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专家考据:古运河流域多“龟背城”顺水势而建

河北省邯郸市文物局30日透露,文物工作者在古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发现多处按照“龟背”形式建成的古城,其多为利用古运河水资源,避免水灾而建。

据邯郸市文物保护所所长乔登云介绍,在古运河邯郸流域发现古邺南城、古魏县城和古馆陶县城等“龟背城”,建筑形式多为城中间宽,拐弯圆,两侧内收,城门外伸,颇似龟头,印证“堵蝶之状,咸以龟象焉”的记载。

乔登云说,位于现河北临漳县的邺南城兴建于公元584年,当时该城南边为黄河天堑,周边湖沼居多,水流形成藕节状态,而黄河水易改道而常决口,因此将城南面向黄河一侧修成“堵蝶”状,以此防止洪水直接冲刷,保护城内安全。史料记载,当时人们认为龟是吉祥之物,水祸来临能驮着全城避开水患,因此将城修建为龟背状。

考古发现,运河流域修建“龟背城”有较长时间跨度。以古魏县城为例,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该城百姓围城筑堤1500米,城似龟背。直到清同治七年(1868年),魏县“龟背城”建设仍有记载。

乔登云说,“龟背城”建设中城墙与城门是重中之重。城墙承载抵御水祸重任,城门对于疏散和行洪至关重要。以古馆陶县为例,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馆陶城墙高两丈五尺,厚两丈,建有四门,南北大街为中轴线将城分为东西各半。

乔登云认为,城墙高、厚在古代县城建设中罕见,这表明当时建设者已对洪灾水文有深刻认识。城门选址在四个方向,对疏散和行洪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南北通透大街可使洪水穿城而过,减少水灾对城内破坏。(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龟背  龟背词条  考据  考据词条  顺水  顺水词条  运河  运河词条  流域  流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