西雅图找不到你,在你的保密地址也无消息。”“什么保密地址?”“国防部退休档案显示你最近邮址为罗伯特·修姆(又名史蒂芬·法肯),俄勒冈州,鹅岛,托西达路5号。”

  几个保安进来将戴维带到另一办公室关入,尽管戴维高喊约书亚即将发动一场战争,快与法肯联系,但无人理他。戴维巧妙地逃出办公室,混入一队参观游客离开了作战中心。中心大厅巨屏上显示有苏核潜艇向美国进发,而热线电话中苏方矢口否认军事异动,反责怪美方制造事端。这时WOPR上显示游戏时间还剩18小时27分01秒。戴维打公用电话查不到法肯,便找珍妮借钱买机票,要她立即来科罗拉多州。在去俄勒冈的路上戴维告诉珍妮约书亚仍在玩那游戏,只有法肯才能制止它。法肯并未如传略所述死去,而是住在鹅岛。两人终于找到法肯然而他不想制止即将爆发的大战,反而认为这正应验了圣经的警告。人类像恐龙一样灭绝,但大自然会从头再造一个新世界。原来法肯在设计“战争游戏”时与军方发生严重分歧。他说井格游戏常打和,难分胜负。核战也是这样,双方都会付出惨重代价,最终将没有胜方负方。而军方则不惜付出巨大牺牲也要追逐胜利。恰好这时他妻儿死于车祸、心灰意冷的法肯终于挂冠而去,军方为保密而对外宣传法肯已去世。珍妮责怪法肯说,如约书亚还活着他就不会这么无动于衷。法肯却说人类早已设计好自己的毁灭,不是一个电话可以制止的。戴维和珍妮在黑夜中准备离岛而去,法肯终于回心转意,驾直升机接他们赶往战争行动中心。

  WOPR显示48艘苏核潜艇逼近美国,10万苏军集结东德……不久,巨屏上又出现更惊人的图示:大批苏联导弹飞向美国。卫星侦察发现300枚洲际导弹已发射,麦基璀也表示设备运行正常,不是演习。伯灵杰下令进入一级警备,轰炸机和潜艇紧急出动。美总统热线询问苏总理。苏方坚决否认。战略中心的报告认定这是苏军的全面进攻,建议实施报复性反击,美军的战略核武器全面进入发射状态。法肯带着两个学生刚好在钢门封闭前奔入指挥中心,他大喊:“屏幕上显示的都是电脑引发的幻象,不是真的。叫总统别妄动!”还有1分半导弹即将击中目标。在法肯要求下,伯灵杰打电话给总统请求暂缓还击。同时打电话与几个将最先受到攻击的导弹基地联络,要求他们实时报告情况。“4、3、2、1.击中目标!”屏幕上火光一片。“这是水晶宫,你们还在吗?”“是,长官。我们一切正常。”大厅里一片欢呼。伯灵杰下令解除核弹发射状态,然而WOPR却拒绝接受指令。技术人员的一切努力均失败,即使切断电源也无效,因WOPR认定这是遭到攻击,会自动反击。它自行搜索着发射密码,10个字符正逐个被找到。法肯键入密码也遭拒绝,因程序已被改动。眼看一场核战不可避免,珍妮责怪戴维不该玩这游戏,戴维猛然醒悟,要求与约书亚对玩游戏。在法肯的支持下他先后键人“象棋”、“扑克”均无效,当键入“全球热核大战”时电脑回答:“游戏操作正常进行。”法肯提议玩井格游戏,戴维让电脑自动玩这游戏,它依循游戏规则飞快地学习着玩法。十位密码均被找到,大厅里忽然一片漆黑,巨屏上显示导弹发射的轨迹和解释性文字:“美国先开战。首次打击:无胜者。苏联先开战,首次打击:无胜者。北约参战:无胜者。逐步升级……印巴战争:无胜者。台海战争:无胜者……”战事正酣之际突然一片静寂,稍后响起了约书亚的话语:“欢迎你,法肯博士……奇怪的游戏,惟一的胜着是根本不要去玩。玩盘象棋怎样?”大厅里灯火复明,人们如释重负,战备警报又恢复到代表和平的5级。

