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北宋寇准:大起大落只因太任性

 

寇准

  宋真宗即位后,寇准被一步步起用为相。他力主对辽用兵,促成“澶渊之盟”,为北宋赢得了上百年的和平。他有治国安邦之才,却不能慧眼识人,一意提拔心胸狭隘的丁谓,最终被这个人残害。公元1023年,63岁的寇准病死于雷州(今广东海康),后葬回西京洛阳。

  寇准墓,在今巩义市芝田镇寇湾村东岭上,南与包公墓相望,可惜在上个世纪“农业学大寨”运动时被炸毁。今年春,偃师等地的寇姓后人集资,在原址上重修了寇准墓。

  功成澶渊 却遭嫉恨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病死,太子赵恒即位,就是宋真宗

  真宗能登上皇帝宝座,两个人功不可没:一是寇准,二是吕端。当年太宗议立太子,就是听了寇准的意见。到皇权交接的时候,皇后李氏和大宦官李继恩等人从中作梗,想废掉太子,另立新君。这时寇准已被贬到邓州,不在朝中,关键时刻,宰相吕端站了出来,严肃声明:“当年太宗立太子,就是为了今日,怎能改换他人?”遂将太子请出,率百官跪拜,高呼万岁。

  这个吕端,向来以“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著称。他大智若愚,性格沉稳,与锋芒毕露的寇准截然相反。两人共事时,吕端从大局出发,不愿引起争执,凡事都让着寇准

  真宗即位后,很想把寇准召回朝中为相,但“患其刚直难独任”,一犹豫就是好几年。直到公元1004年,宰相李沆(音hàng)病逝,他才下决心让寇准回来接任。

  当时,北方的辽国大举南侵,兵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弄得朝中人心惶惶。王钦若等人是主降派,力劝真宗弃城而走,到南方避祸,真宗没了主张,又向寇准问计。寇准是主战派,他告诉真宗:“敌兵远道而来,必然禁不住折腾,只要陛下御驾亲征,对方就会不战自溃;若弃城而逃,敌军深入,这天下可就不是您的了!”寇准这番话打动了真宗,他当即决定到澶州督战。皇帝一来,宋军士气大振,加上寇准指挥若定,辽军很快大败,主动要求和谈。

  真宗本不是铁血皇帝,他不擅长也不喜欢打仗,总觉得这次澶州之役能胜是侥幸。因此,对方提出“化干戈为玉帛”,正中他的下怀,于是双方盟誓:宋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双方结成兄弟之国,各守原来疆界,互不侵犯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宋朝以较小的代价,换来了与辽国之间百余年的和平,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结果。当时如果不是寇准一力主战,真宗的天下恐怕就真坐不稳了。

  寇准立下了平生最大的功业,威望大增,权倾朝野,同时也遭到了小人的嫉恨。公元1006年的一天,王钦若问真宗:“您敬重寇准,是因他对社稷有功吗?”真宗点头道:“难道不是吗?”王钦若道:“他何功之有?‘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本是可耻之事。再说,寇准当时是拿您的性命做赌注,您想想,万一仗打败了,您还有命吗?”真宗听了谗言,再想想平时寇准居功自傲的样子,也有些反感,遂罢其宰相之职,将其贬到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

  对寇准来说,这已是他第三次大起大落了。

 进献“天书”再掌朝纲

  国家太平无事,真宗也想不起来寇准,这一次,他在地方上呆了8年之久。直到公元1014年,他在朝中的对手王钦若因罪被免官,宰相王旦才趁机推荐他任枢密使、同平章事,位同宰相,主管军事。

  这一年,寇准已经54岁,在为人处世上仍没什么长进,甚至更加任性了。第四次进入权力中枢后,他又与真宗的宠臣林特水火不容,影响了河北地区的税收;宰相王旦竭力举荐他,常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好话,他却“良相未能善待”,常揭王旦的短,给人家使绊子。真宗实在看不过去了,觉得“准年高,屡更事”,脾气还不如以往,遂在10个月后,再次把寇准贬到河南府(今洛阳),兼两京留守。

  这是寇准第四次被贬。如果就此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漩涡,他的人生还不算太坏。可惜,一切还远没有结束。

  公元1017年,王旦病逝,由寇准的政敌王钦若接任宰相。50岁的真宗开始往昏庸的路子上走,内侍周怀政等人揣摩皇帝心思,决定伪造“天书”,协助真宗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

  于是,公元1019年三月,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南的乾佑山上,惊现一部“天书”,此时,寇准已被调到这里任永兴军长官。王钦若对真宗说:“‘天书’出现在寇准的地盘上,大家都知道他最反对这些,如今只要他能进献‘天书’,大家就都相信了。”真宗一听有道理,就让周怀政把这个意思传达给寇准寇准的女婿王曙与周怀政关系密切,此时也极力劝寇准顺从皇帝的意愿。

