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冬至在香港,深受岭南与中原文化影响,保留古风

香港,至今尚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以及节庆习俗。人们会在花好月圆之时,全家人带着月饼和小食到公园席地而坐,感受“天涯共此时”的美妙;大家也会心领神会地遵守流传已久的仪式举行热闹非凡的天后诞辰以及抢包山,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极具地方特色。在本地人的生活中一直有“做冬大过年”、“肥冬瘦年”的说法,这里的“冬”便是指“冬至”。冬至不是法定假日,但在香港人眼中却是一定要阖家团圆,围桌而食的日子,家中的阿妈会提前到街市采购最靓的材料煲上一锅沁润心脾的好汤;辛苦的打工仔们也会在这个日子买上一份上好的烧味来慰劳自己。冬至,胜过年。

冬至的历史渊源

在辞源里,“冬”是“终”字的本义,《说文解字》里说:“冬,四时尽也”,“冬至”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逸周书·时训》:“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在遥远的过去,人们依据时节的轮回,朔望的更替来观察世界,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积淀了最淳朴的智慧。古代的人们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即是指冬至这一日最是日短夜长。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在阳光日照的渐长渐短中,配合着身体的直觉,人们更创造出了“数九”的歌谣,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也代表冬日的来临,相传最早的数九歌被载于陆永《吴下田家志》中:“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鹭宿……”(萧放:《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页6。)

冬至香港

香港冬至做节方式受岭南与中原文化的影响。自秦代设南海郡,经西汉灭南粤;再到东晋,香港曾属番禺县与宝安县;至唐到明清,香港又先后属今广东惠州地区与新安县,大致原住居民亦由当地惠州、梅州等地人组成。而当时两地的人们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民族融合的影响,因此,香港冬至作节方式亦刻着这份历史的印记。有民俗家便曾写道:“广府民系在民俗方面,节日的庆典, 居民的演进,饮食的品味,衣饰的发展,娱乐的变迁,处处可见出岭南民俗与中原的传承,特别是节日民俗方面,大同小异,主要节日如春节、元宵、中秋、冬至等,基本承袭中原而来,活动内容也大致相同。”(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页13。)

冬至有“亚岁”、“小岁”、“长至”等不同称呼,作为节日出现,相传兴起于汉代,《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消,故不贺”。至于冬至热闹的气氛,也是古已有之。例如,三国时期的曹植在其《冬至献袜颂表》中曾写过:“亚岁迎祥,覆长纳庆”;唐代卢照邻曾写《元旦叙怀》:“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宋代《东京梦华录》上记载了许多北宋都城的风俗人情与岁时节令:“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而在宋代人尤其重视元旦、清明、以及冬至,孟元老曰:“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可见,虽跨越茫茫岁月,香港今日的冬至竟也在精神上与古人遥相呼应,保留了古风。

香港做冬的变化

各地喜庆冬至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冬至在上古时代就是“岁”、“首”之意,相传在周朝时更是作为人们的新年的开始,《周官·春官》上便写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又《淮南子》道:“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南郊祭天是最原始的活动,也有“丛火、祀家庙、福祀、拜父母尊长”等内容,另外,在节庆的日子一定离不开各种丰富美味的食物,冬至里那各色的食物,也正显示出了人们对节日的由衷欢喜。

香港的做“冬”在于食。有首粤语民谣这样唱:“十一月,云冬至,家家户户煮元糍,扛碗婆婆共隔离,吾扛大姐一肚气”。清新上口的歌词十分活泼地展示出了冬至做节时邻里互相馈赠美食、欢快喜乐的情景。传统的老广东人会在冬至做菜时摆满九碟,配以生果、烧酒、点心祭奠祖先,如今的香港,每每冬至,虽然古时冬至的大部分习俗没有被延续下来,但多添几味精致的菜却是不能少的仪式感,有些家庭还会买上蒸糕、汤圆等应应节气,更有隆重的,或会摆上美味丰富的盆菜,层层叠叠的材料,堆砌着人们心中向往美好的心愿;浓稠香郁的汤汁,更是家人口腹之中不能忘怀的羁绊;新界等地的围村,在冬至之时,更会举行全村的聚会以共渡佳节,现也有年轻人喜欢邀朋请友,大家一起出街“打边炉”,吃“放题”,吃鱼生,各种情景像正正符合了清朝屈大均先生在《广东新语》中所描绘的:“冬至曰亚岁,食鲙,为家宴团冬”,“冬至围炉而食,曰打边炉”的情景。

年年岁岁花相似,香港人的冬至离不开那抹鲜艳的花色。《滦京杂记》:“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即足,变成杏花,即暖回矣”。(乔继堂:《细说中国节》,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页254。)在北方大地萧肃之时,南方之境却充满和暖的阳光,香港素有逛花市的习俗,在冬至之时也不例外,大家也喜欢捧一株娇艳的水仙,插一株盛放的腊梅,期冀著春意融融,花开富贵,希望把美好装进每个特别的日子。

冬至的意义

《社会如何记忆》一书中也写过:“岁时节日是民众精神的聚焦,是愿望的表达,岁时节日的反复举行成为人们延续文化传统的特定方式”;又载“岁时节日就是通过周期出现的时间仪式将古与今,传统与现代进行血脉的沟通,人们就在重复出现的节日仪式与习俗中传承著历史与文化”。(萧放:《文史知识文库·岁时》中华书局 2002年,页109。)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在时间的长河中,各种民俗与传统从古到今,化为了无声的形式感和仪式感,融入在后人的生活中,就像书上写的那样:“时间带着口音发言,每个文化都有一套独特的时间纹路”,桩桩件件,经纬相错,编织成了一件能给国人带来归属感的贴心衣衫。而那些细密的针脚,就是我们代代传承,践行着的故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原  中原词条  古风  古风词条  冬至  冬至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岭南  岭南词条  
百科

 “大和”一词的由来

汉书中说日本人是“倭”人,“倭”这个汉字实际上是音译字。因为日本人说话的主语是“は”(wa),中国人又看到他们个子矮,因此就音译他们为“倭”,也就是“矮人”的意...(展开)

百科

 “荒诞”的诞是小动物

据我国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载,“诞”是一种小兽的名字。这种小兽也称“讹兽”,生活在西南的边远地区。它的身形就像兔子,却长着一张人的面孔,而且居然能像人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