  【鉴赏】

  本片是1983年轰动美国的卖座片之一。影片虽未脱商业性的科幻惊险片模式,但它却在娱乐之余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严肃问题。影片是以当代最热门的电脑高科技战争指挥系统为背景展开情节的,这一方面为影片提供了最大的卖点,另一方面也触及了当代世界政治的热点问题,态度鲜明地阐示了编导对核战争、对高科技武器与人的关系诸问题的看法。影片在这方面塑造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影片一开始,在发射井中正常值勤的军人突然接到发射导弹的命令。在两人同时转动钥匙的瞬间,军官想到将有2千万人死于非命,不禁住手了。而士兵却拿枪命令他上司执行命令。这两位军人截然相反的态度清晰地表明即便在军队中,人们对破坏力极大的现代核战争也有不同看法。这种“思想混乱”有碍美国军事战略的实施,美军的指导思想是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赢得一场核战争。为剔除这种“人性的弱点”,军方最终采纳了麦基璀的建议:全面用执行命令不走样的电脑取代人操控核弹。这一细节一方面为剧情后来的发展作了铺垫,另一方面也形象地展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潮。麦基璀的主张无论在美国科技界、军界还是政界都具有普遍意义。他这个电脑拜物教的崇奉者笃信电脑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将其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卡博纠正他的“电脑下令”说法应为“总统下令”时,他马上反击说:“总统也得听从电脑的判断……(核弹预警时间短)总统没时间作决定。”麦基璀这一艺术形象直到今天仍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尽管人类已进入21世纪,苏联已不复存在,只剩美国一个超级大国,核战阴云已消退,然而美国的决策层却罔顾世界人民的和平意愿,拒签核禁试条约,违反美苏协议,凭借其世界领先的电脑技术大力研发战略防御导弹系统,妄图主宰世界。本片编导对美国社会中的这股浊流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批判: 你们不是鼓吹“电脑万能”吗?那就让这万能的电脑无中生有,给你造出一场核战来教训教训你。编导的创作手法也极具创意:先将其引向极端,到危机爆发的临界点再将其否定。编导开宗明义就直说WOPR玩的是战争游戏,且危机的引发也缘于戴维的游戏。结果戴维的游戏冲动引发WOPR中的软件“约书亚”接管了WOPR的最高权限。约书亚按军方意图被设计成必须在战争中取胜,且具有人工智能,因此它一旦被激活便隐蔽地、不计代价地去夺取最后胜利。而迷信电脑的麦基璀自以为能完全操控电脑,当发现戴维闯入后对系统进行了修改,便不加怀疑地信赖它。他们从冷战思维出发,认为这是苏联的阴谋而不是游戏,甚至戴维也被他们视为苏联间谍。美国决策阶层这种愚蠢的偏执至今仍还在可悲地延续着,所谓李文和为中国盗窃核机密的间谍案就是在新形势下这种闹剧的再现。于是他们像小丑般地被电脑游戏操控着,向战争边缘滑去。法肯和戴维的及时赶到使他们半信半疑地停止了主动反击,当事实证明这确是一场游戏后,编导用一个跌宕把剧情推向全剧的最高潮:只会夺取胜利的约书亚将破解密码,自行发射核弹。由于麦基璀们完全把操控权交给了电脑,短时内他们来不及制止约书亚的行动,在危机面前完全束手无策(由于程序已被他们部分修改,法肯也无法控制约书亚)。反倒是被他们视为敌人的小毛孩戴维急智应对,决定用新游戏替换约书亚的旧游戏。在法肯的提示下,他输入井格游戏,并键人命令让约书亚自我学习其游戏规则。约书亚将井格游戏与核战游戏结合起来,分析出作战双方都损失惨重,无最后胜者。这种零和结局也使它虽然查出了核弹的发射密码,但却放弃了实际发射,即将毁灭世界的危机终于化解。在这一过程中,迷信电脑的美国决策者们愚蠢丑陋的嘴脸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影片中与麦基璀相对应的是另一典型人物法肯。法肯作为一个电脑奇才最初领导了约书亚的研制工作,但当他意识到核战争的巨大破坏力后便与军方产生龃龉而最终隐退,并且走向了宿命论的另一极端,消极地从基督教的末世说和恐龙灭绝的再进化论中寻求安慰。法肯的这种思想在整个西方很有代表性。

