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唐太宗偷《兰亭序》的详细作案过程

  一生勤政爱民的李世民也干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其中,他通过欺骗的手段搞来《兰亭序》一事极其不厚道,堪称人生中的一大污点。关于这件事,大画家阎立本还专门做了一幅《萧翼取兰亭图》,现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兰亭序》,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的即兴之作,说来也巧,这年他正好三十三岁。《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无论是文笔还是书法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是一件集艺术性和视觉性于一体的精品,无怪乎后人评价为“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据说老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也是相当相当的满意,曾经反复重写了好几遍,但总是达不到自己第一次的水平。对此,他本人也不无感叹地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出家做了和尚,临死前将《兰亭序》传给自己的弟子辩才辩才和尚他把《兰亭序》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为了长久地占有,就在卧室房梁上凿了一个洞,藏入其中。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独自欣赏一番。

  

  唐太宗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尤其崇拜王羲之。当玄奘取经回国后,他特意造了一座大雁塔,想用王羲之的字体刻在塔上,于是想尽各种办法从民间搜集了一千三百余帖老王的真迹。既然是收藏,就一定要收到最好的藏品,找到《兰亭序》就成了唐太宗的终极梦想。皇帝想打听东西自然不是难事,很快他就知道了《兰亭序》的下落。他多次派人去和辩才和尚谈判,每谈一次,价格抬高一次,估计除了江山、老婆,他什么都可以给。#p#分页标题#e#

  

  作为一个出家人,辩才的愿望除了早点成仙,就是多占两天《兰亭序》。对于第一个要求,唐太宗当然满足不了,所以生意终于谈崩了,辩才和尚总是以不知真迹下落为回应手段。

  

  明的不行,唐太宗就来阴的。他想到了一个人——御史萧翼。这人平时点子多,曾为自己立下不少功劳,做这种事是手到擒来。萧翼也不推辞,和唐太宗要了几幅王羲之的真迹就上路了。

  

  萧翼化装成一介书生,坐船来到辩才所在的湘潭永欣寺游玩。辩才懂书法,他也懂书法,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话友。

  

  很快,两人又从话友升级成了莫逆之交。萧翼经常出入辩才房中,其他小和尚也见怪不怪了。

  

  一天,两人聊来聊去就聊到了书法上,萧翼说自己有几幅祖上传下来的王羲之杂帖,不知道是真是假,希望辩才鉴别一下。辩才看了看,得意扬扬地告诉他,真迹是真迹,可惜不是老王最好的作品,我有《兰亭序》,你有吗?看到鱼上钩了,萧翼故意装出不信的样子,说什么此帖历经二百年,说不定是赝品。辩才火了,让他明天来看。

  

  第二天,萧翼按时赴约,辩才蠢老头子当着他的面从房梁上取下铁匣子,拿出《兰亭序》给萧翼过过眼。萧翼记下了藏帖的位置,趁某天辩才离开的机会,骗看门的小和尚说辩才忘了带净巾,让自己来取,然后混进卧室中,手脚麻利地偷走了老和尚的命根子,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唐太宗手里。皇帝大人龙颜大阅,提升萧翼做了员外郎。对于丢了宝贝的辩才和尚,他装着心胸宽大的样子,赦免了欺君之罪,额外赏赐了绸缎三千匹,稻谷三千石。没了命根子,要一堆钱有什么用?过了一年多,老和尚就气死了。#p#分页标题#e#

  

  虽说手段不厚道,但毕竟得到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唐太宗心中的喜悦早已淹没了愧疚。剩下的生命里,他一直占有着《兰亭序》,死后又下诏带进自己的棺材里。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温韬掘开了唐太宗的昭陵,从此《兰亭序》下落不明

  

  原来如此,原来唐太宗竟是这样的人。人有多面,千古一帝也自是不能例外。但唐太宗有作贼的一面实出意外,不能不令人惊讶。如果韩小博先生所本的阎立本的《萧翼取兰亭图》是真实的话,那么,李世民先生,作为一向的皇帝先进模范代表,就别怪我们对您的尊崇大打折扣了。阎立本是唐贞观年间的刑部侍郎,所记应实录。

  

  别说是皇帝,一个普通人一旦做了贼,哪怕是偷过一次的贼,那不知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漂白自己,而且往往也未必能够漂得白。所以,民间才会有“贼心不死”的说法。实在要说皇帝,那做了一次贼,而且是偷了价值连城的国宝《兰亭序》,那,那,那怎么着也不能算是个好帝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兰亭序  兰亭序词条  唐太宗  唐太宗词条  作案  作案词条  过程  过程词条  详细  详细词条  
野史

 12盗墓贼和盗墓工具 历史最狠

今天是曹操墓开始发掘的第一天,据称曹操墓发掘出的翡翠价值在千万以上。历史上最近的盗墓贼应该属军阀孙殿英了,或许孙殿英曾经涉足曹操墓也未可知。曹操墓至今才被发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