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和孝的本义

教和孝的本义

“国学”方兴未艾,“大国学”又异军突起。《光明日报》2017年9月25日第七版“光明视野”,刊载了一篇《听国学名家讲述“大国学”》,国学名家之一、中国哲学史学会周桂钿副会长在文章中讲述的是孝道。周会长说:

如何理解儒家孝道的基本精神?“教”字一边就是“孝”,说明教育是从孝道开始的,对少儿教育应从孝道始。

尽管接下来周会长讲述的大道理都非常透彻,但是他对“教”字的解释却不敢认同。其实不论是孔子还是孟子,甚至朱熹、王阳明,他们都不认识“教”字,但他们认识下面这两个字:

“敎,上所施下所效也。”古“敎”字左边上“爻”,代表算筹;下“子”,代表幼童;右边是“攴(音扑)”,代表戒尺、教鞭等体罚学生的工具。“敎”从攴,说明古时候小孩儿就不爱学习,所以在古人眼里,体罚是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

“孝,从老省,从子。”孝是会意字,古今变化不大,上部为“老”的一半,下部是“子”,字面理解为“子承老也”,意指“善事父母者”。

国人习惯于把简单的东西鼓捣成高深莫测,甚至吃喝玩乐都能折腾成玄学,这一点突出的代表就是文玩,尤其是搓核桃。茶有茶道,书有书道,武有武道,孝当然有孝道。人们平常讲述或者学习孝道,只是为了交流彼此的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践行,它不需要借助外来力量去额外培养。虽然孝道和年龄无关,但是孝道只适合年长者向年幼者宣讲,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引发意外的争执。为什么老年人爱向年轻人特别是孩子讲述孝道?因为尊老也是孝道,年龄已经让老人占据了道德说教的制高点。

孝并非儒家专利,是普世价值,是生而知之的、不需要外来教育就拥有的感情,古今中外圣贤匹夫概莫能外。所以教育的目的不是孝,只是有很多人乐意去教导别人要孝顺父母。

“孝”和“反文”结合成的“教”字,应该源自书法字体的变异,历史不会很长。周会长的解释可以看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股清新之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和孝的本义  本义  本义词条  教和孝的本义词条  
风俗

 三个字组成的字有哪些

三个字组成的字有哪些:新梦想学习网(www.xmx8.com)倡导规范正确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故要认真写字,堂正做人。三个金念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