  与以上两种思潮相对立的是积极反核战派。他们坚信人类的理智终将取得胜利,只要人们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在核战毁灭人类之前制止核战。本片编导就持这种看法,他们塑造的主人公戴维(以及珍妮)就是这一思潮的典型代表。戴维这位与电脑时代共生的新生代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面对核战危机,他冷静而机敏地寻找解救办法。他说服了消极派的法肯,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最后当“电脑万能”论者麦基璀面对失控的约书亚束手无策时,他力挽狂澜,思路清晰地化解了危机。编导以此表明了自己对人类未来的乐观态度。

  本片的另一特点是早在1983年,影片就颇有预见性地展示了电脑时代特有的一些现象。当时个人电脑刚刚诞生,网络也处于原始状态,而编导就令人叹服地塑造了戴维这一黑客形象,并且详细演示了他如何利用后门程序闯入军方绝密电脑系统。黑客(Hacker)为网络非法闯入者的音译,本身无所谓褒贬。他们闯入的原因和动机也各不相同,本片中戴维的动机就纯粹为了游戏。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后,中国黑客(有人称“红客”)攻击美国政府因特网站的行为也颇有侠客风骨。戴维身上就具有不少黑客的特征。他痴迷电脑,才思敏捷,富于好奇心,有时也喜欢搞些恶作剧,性格有些另类。他为玩电脑游戏经常逃学,功课不佳。他利用电脑肆意为自己和朋友修改考试成绩。他没钱而要打公共电话,便捡一金属片,短路电话收费系统。他为了逃出禁闭室便巧妙地用一个录音机破解了门锁密码……他干这些正派人不屑的违法事毫无愧意。然而在将人类从核战威胁中解救出来等重大问题上他却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正是他促成了法肯的思想转化,使得局面大变。最后又是他运用黑客手法制止了核弹的发射。他身上兼具朝气、才气、正气,同时也混杂着一丝邪气(或曰淘气),这就是黑客中的一类:好的那类。

  本片所描述的黑客闯入高度机密的军事指挥系统的行为并非一种艺术夸张,而是信息时代必然会发生的社会现象。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每年都有大量这方面的实例报道,而且多为像戴维这样的青少年所为。甚至我们可以说人类未来面临的战争威胁可能将不是核战,而是信息战。信息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黑客对敌方网络的攻击,这将是信息社会一个有待探讨的新问题。本片编导能在1983年就发掘出这一黑客题材并加以演绎,这的确是富有预见性的。

  本片另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是编导巧妙地提出了战争与游戏的异同问题。影片一开始,麦基璀就把WOPR对全球军事战略态势的分析称作玩战争游戏。法肯在设计战争指挥系统时也大量引入了各种游戏,训练电脑将这些游戏规则转化成战略指导思想。这是点明两者相通的地方。另一方面,编导又通过影片剧情指出,将两者混淆是多么危险。实际上,战争(包括演习)和游戏都是高度对抗性的,都是以夺取胜利为目的的,它们都需要运用相当的技巧与谋略方能赢得最后胜利。这是它们的共性。在这方面将两者融合(战争中采纳一定的游戏规则及指导思想,或游戏采用战争这种极具刺激性的形式)是优势互补,在各自领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电脑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长于算计和交互性。因此用电脑演示战争、玩游戏正是其长处所在,所能取得的效果是任何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然而另一方面,战争和游戏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战争是现实性的,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毁灭性,一旦实施其灾难影响是长久的。而游戏是虚拟性的,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娱乐性,游戏后除了身心娱悦,没有任何损失。而电脑图像是虚拟性的,电脑计算却可用于操控实物,通过电脑可把虚拟变为现实(如影片中约书亚要把战争演示付诸实施,实际发射导弹)。同时,电脑软件又是人设计的,程序设计出现某些偏差,电脑就会制造巨大的麻烦。如本片中的约书亚只知夺取胜利而缺乏对战争灾害的人文感受。幸好电脑具备自我学习功能,编导才能据此在影片高潮时把即将爆发的真实战争又变回成游戏。影片就这样在实战与游戏间变来变去:真假真假,真真假假,不仅剧中人难分真假,就是观众也不时掉进剧情陷阱中,待真相大白后仔细一回味才恍然大悟。

  总之本片是部非常有电脑时代特色的娱乐片,而娱乐之余又不忘关照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编导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处理使影片具有极大的观赏性。本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在近20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能不让我们为编导深邃的洞察力而折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剧情  剧情词条  战争  战争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