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叶德平:香港上环文武庙,文武二帝民间信仰展示中华文化传承

从中环港铁站一出,沿着摆花街、荷李活道走,穿过一间又一间老店,就可以去到上环文武庙。说是庙,其实是建筑群,由三幢建筑物组成。正面看,由左到右依次是文武庙、列圣宫和公所。

文昌启智礼

文武庙,顾名思义,就是祀奉文、武二帝的庙宇。文帝是文昌帝君,即梓潼帝君;武帝是关圣帝君,即三国时代蜀汉的关羽。从道教角度看,与主管文运的神灵,除了文武二帝外,还有大魁帝君(斗魁,即北斗七星的首四颗)、朱衣帝君(一说是宋儒朱熹,一说是关圣帝君;前者较多人取),以及纯阳帝君(唐人,道教八仙之一)。这五位神灵,合称“五文昌”。然而,有时候北方士子反而会祭祀孔子,而不是文昌帝君,原因是有些地区的考生习惯祭祀本乡神灵。

每年,文武庙都会举行“文昌启智礼”。据东华三院助理策划主任(庙祀服务)梁中杰先生解释,“文昌启智礼”是由道教团体主持功德科仪(也就是道教的法事),以去年为例,他们就请了青松观主持。道长在庙内燃点“文昌四宝灯”,并开启“文昌青云路”,让善信祈求学业有成、步步高升。

神威普佑,清䑓海景

走进庙内,抬头只见一系列成于咸丰至光绪年间的匾额,依次是:“清䑓海景”、“笔彩刀辉”、“义重如山”、“道盛德至善”、“帝德同沾”,还有光绪皇帝御赐的“神威普佑”。

“清䑓海景”成于咸丰元年(1851年),当时香港刚割让给英国不久,岛上的建设还是在起步阶段,故位于山上的文武庙能远眺维港海景,保佑来往的船只。事实上,在更早的四十多年前,维港曾经是华南海盗的活跃水域,清廷水师也没上群海盗的办法。后来,在总督百龄的策略下,张保归降,华南海盗也陆续扫平。从此,香港海域才算是“清䑓海景”。

“笔彩刀辉”也是成于咸丰元年。“笔”是文昌帝君的工具,职司文学与官禄;“刀”则是关圣帝君的武器,代表忠义与武略。二者今日都供奉在文武二帝坛前,善信拜祭过后,都会摸摸“笔”与“刀”,祈求文武运亨,沾沾“彩”与“辉”。

至于“神威普佑”,更是文武庙重要文物。1876至78年间,内地五个省份旱灾,东华总理们带头筹得十六万元善款赈济灾民,因此光绪皇帝御赐“神威普佑”匾额一副,以示“神威护荫、普佑众生”。直到1908年,政府制定《文武庙条例》,正式把文武庙交予东华医院管理,而匾额也一直悬挂至今。

除了匾额,庙内还有两件逾百年历史的文物——道光年间的铜钟,以及同治年间的两座銮舆(即是盛载神像的轿子)。以往盂兰祭祀后,主祀人会把文武二帝神像请到銮舆之上,巡游“四环”(即西环、上环、中环和下环),相信是香港可考的最早盂兰巡游活动。

时至今日,文武庙除了是法定古迹外,其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的“文昌诞”祭典,亦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内,表示了社会大众对文武二帝信仰的肯定。(叶德平)

原载香港《文汇报》,原标题为《文武庙文物多 文昌诞列“非遗”》。

作者:叶德平博士,香港资深教育工作者,知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常委,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讲师,中文、历史课程学术统筹,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帝  二帝词条  上环  上环词条  文武庙  文武庙词条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词条  文武  文武词条  
百科

 古人为何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

我们在读古籍或看历史剧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丁忧”这个词汇。很多人也都知道,丁忧是古代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的代名词,是古代官场、公文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如清代吴荣...(展开)

百科

 结婚双“囍”的来历

   现在,每逢人们结婚办喜事儿总要写上两个大红“囍”字,挂在门前,以示庆贺。其实,这大红“囍”字还有个来历呢!相传,从前有个叫有喜的读书人,他苦读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