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千年谜团:《道德经》中的“德”到底是什么...

千年谜团: 《道德经》中的“德”到底是什么?(原创首发)

老子《道德经》提出德的概念,但两千五百年来,人们一直从德的字面意义去分析理解德。导致对德的认识含糊不清,与老子的思想始终存在差距而不能破解,成为几千年来制约人们正确理解《道德经》的难题。今予以破迷,正合中华文化复兴之机。

总论:道物质特性虚无,是本源物质,由道虚无物质衍生出有形物质

任何有形物质都是有结构的,整个有形物是有无共构结构。

有形物质必须遵从虚无物质(道)的运行规律。

有形结构物遵从道物质运动的特性和能力,老子选择用“德”来表征。此为德的本质及由来。

[一]《道德经》核心物质观:无与有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最原始的物质,生成宇宙。道基本的特点是无,通过运动变化产生有。有是从无中生成的,无是最基本的道物质,是天地之母。 以无为基,无中生有,有无转化。强调宇宙万物都是物质的,物质的本质是无的物质生成的。因此生成的有形物质必须遵从道的规则。有从无,无生有。有的最高层次是无,无的本质是有。如图1,2所示。

有的千变万化(玄)深入到无的千变万化(玄),故云玄之又玄。

图1 《道德经》无与有(玄之又玄)图

图2 实体-能量之有无(一切皆空,空中有有)

[二] 德的定义与特征

道德经》所讲的德是指“有”作为器物能够承载顺应“道”运行的特性能力。人类社会所讲的道德是指人遵守社会基本规则的能力。而社会基本规则是人所在社会根据具体条件制定的,所以可能有与自然之道冲突的地方,这与人类社会认识自然和科学文明水平有关。现代社会提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就是同于自然之道的表现。符合自然之道才能持续和谐发展,不同于自然之道则“不道早已”。

道德经》关于论述德的内容: (括号内是章)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8]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41]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从上面原经典的关于德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德是“无”物质生成“有”后作为器的一种特性和能力。也就是说,道的本性为“无”,“无”可生化“有”。“有”出现后,“有”仍然要和“无”一起和谐共存,构成器物,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功能。而“有”内部结构顺应“无”的特性和能力就是德。

任何“有”都是“无”生化构成且必须顺应“无”的特性才可长久,顺应的程度就是德性等级的高低。最高为上德,此时,有”是“无”的状态,即“有无”合一。上德合道为道德合一,故“上德不德”。德性等级越高,越能合道,越能与道信息共振,则把握道的理越多,即真知越多。德比较高的器物(包括人)为大德器物,人们习惯直接将其称为“大德”。

另外,器物为有无共构,内部有孔窍以通虚无物质,故称为孔德。所以要求: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传统一直认为是大德,是不对的。现予以阐明。

从《道德经》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凡是大德必须合道。如“[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8]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41]上德若谷”、“[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有”是“无”的承载和接收器,接收的水平用德的级别衡量。对物体即器来讲,德是衡量物器适应软件信息能量运行能力的标志;对于人来说,德则是人体顺应宇宙信息能量运行能力即顺应道的能力的的标志。下德则说明合道能力很差,故“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所说的德不是人世间所说的思想道德。社会上讲的德是德本义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品德是表征人行为处世符合所在社会的价值观念的特性和能力。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德的标准要求。但是社会化的德本质上仍然需要以老子讲的“德”为根基,本质是一样的。因为人要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也讲道与德,其实儒道相通。清楚了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就可以更深刻理解孔子《大学》的思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世间最博大学问的根本目标是研究明白一切自然科学规律,并用其不断提高民众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让人们思想行为能力达到最完美的地步。这里的明德,其本质是阐明器(人与物)顺应道的本质规律。把德说成是人的品德或者模糊说成德性的,是不本质的说法。

至此,两千多年来“德”的谜团破解。孔子《大学》的思想也得以深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谜团  谜团词条  千年  千年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国学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12)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一】望祀虞舜于九嶷。【二】登灊天柱山,【三】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四】舳舻千里,【五】薄枞阳而出,【六】作《盛唐枞阳之歌...(展开)

国学

 中国古代古语大全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非义之财不着家,未曾到手祸先发。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见贫休笑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