  不知寇准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反正到最后,他以地方长官的身份进献了“天书”。真宗大喜过望,很快召他回京,六月王钦若被免职,寇准便再次当了宰相,兼任吏部尚书(吏部也称天官,因此戏曲中称其为“寇天官”),这是他第五次复出。

  当时朝中形势复杂,人们对寇准的前途并不看好,入京之前,就有人告诉他:“现在朝中是非太多,您称病别进京,还当地方官,才是上策。如果要进京,见皇帝后主动承认所奏‘天书’为假,还可保全您一生正直之名;再入中书为宰相,是最下策。”可是忠言逆耳,寇准听了很不高兴,还是义无反顾地回了京师开封。

 识人不明 悲剧收场

  这次拜相后,寇准仍是一意孤行。王钦若倒台后,他又给自己树了一个强敌丁谓,并最终栽到了这个人的手上。

  丁谓是苏州人,办事效率无人能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受寇准赏识。早在李沆当宰相时,寇准就举荐过丁谓,李沆警告他:“此人虽有才华,却狡诈无德,不可重用,你要提防他。”

  可是,寇准哪能听进别人的话?现在他当宰相,便提携丁谓任中书省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丁谓也对寇准曲意逢迎,十分感激。一次,中书省聚餐,寇准喝得高兴,胡须上沾了汤汁。丁谓一见,忙毕恭毕敬地过来用衣袖替他擦拭。寇准却毫不领情,信口讥讽:“你身为国家重臣,难道是为上司擦胡须吗?”“溜须”一词便由此而来。当着众同僚的面,丁谓羞愤难当,不由怀恨在心,发誓要报复寇准。只因逞一时口舌之快,寇准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公元1020年,53岁的真宗患了中风,太子年幼,朝政悉决于刘皇后。真宗与内侍周怀政及寇准商议,想由太子监国,寇准便找人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自己却又在一次酒后将消息泄露了出去。寇准得罪过刘皇后,现在刘皇后终于抓住了把柄,遂要挟真宗免了寇准的职务,改封莱国公,由丁谓继任宰相。

  周怀政大惧,决定杀掉丁谓,让真宗传位太子,重新以寇准为相。可还未行动,他就被丁谓等人杀死,并不知情的寇准也受到牵连,从相州(今河南安阳)一路被贬到安州(今湖北安陆)、道州(今湖南道县)。公元1022年,55岁的真宗病危,问怎么这么久不见寇准,大家怕丁谓报复,没人敢说出实情。

  真宗病逝后,丁谓再贬寇准为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参军,寇准就这样落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他的女婿王曙及一批追随他的官员也被流放甚至处死。

  次年九月,身在雷州的寇准病重,他派人从洛阳家中取来了当年太宗赐的通天犀御带,沐浴穿戴后北面再拜,“就榻而卒”,时年63岁。此时,新即位的仁宗皇帝正要调他到离京较近的衡阳任职……

  寇准死后,归葬西京洛阳,仁宗赐谥号“忠愍(音mǐn)”,下旨将他葬在今巩义市芝田镇寇湾村口沿河的大道旁,经过这里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清乾隆年间,寇准墓被迁到寇湾村东岭上,南与包公墓相望,在上个世纪“农业学大寨”运动时被炸毁。

  10月初,我第一次到寇湾村寻访寇准墓,却无功而返。问了几位当地人,都说不清寇准墓的位置。前几天,我与洛阳广播电视总台退休主任编辑寇武兴先生联系后,再次来到这里,终于在与寇湾村相邻的东黑石关村一片棉田里找到了寇准墓。“这是偃师市城关镇窑头村、杏园村等地的寇氏后人新修的。”75岁的寇先生说,“寇准是我们的祖先,每年农历2月16日,我们都要去给他上坟。经过多年筹划,今年春天,大家集资在最初的墓址上重修了寇准墓,碑文还是我写的。”

  如此,寇准大起大落的一生,总算显得圆满了些

精彩文章:白起 天下奇闻趣事 中国未解之谜 车祸图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宋寇准:大起大落只因太任性  寇准  寇准词条  大起大落  大起大落词条  北宋  北宋词条  任性  任性词条  
野史

 战斗力令人胆颤的古代军队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诞生了无数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他们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一个强悍的时代或英雄的时代,军队的气质往往代表着民族的气质,秦汉质朴厚重,勇于进取,唐朝...(展开)

野史

 刘禅装憨卖傻只为保己命救蜀国

 本文摘自《老子英雄儿好汉?》,张志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  引子  历史往往是这样:一个个人魅力太强、太完美的君主,给他的后代带来的压力,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