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心理学解读:婚姻的七年之痒

假设,两个幸运儿一见钟情,完美的爱情发生了。他们彼此迷恋的甜蜜会持续多久?或许,7年是一个极限。那些非常有感觉的爱情与婚姻,只怕势必会遭遇七年之痒。

近一段时间,不断听到关于七年之痒的故事。结婚7年了,今年离婚;恋爱7年了,今年分手。也想起了以前几个朋友的事,一样是在结婚第7年陷入严重危机。

看来,七年之痒这个词是相当有道理的。只是,为什么是第7年,它有什么特殊含义?

一天,无意中思考这个问题时,脑子里突然跳出一句话:第一次童年,是6年;第二次童年,还是6年。

这句话一跳出来,我就知道,这是我的大脑暂时为七年之痒找的答案。

七年之痒意味着成熟

第一次童年,是0~6岁。心理学理论认为,6岁孩子的人格结构和智力机构基本定型。

第二次童年,是恋爱,是婚姻。七年之痒如此普遍,意味着第二次童年可能也是6年。

第一次童年,是命运,我们没有选择权,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和亲人,我们不能主动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第二次童年,我们有了相当的主动权,我们选择恋人,我们选择结婚,我们选择分手……

第一次童年,我们希望自主,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父母。童年越痛苦,改造意愿就越强,但不幸的是,这些改造愿望很少被实现。

第二次童年,我们再现第一次童年实现过的美好,于是恋爱中的人常觉得两人像是“两个快乐的孩子”。同时,也会再现童年童年童年未被实现的憧憬与愿望。童年越有问题的,这时就越渴望改造恋人。假若改造成功了,那仿佛也意味着以前的命运也被改变了。

第一次童年,当我们“成熟”时,即人格基本定型时,是6岁。做父母的多有体会,6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有很大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或许是,6岁的孩子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改造父母的愿望,他们学会了接受事实,接受“父母就是这个样子”的事实。不过,改造梦想并未消失,只是深深地压抑到潜意识深处而已。

第二次童年,第6年时极可能会重现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前6年,我们潜意识深处的渴望——改造父母、纠正童年的错误——又被唤醒,我们把这个愿望投射在恋人身上,像6岁前渴望改造父母一样而渴望改造他们,但到了第6年,我们再次发现,这是行不通的,我们得再次放弃这个改造梦。

这时,一定会有巨大的失望,我们的意志再次被命运嘲弄,你这时常常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最亲密的人根本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他(她)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他(她)的确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你其实是将你的想像强加在他(她)的头上,当你看到他(她)时,你看见的不是对方的真实存在,而是你加诸在他(她)身上的幻想。他(她)的确是另外一个人,而这恰恰是他(她)的真实存在。

由此,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假若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真实存在,并愿意接受彼此的真实存在,那么,一个新的、真实的关系就会得以建立,这个关系看起来不如前6年的关系那么动人,但它更稳固、更牢靠、更有弹性也更轻松自如。

假若这个关系发展下去,它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迷人。

我们常说,相恋容易相处难。相恋时,其实我们没有和对方的真实存在打交道,我们是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与自己的幻想打交道,这自然比较容易。相处时,我们就要看到彼此的真实存在,从而能适当地放下自己,与那个和自己一样拥有独立意志的人打交道,这的确更难。

执着于幻象,故意不看清事实

七年之痒,意味着婚恋的第7年会出现严重问题,譬如第三者、分手或离婚等一些标志性事件。不过,从感觉上而言,或许第6年更重要,我所了解的一些婚恋故事,都是在第6年出现了幻觉的破灭感。

一个叫“月凉”的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的一个留言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

在留言中,她写道:“算一下,我今年正好结婚第7年,从去年发现自己的幻觉破灭了。别想着靠任何人,只能靠自己。”

幻觉破灭了,那么,她的幻觉是什么?

我一个朋友的说法可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她前不久与男友分手,两人正是相爱了7年。和“月凉”一样,她也是在去年有了一些破灭感,并预感他们的恋爱即将结束。

她的一个重要的破灭感是,她终于发现,男友是一个花心的男人。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其实,相恋的第一年,她曾离开广州一段时间,没想到她刚离开广州不到一个月,就听说男友和另一个女孩走到了一起。

显然,从事实上看,她的男友一开始就是花心的。然而,从感觉上看,她却一直到恋爱的第6年才“发现”这个事实,并尊重这个事实,接受了男友是个花心男人的真相。

任何自发的心理或行为都有道理,那么,她的这种感觉与事实的严重脱节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案很简单,她是将自己现实父亲的形象投射到了这个男孩身上。

她对这个男孩一见钟情,后来她发现,这个男友许多方面像她父亲。但他毕竟不是父亲,并且还有一些关键性的差异,其中一个差异就是,她父亲对母亲非常忠诚。

她爱这个男孩。这种爱,势必会有这样的情形——把自己理想男人的形象投射到他头上,而她的理想男人的原型势必源自父亲,并且其中一个关键内容是对爱忠诚。

于是,当她看到这个男孩时,其实常常看到的不是他,而是她投射到他身上的幻象,而这个幻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忠诚。

因此,尽管这个男孩一开始就显得很不忠诚,并且以后也有一些信息显示他很花心,但她将这些不符合她的理想男人原型的信息都给过滤掉了,没有让它们进入她的意识。不过,她其实很在乎这些信息,她试图通过一些方式努力改造男友,这些方式的原则就是“对他好”,就像她的妈妈对她爸爸那样的好。

然而,这些改造努力几乎都会失败,一个花心的男子,很少会因为女友“对他好”而放弃花心的努力。她男友也不例外,他也有自己的逻辑——“我只把你当老婆,其他的女子都是玩玩而已”。他用这套自欺欺人的逻辑解决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于是可以一边很爱女友,一边可以非常花心。

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到了最后,她就不得不去直面这个事实。只是,直面事实的时间选在了第6年。

我这位朋友,她并非是简单地重复童年的苦难。毕竟,她的父亲不是花花公子,相反很忠诚,而她在家中也是最受宠的,爸爸妈妈都爱她胜于爱彼此。她也有过一些改造梦想,但都与忠诚无关。她花6年时间才接受男友花心的事实,可能反映的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和第一个童年一样,在恋爱的第二个童年,也是在第6年的时候才开始成熟,才能做到放弃自欺欺人,放弃幻想,直面并接受一些真相。

幻灭感产生之后,会有更多真爱

不是所有的婚恋都会经历七年之痒,有很多婚恋,还没到第6年或第7年就严重地痒了,甚至几天几个月就结束了。

然而,即便这些短命的婚恋,也常常可以发现是对童年的又一次重复。

文/武志红

作者简介:

周瑞玲

心理学研究生

已帮助过

4.9万人

入驻年限

9.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学解读:婚姻的七年之痒  心理学  心理学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婚姻  婚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