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博物馆里话清明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从立春始,清明节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农历三月第一个节气。清明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代。春季时节,天气晴好,气温转暖,万物复苏,从寒食节到清明节,再到法定节假日,清明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历朝历代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物,铭刻着千年的传承和演化。

北京故宫博物院兰亭序(神龙本)》

兰亭序》(神龙本)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月上巳,宜往水边饮酒燕乐,以辟不祥,修禊事也",暮春清明,正是踏青交友的好日子,文人雅客更是喜欢在这一节日交友聚会,曲水流觞。一千六百年前的农历三月初三,会稽山阴的兰亭举办了一场聚会,王羲之与谢安、孙统承等四十一人在此推杯换盏,饮酒赋诗。微醺之时,提笔而书,写就千古名篇《兰亭序》。

兰亭序》真迹现已失传,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而在目前流传下来的经典摹本里,通常认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出自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之手的《兰亭序》(神龙本)卷与原本最为接近。此本纸质光洁精细,字体攲斜疏密,错落有致,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宋,墨迹素笺本,纵18.9厘米,横34.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因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被贬黄州, 《寒食帖》书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仕途上的不顺使得苏轼郁郁不得志,生活上也十分潦倒。恰逢寒食清明,不由触景生情,心生感慨。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介子推助晋文公复国成功之后,归隐山林。然晋文公不肯放他归隐,便放火烧山逼介子推现身。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木烧死,也不愿再进入官场。晋文公追悔莫及,下令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禁火寒食,以此祭奠。

苏轼借《寒食帖》抒发内心惆怅思绪,书法也正因此种心境而显得起伏跌宕,通篇笔法筋骨有力,潇洒大气,疏密相间,浑然天成,是苏轼真迹中的上品。

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卷,北宋,张择端,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关于清明节最著名的画作,莫过于这幅《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和 “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分为三段,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勾勒汴河及两岸风光。后段描绘都城市井,商店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车马络绎不绝。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

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

《游春图》卷,隋,展子虔,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前后,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绘于隋代的《游春图》,描绘的正是人们在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到山间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

全幅作品色彩浓丽厚重。全画以青绿调的自然景色为主,间以细而有力的线条和红、白诸色勾勒人物、建筑,统一和谐,又不失变化。湖边一条曲折的小径,蜿蜒伸入幽静的山谷。人们或骑马,或步行,沿途观赏着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的胜境。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游艇缓缓荡漾,船上坐着的几个女子似被四周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山腰和山坳间建有几处佛寺,十分幽静,令人神往,四处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

长沙博物馆 长沙窑“寒食元无火”瓷壶 

长沙窑青釉褐彩“寒食元无火”诗词壶 唐 高23.6cm,腹径16.2cm,底径12.5cm ,现藏长沙博物馆

“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 这是题在一件长沙窑瓷瓶上的古诗。这件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寒食元无火”瓷壶于1983年出土于现长沙市望城区古城村。瓷瓶胎质为灰色,通体施青釉不及底,有流釉现象。其形敞口,颈部长且粗,圆肩,瓜棱形腹部,平底假圈足。颈肩处有一半环形系,系的正对面有一多棱柱短流。

流下方则以褐彩书写诗歌一首,瓷壶字迹清楚,诗文内容语出自然,立意精洁。通篇对仗,虽为“宽对”形式,但亦可称之为工整。第三、四句本应为“新柳”对“古坟”,“上”对“前”,最终将“柳”与“上”的次序调换,“上”之词性亦随之改变,使“鸟啼新上柳”极写时间之早而非原来的季令之早,尽管打破了对仗,但通观全篇,这一变动确有别出心裁之妙。这件文物也能够带领我们走进唐代的清明习俗文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 象牙镂雕提食盒

清象牙镂雕提食盒,清,高45.4公分,横长30.4公分,纵长21.6公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无论是出游访友,踏青郊游还是祭奠祖先,都需要事先准备一些菜肴果品。古代的饭盒最早名为「椟」、「食盒」,约始于魏晋时期。

这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象牙雕人物玲珑提食盒,是古代食盒中的佳品。食盒共分四层,可置放不同的食物,上方有提栏。镂空的象牙雕片镶嵌于框格之中,雕刻精细优雅,巧夺天工。提把上刻有中国传统的八仙人物,主体饰有人物、鸟、兽、庭园景物和船,如欧洲人幻想的东方乐园一般,带有中西结合的风情,别具一格。

无锡博物院 元春水玉带扣

春水玉带扣,元,扣长8.3,宽6.5,厚1.9;钩长7.3,最宽2,高2.4;通长14,现藏无锡博物院

少数民族在清明时节同样也有着传统习俗和节庆活动。春水玉,起源于辽代,其上镂空雕刻表现的是便是辽金元代,游牧民族贵族统治者在春季野营围猎之时,放海东青捕猎天鹅的场景。

这件现藏于无锡博物院的元代春水玉带扣,由带扣和带钩两部分组成,整块玉器以鹘攫天鹅为题材,镂空透雕四层纹饰,以水、荷、莲、芦苇、草卉为背景,卷曲的荷叶似随风摇曳,右下方的莲花正盛开,莲籽粒粒饱满。中间一只天鹅正张口嘶鸣,展翅潜入荷丛之中隐藏;上方为一只凌空欲扑的海东青鹘,细身长尾,体态矫健,正回首寻觅,伺机攫捕。图案的整体设计,表现出淳朴的山林野趣和浓郁的北国情调;鹘飞于荷上回首寻觅的瞬间造型独特,极富艺术感染力。

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节气命名的节日

珍贵的文物见证了文化的传承,而在这数千年的传承之中

清明节逐渐丰富它的内涵

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产习惯、风俗文化、伦理道德和观念信仰

时至今日,清明节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情感纽带

参考:故宫博物院官网

          无锡博物院官网

          长沙博物馆官网

          百度百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博物馆里话清明  清明  清明词条  博物馆  博物馆词条  博物馆里话清明词条  
收藏

 永乐青花瓷的纹饰

永乐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日益繁多,不仅画、刻、印、锥或里印外刻,而且还有青花画花、青花加金彩画花、釉上彩绘、雕塑、活环等。有的器里印花,器外为青花印花,这些装饰...(展开)

收藏

 汉代玉器各类器型的鉴定要点

璧器面装饰丰富,有的满饰规整有序的谷纹、乳丁纹、蒲纹等,并常留有网状的地纹线条;有的与战国璧一样,琢有双层组合纹,一般内圈为谷纹或蒲纹,外圈是兽面或凤鸟纹,线条...(展开)

收藏

 小叶紫檀手串多少颗更合适

小叶紫檀是佛珠。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叶紫檀手串多少颗更合适吧。操作方法01:1080颗如果是向佛之人的话,则可以选择佩戴1080颗小叶紫檀手串比较好,1080颗小...(展开)